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近路(1 / 2)

加入書籤

(前麵章節勘誤:鄭和第七次下西洋是1431年,歸來是1433年,途中病逝,按此推算鞏珍當為1416年生人)

鍾離為什麼這麼重視這本《西洋番國誌》呢?因為作者鞏珍是根據親身經歷寫成的,非常有借鑒價值。這本書同馬歡的《瀛涯勝覽》、費信的《星槎勝覽》被後世稱為鄭和下西洋的三本基本文獻。

馬歡,字宗道,號會稽山樵,浙江會稽(今紹興)人,明代通事(即翻譯官)。精通波斯語、阿刺伯語,在鄭和使團中,作為通事、教諭,一身兼兩職,既為外事翻譯,又負責傳播中華文化。由於他「善通番語」被選入鄭和船隊,曾隨鄭和於1413年、1421年、1431年三次下西洋,親身訪問占城、爪哇、舊港、暹羅、古裡、忽魯謨斯、滿剌加、亞魯國、蘇門答剌、錫蘭、小葛蘭、柯枝、古裡、祖法兒等國,根據自身經歷寫成《瀛涯勝覽》。

費信費信﹐字公曉﹐曾以通事(翻譯)之職﹐於永樂七年(1409)﹑十年﹑十三年(見鄭和下西洋)﹑宣德六年(1431)四次隨鄭和等出使海外諸國。該書即其采輯二十餘年歷覽風土人物﹐圖寫而成﹐約成書於正統元年(1436年)。

通過看這些書籍,鍾離能夠獲知很多當時的信息,雖然後世都知道沿途這些國家是怎麼回事,但是具體到當時的風土人情水文氣象人文歷史,那還得是看當時的資料文獻最為可靠。

比如鞏珍前麵的自序中清楚的敘述了「惟觀日月升墜,以辨西東,星鬥高低,度量遠近。皆斫木為盤,書刻乾支之字,浮針於水,指向行舟。經月累旬,晝夜不止。海中之山嶼形狀非一,但見於前,或在左右,視為準則,轉向而往。要在更數起止,記算無差,必達其所」

所得就是靠著牽星術和指南針來指示方位行船,同時還利用島嶼、島礁的形狀在作為地理參考。

關於船夫和淡水的儲備,書中也有記述:「始則預行福建廣浙,選取駕船民梢中有經慣下海者稱為火長,用作船師。乃以針經圖式付與領執專一料理,事大責重,豈容怠忽。其所乘之寶舟,體勢巍然,巨無與敵,蓬帆錨舵,非二三百人莫能舉動。趨事人眾,紛匝往來,豈暇停憩。缺其食飲,則勞困弗勝。況海水鹵鹹,不可入口,皆於附近川澤及濱海港汊,汲取淡水。水船載運,積貯倉艕,以備用度,斯乃至急之務,不可暫弛。」

說的就是從福建廣東浙江等沿海,選取有經驗的船夫作為船師,尤其強調了船上儲存淡水的重要性。

這個問題,作為鍾離的任命的造船總負責人莫小二已經多次在奏折裡和鍾離匯報過。參照三寶太監的寶船樣式,莫小二在泉州港等地招募有寶船製造手藝的匠人數千人,打造寶船。在附近的省份,包括安南等地征調杉木、樟木、鬆木等木材。

這次征調木材,不是為了修建宏偉的宮殿,而是為了修建戰船,再者,這次無論是采伐還是運送,都是有償服務,不是平白無辜的服勞役,這樣一來,民眾的積極性很好,而且不是濫采濫伐,而是有選擇的采伐,注意了森林的保護。因此,進展非常順利,莫小二說此前京城修建宮殿同樣一棵樹木的耗費,比現在要多花十倍的價錢,除了民夫被地方官吏責罰抽打而出工不出力之外,各級官吏中飽私囊虛報價格也是極大的原因。現在兩項弊端盡除,花費少而進展快。

莫小二奏報,寶船所買木料花費白銀數十萬兩,隻查處了兩名貪墨的官吏,官風已是大為改觀。而花費所耗資金,全部來自外貿盈餘,並沒有增加地方負擔。

此前的鄭和下西洋,沒有可觀的經濟利潤,也沒有占領領土,反倒是為了供應船隊,朝廷耗資巨大,而且隨船人員的傷亡,因為海上風暴,因為戰爭,因為疾病等等,因此,朝中的一些大臣頗有非議。

有人認為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替明成祖尋找建文帝,因為有傳言說,建文帝逃亡海外,因此明成祖命令鄭和他們暗中尋訪。這就更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對,為什麼呢,別說隻是傳聞,就是真的,一個喪家犬一般的流浪帝王能翻起什麼浪花呢?

加上鄭和下西洋,多是厚增封賞禮物給沿途各國,而沿途各國的進貢隻是象征性的,這就導致開銷和收入不成正比,朝廷虧空很大。

有史料說車駕郎中劉大夏曾言:三寶下西洋費錢數十萬,軍民死且萬計,縱得奇寶而回,與國家何益?這些話很能反應一部分朝野人士的心聲,那就是不能做賠本的買賣,賠本賺吆喝,聽著好聽,沒什麼實惠。

因此,鍾離在開朝會定下要遠航時,就提前在報紙上造輿論,歸結起來,就是讓朝野明白,此次皇帝親自護送來兩位娘娘回國,有三個目的:一是幫著她們回國當女王,成為大明的附屬國,和大明通好;二是通暢航道,沿途布置據點和軍港,保證海上航道的通暢,保證做買賣有錢可賺;三是讓更多的國家臣服大明,建立一個清明太平的世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全球覺醒我隻有億柄劍 重生之香江大梟雄 皇子妃她綁定了養崽app 日月江山永為明 鬥羅之墨竹劍 長生塚 最後一個混元聖人 回到過去當醫仙 重生後我被敵國質子纏上了 紫金大陸I轉世神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