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七章 關於未來的暢想(1 / 2)

加入書籤

第一九六章

在胥餘生活的前世,農業人口足有六億,而大洋彼岸的米國,農業人口不足五百萬。

六億人口種植著十八億畝耕地,而五百萬人口卻種植著二十八億畝耕地。

六億農民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甚至都不能混個溫飽,一到農閒的時候, 就得去城市打工賺錢補貼家用,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胥餘現在的所作所為,將讓這種悲哀徹底消失。

在人口還沒有泛濫,人們還沒有去犄角旮旯裡開溝渠,去深山老林裡挖梯田,尋找每一寸可耕之地的時候,就開始實現機械化。

在不久的未來, 人們將看見一望無際的廣闊田野,不會被分割得支離破碎, 各種農用機具在田野上盡情地馳騁,飛機在空中散播種子,噴灑農藥……

到那時,一個普通的農場,就可以種植上萬畝耕地。

更多的人可以騰出手來從事工業,到那時,物質將得到極大的豐富,人們的衣食住行,都將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

人人都穿綾羅綢緞,餐餐都吃雞鴨魚肉,縱然相隔天涯,也不過近在咫尺。

聽著胥餘勾勒的美好未來,所有人都出現了向往的神色。

對於胥餘的話,他們並不懷疑, 他們知道, 那都是真的, 在他們的有生之年,就可以看到。

這十年以來, 從無到有,一步步走到今天,使得他們對未來充滿了堅定的信念。

這種信念不僅僅是上層的官員有,底層的百姓也十分的強烈。

從食不果腹到豐衣足食;

從僅能遮風避雨的破茅屋到冬暖夏涼的磚瓦房;

從睜眼瞎到識文斷字;

從乾活吃飯睡覺的枯燥生活到每天唱歌跳舞看電影;

每一個人都在親身體驗著生活的變化,明白了什麼叫作豐富多彩,什麼叫做有滋有味。

許多人開始不再拜三清老爺,不再拜天照大神,轉而開始拜商王箕子。

不過這種行為是被禁止的,所以他們都是偷偷拜。

忽然由貧轉富的人,進取心往往是最強的,因為他們害怕過回從前那種苦日子,所以他們會格外的珍惜,加倍的努力。

踏實肯乾,有一定的文化,自然是最好的工人。

數年以來,經過不斷的開墾,整個東商的耕地麵積已經超過兩百萬畝,這已經是這點人口能耕種的極限。

引入農機具之後, 耕地麵積將進一步擴大,如果將整個東北平原都開發出來的話,耕地麵積會超過三億畝。

糧食的產量太多,平安邑的糧倉已經堆積如山,就這麼點人口,根本就吃不完。

胥餘決定今年引入食品加工業,糧食吃不完,那就做成零食。

什麼薯片、餅乾、鍋巴、辣條……通通安排。

既解決了舊糧的儲存問題,還可以解決農業機械化後多出來的人口問題。這麼多人,不能閒著呀。

另外就是擴大養殖業的規模,之前一直用麥麩,米糠、豆餅來餵豬,也算是物盡其用。但這些東西營養不足,出肉率感人。

而現在則直接拿玉米等口感不好的粗糧去餵豬,使得豬肉更長膘,肥瘦更均勻,肉味也更香。

不光是豬,其他的養殖動物,馬、牛、羊什麼的,也吃上了糧食。

「養羊不餵料,就是瞎胡鬧。」完達山牧場到處都是羊群,多得就像天上的雲彩。胥餘今年給他們撥付了大批的糧食,不僅有玉米,還有小麥。

牧場的人員,羌商混雜,羌人逐水草而居,放了一輩子牧,第一次知道養羊還要吃這些。

不過胥餘的話對於他們來說就是金科玉律,執行起來從不打折扣的。

他們開始按照吩咐給羊群適量增加精飼料,果然長膘明顯。

另外,歐洲帶回來的苜蓿、黑麥草等優質牧草的種子也發到了牧民手中,人們開始自己種植牧草。

自行餵飼料,自己種牧草,再也不必逐水草而居,牧草的人們算是定居下來了。

而牧民餵養牛羊的形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粗飼料、精飼料、野草、自種牧草、食鹽互相搭配,營養均衡,牛羊都長得膘肥體壯,一頭牛犢餵養兩年就可以出欄。

另外,多餘的糧食也可以拿來做酒精、澱粉、味精等物,而將麵粉硝化,則是上等的炸藥。

這些輕工業需要大量的人口,如今的東商居民都識文斷字,隻要通過簡單的培訓,便是合格的工人。

於是,在長春邑和興凱湖,都開始興建食品加工廠。

興凱湖作為東北亞最大的淡水湖泊,水域麵積遼闊,水產極為豐富,所以這裡的食品加工廠不僅加工大米類零食,還加工魚蝦等品類的零食。

另外這裡還靠近完達山牧場,所以牛肉乾之類零食也都排上了日程。

而長春邑那邊的食品加工廠,則主要製作餅乾,薯片等零食。

十年生聚,現在整個東商的人口已經接近70萬人。

北美那邊還有維京人幫忙做人販子,一年搞個幾萬人過來還是沒問題的。

另外這次論道滅神,為了達到暖流北移的既定目的,截教是出了大力的。

而闡教和西周付出的代價就是放棄對百越的征討,將地盤讓給東商自己去征討。

西周對此沒什麼意見,雖然這六年來他們急劇膨脹,已經牢牢把持了禹定九州,開始覬覦南方的百越之地。

不過那地方氣候炎熱,瘴氣彌漫,人煙稀少,並不適合生存,所以動力不大。

現在既然東商想要,那就順水推舟送給他們好了,反正本來也不是自己的。

吳國自上次一戰之後,元氣大傷,養好好幾年才緩過來。

而此時一個如同黃口小兒一樣的楚國,卻發展得異常迅速,短短幾年就隱隱有成為南方第一大國的趨勢。

吳侯熊遂哪咽得下這口氣,也籌劃著擴張地盤。

但是留給他的地盤已經不多了。

奄國北遷,帶走十萬東夷部落。

而長江以北的徐國等東夷諸國,這幾年已經被齊魯兩國吃了個一乾二淨。

那時候吳國損失慘重,正在恢復實力,一步沒敢上,直接就落了人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我在三國建座城 開局流放:帶著異能空間種田 混在賽博世界當醫生 四合院傻柱:一個也不能少 團寵空間:首輔悍妻忙種田 禦使指南 替嫁後,植物人老公竟是熱戀男友 龍象金身功 NBA:1號前鋒 都市歸來第一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