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招攬(2 / 2)

加入書籤

巴思克怒極反笑,忿忿不平地看向黃進,話說到一半,卻被馬仲英阻止了。

馬仲英當然知道巴思克的意思,當年李定國主持西南反攻,兩次殺入廣東境內,打的偽清平南王尚可喜縮首頓足,躲在廣州不敢動彈,為了抗清大業,李定國曾派信使聯係鄭成功,商議連兵之事。

可是鄭成功因為唐桂之爭,又鄙視李定國是農民軍出身,與李定國虛與委蛇,令李定國攻略廣東之戰功敗垂成。

永歷帝遇害以後,李定國和鄭成功相繼病故,大員鄭家雖然依舊奉永歷年號,但卻沒有繼續擁立退到大員的明朝宗室,而是以延平王的名義,總攬大員軍政,鄭經的意思很明顯,其實就是打著反清復明的幌子,行自立之實。

且鄭經此人和廣東尚之信一樣,也是一個見小利忘義,見大義惜身的角色。

三藩反亂之時,福建耿精忠一路銳意進取,相繼攻入浙江和江西境內,連續攻占浙江的金華、義烏和江西的廣信和贛州,兵鋒直指南都,可偏偏就在這個時候,一直和耿精忠聯兵的鄭經突然變卦,居然偷襲福建的漳州和泉州,甚至兵臨靖南藩的老巢福州,以至於耿精忠進退失據,在兩麵夾擊之下不得不重新降清。

所以原吳周軍將左對鄭經這二五仔都是深惡痛絕,哪裡肯伏低做小,奉大員鄭氏為主。

「黃將軍所言甚是,延平王三入長江,屢次重創清軍,如今又雄居大員,兵強馬壯,如今偽清朝廷勢大,奉延平王號令,正是順天應人之舉,然馬某麾下將校都是滇西所出,貿然易幟,馬某隻恐軍心難製呀,如今我軍攻略瓊州在即,光隨軍百姓就有七萬餘,若是延平王肯康慨解囊,資助相應的錢糧,那改奉延平王號令之事,本帥對將士們也好交待,楊總鎮您說本帥說的是也不是?」

製止了一眾義憤填膺的瓊州軍將左後,馬仲英偷眼看向坐在客位上首的楊彥迪,見楊彥迪也在不住的頷首贊同黃進的建議,當場拍著月匈脯表示了他馬仲英對延平王的敬仰之情有如長江之水連綿不絕,更似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

有便宜不占是白癡,大員鄭氏守著南中國海疆,用富可敵國來形容都不為過,以一個虛名換來瓊州軍發展壯大所需的錢糧,這豈不是做無本生意,至於大員鄭氏有可能派到廣西的監軍,到了咱瓊州軍的地盤上,到底誰監督誰還是兩說。

再者根據大員鄭氏對龍門島水師的態度,想讓他們大力資助瓊州軍,恐怕也不可能,最多就是忽悠幾十條海船,所謂蚊子腿雖小也是肉,馬仲英不得不違心地表示了對他本人鄭經的敬重之意。

「不錯,所謂蛇無頭不行,馬帥如此識大體,我皇明中興當真是指日可待啊!本鎮就借花獻佛敬馬帥和諸位兄弟一杯。」

馬仲英的謙虛,令楊彥迪老懷大慰,自胡騎南下以來,明軍各自為戰,甚至因唐桂之爭,屢次大動乾戈,這也是大明最終敗於清軍之手的原因之一,見馬仲英同意考慮服從延平王所以當場端起酒杯,對著在場的瓊州軍將左,一飲而盡。

「楊總鎮客氣了,如今大明殘破,自然是要一個領頭的,論當世英雄,這領袖非延平王莫屬。」

馬仲英也端起酒杯,仰頭一飲而盡,一眾瓊州軍將左雖然不願意歸附鄭家,但出於對馬仲英長久以來的信任,也紛紛舉杯共飲。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寶可夢之妖精醫師 基因狂徒 苦境:過氣前輩想退隱 我隻想低調一點 近身狂婿 重啟混元 某科學的古武無雙 起源密碼 係統要我挖牆角 人鬼仙魔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