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華強北(2 / 2)

加入書籤

1996年,賽格大廈拆除重建,成為深圳第一高樓,上步工業區正式升級為電子元器件市場。正是這次升級,才奠定了華強北今後發展成為中國乃至全球聞名的「中國電子第一街」的基礎。

站在賽格大廈下麵,陽光正強,何潮手搭涼蓬,朝周圍張望。原本生產電子、通訊、電器產品的40多棟廠房都消失不見了,取代的是各種高樓。作為一個工業區的華強北已經完全沒有了往昔的影子,正在改造中的華強電子世界被圍欄圍住,工程進度牌顯示要到明年才能施工完畢。也就是說,1998年會有一個煥然一新的華強北問世。

到底從哪裡下手才好?何潮一時犯難了,總不能一個一個櫃台去掃貨嗎?他又不是中小零售商,元希電子的需求量巨大。

盡管知道就算為莊能飛找到了貨源,莊能飛解決不了資金問題,也是白費力氣,但何潮還是想奮力一搏,不想坐以待斃。至少努力過了,竭盡全力了,才知道什麼叫絕望。

他不後悔當初留下來的選擇,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後悔是最沒有意義最浪費時間的行為,何潮一直深信一句話: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第一天,何潮在賽格裡麵隨便轉了轉,看到略顯冷清的市場,他大概計算了一下,空鋪率在30%左右。經過和店鋪老板交談得知,以前賽格是一鋪難求,但從今年六七月開始,鋪位逐漸空閒,人流也比以前減少了三成以上。

「都是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上遊供貨商供貨不足,還天天漲價,誰受得了?」留著一小撮胡子穿太極服不像電子老板倒像是文玩老板的董公子連連嘆息。

董公子真名就叫董公子,他來自東北,父母都是當地的普通工人。他原本大學學的是證券,1990年大學一畢業就南下深圳,原本是想在深圳當一名公務員,一路高升,最終當上區長、副市長,沒想到陰錯陽差之下,走向了經商之路。

董公子在賽格有十米的櫃台,主要銷售測試探針和各類電子元件,他並沒有何潮需要的芯片,卻和何潮聊得很投機,何潮臨走的時候,他還熱情地沖何潮揮手:「你在這裡逛三天,就會知道以後該做什麼了。下樓,往西走310米,大約5分鍾,穿過華強北路,是華強電子世界。往東,跨過3號路,步行5分鍾,就能走到中電電子市場。何潮,現在是低穀期,我勸你觀望一段時間再決定是不是進來。」

何潮笑著揮手告別董公子。

第二天何潮沒再轉櫃台,而是在外麵轉來轉去,他注意到路邊有十幾個賣腸粉的攤位,和賽格裡麵的商鋪一樣,有的生意興隆,有的生意冷清,其中一個瘦瘦的中年婦女的攤位前,客人往來不絕,她和她女兒忙得不可開交,沒有片刻的空閒。

眼見快到了中午,何潮慢悠悠來到中年婦女攤位前,等了半天才找了一個空位坐下,要了腸粉和小菜,慢條斯理地吃了起來。

中年婦女年約五十開外,瘦弱,身高頂多一米五,月要係圍裙,手腳麻利。她女兒20歲出頭,清麗純真,係一條馬尾辮,穿一條紅色短褲,鼻尖上滲出了細密的汗珠,一雙靈動的大眼睛轉來轉去,格外喜人。

女兒長相和身材與鄭小溪有幾分相似,多半也是潮汕人。再看她手腳勤快,而且眼裡有活,眼到手到,何潮心中就有了主意。

作為北方人,何潮從小到大一直在北方生活,吃不慣腸粉,吃了一半就放下了,又要了一杯現榨的甘蔗汁。他坐在靠近女兒的位置,可以近距離觀察對方的一舉一動。

何潮一杯甘蔗汁喝完,周圍的人換了至少三波了,他還沒有要走的意思。來往的客人,大多都是賽格的員工,都是20多歲出頭的年紀,一張張青春洋溢的麵孔上寫滿了疲憊和對未來的憧憬。

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裡,至少有四十多人就餐,午餐時間如果從11點開始算起,持續下午兩點的話,光一個中午就會有近150名客人。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何潮大吃一驚,母女二人一天的收入是他一個月的收入!

當然,何潮不是羨慕母女二人,而是觀察一共會有多少人用餐,可以大概得出測算出來人流。

又坐了半個小時,臨近下午一點多的光景,客人漸漸減少了。除了測算客流之外,何潮還聽到了許多用餐者的牢騷和不滿,有人埋怨老板克扣,有人抱怨現在生意不如以前,改造工程嚴重影響了人流,許多人因為道路的原因不來華強北了。也有人認為現在生意不如以前是金融危機的影響,並且金融危機還會進一步擴大,就不定會有兩三年的寒冬。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重返1997當首富 道歸之程 鄭老漢的煩惱 她看起來挺乖[電競] 假女友被迫成真這件事 大漢芳華 鬥羅之一級先天魂力 我和當紅愛豆的社內戀愛 殷商玄鳥傳 我在三國建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