第六章 瘟疫(1 / 2)

加入書籤

又過去了半個多月。

這段時間餘恪沒到隔壁霍家拳館去,每天上午獨自在自家後院裡練童子功。

早上七點左右天剛剛亮,就從被窩裡爬起來,喝一碗蘭嬸剛煮好的小米粥,配上一疊鹹菜、兩個雞蛋、一個窩窩頭。

吃過早飯後,餘恪歇息了一刻鍾,然後先打幾趟小梅花拳熱熱身子,打完拳站一個時辰童子樁。

這童子樁他已經完全掌握了精髓,師父霍恩第看了也挑不出絲毫毛病。

下午則到書房裡鑽研醫術,第三部分的醫藥理論他都完全背了下來。

有些晦澀不明的地方,若是爺爺餘荃也講不明白,餘恪便也不求甚解,隻管先背下來再說。

中醫許多理論比較唯心,並不怎麼容易理解,等日後積累更深了,或許能自然理解其中的含義。

學完第三部分醫藥理論,餘恪便著手開始學習第四部分的開方製藥。

第四部分的開方製藥很有意思,且內容龐大而繁雜,涵蓋了數百個藥方、奇方、偏方,以及這些藥方的作用機製。

這些知識餘恪都需要一字不差的記憶下來。

簡單的藥方由七八種藥材構成,藥理機製簡單明了。

而繁雜的藥方需要幾十種甚至上百種藥材搭配,這種藥方製成的藥往往被稱為『大藥』,用來治療某些重症。

同一個藥方,一味藥的差別,甚至是用藥多少的差別,都會使藥效大有不同。

荃安醫館收藏的藥方有五百多個,包含了各種大病小病、疑難雜症。

餘荃教育餘恪說。

庸醫隻會按照表症定下結論,按照固定的藥方給病人抓藥。

而良醫則能根據病人細微的症狀見微知著,看出病人內在的病症,調整藥方。

有的病人看起來很健康,實際上肝虛氣虛。

有的病人看似病入膏亡,實際上隻是害了急症,還未傷到元氣。

對症下藥隻需幾日便可恢復如初。

所以行醫治病,萬不可輕易下定論,必須反復推敲。

『望、聞、問、切』四步必不可少。

晚上的時候,餘恪沒再像往常一樣鑽研醫術,畢竟下一個下午醫已經夠耗費精力了。

當然,每日睡前仍會練習一個時辰養善功的養氣之法。

前段時間,他托家裡的仆人忠伯,出門買菜的時候,順便幫他收購一些雜書,地攤的舊書也可以。

不限於話本小說,奇談野史。

就這些天,忠伯已經替他弄來了十幾本書。

唐朝陸羽的《茶經》、帶畫的《山海經》、南朝劉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沈括的《夢溪筆談》,李汝珍的《鏡花緣》……

最令餘恪意外的是,忠伯竟然給他弄來了一本《華英字典》和一本藍色封皮的《聖經》。

《華英字典》是中國第一部英語學習字典,1823年,由英國傳教士馬禮遜編著。

至於那本藍色封皮的《聖經》。

忠伯撓了撓後腦:「少爺,這本書不是買的,沒花錢。是那西洋天主教堂,姓馬的神父送,教堂門口擺了好一大堆,隻要拜他們西洋的神仙就送。」

餘恪無語,什麼馬神父,那神父叫馬克斯:「忠伯,您信天主教?」

忠伯擺了擺手:「我才不信呢,我吃齋念佛的。」

「隻是每隔七天去教堂參加集會,唱歌贊美贊美他們的神仙,就能領到一些東西呢。」

「我上個星期去哪還領了一小包稻米,兩個雞蛋呢,不拿白不拿。」

餘恪聞言了然。話說回來,西方教會慣用的傳教伎倆,不就是送點小恩小惠,逐漸給人洗腦嗎。

其實就是『會銷』的手段罷了,後世太平年代這種事兒也屢見不鮮。

不過中國人向來功利主義,隻拜那些會給他們帶來看得見的好處的神仙。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快穿:瘋批宿主他又凶又野 苟在修仙界養大佬 通天偷看我日記,開局自廢聖位 漫遊諸天 穿成小崽崽的農門後娘 妖孽小醫仙 秦爺的小作精重生了 重生:我在大明當皇子 給病秧子沖喜後,我成了權臣之妻 我,開局輔佐嬴政,成為六國公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