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南寧急遞(2 / 2)

加入書籤

紅夷大炮也是用鑄造法,但卻是一體鑄造成型,精度高很多,使用起來更安全,壽命更長。

鑄造紅夷大炮,先做外模和內模,外模是用整木刨成炮身樣式,然後往上塗抹摻有羊毛的膠黃泥和細黃沙,一直到厚度為模型的一點六倍左右,在膠黃泥和細沙之間中要綁上粗鐵絲,鐵條等物以作為骨架,數月晾乾後,抽出木炮,紅夷大炮的外模成形。

內模是與火炮的內膛一致,核心是一根鐵柱,外麵塗上泥層。有了內外模,後麵就是鑄炮,外模豎立在鑄炮台中,再把內模置入外模內,中間澆入鐵水或銅水,粗坯就這樣出現。最後工匠們對粗坯進行復雜精細加工直到紅夷大炮成品出現。

其實在同一時代歐洲的鑄炮技術並不比明朝強,甚至技術上還要比明朝落後,但是他們所使用的火炮多數為銅炮,因為銅的柔韌性比較強,所以他們的火炮在威力和性能上要強於明朝的炮。

但是不可否認,歐洲的火槍技術確實超過了明朝不少,究其原因就是水力鏜床的大規模使用,均勻的鑽孔速度和力量,保證了銃管的垂直度和銃管內壁的光滑,有效地保證了火槍的穩定性,再加上燧發和火繩的混合使用,他們的火槍自然比明清要強的多。

《天工開物》和《紀效新書》都有記載,製作火槍,一種是焊接法,一種是雙層復合法,歐洲同樣是采用這兩種辦法法,火銃所貴在常時煉鐵熟,兩個相包,也就是在一根較長的鋼芯上直接做出一層薄的銃體,然後再在銃體外包上另一層,使其厚度達到要求,當然這兩種方法都需要鑽槍管,如果靠人力的話,一個月差不多才能鑽通一根銃管,而且槍管的內壁還有可能不夠光滑,所以明朝的火銃十分容易炸膛,當然這裡麵也有統管的含鐵量不足的原因,以至於士兵都不肯用。

清軍就不同了,五十年前的來登之亂,孔有德和耿仲明將孫元華苦心孤詣培養的工匠全都帶到了東虜那邊,從此以後,清軍的火器就開始強於中國。

石祿緊臨昌江,自然不虞水力的問題,趙安民到任後,就是和克裡斯和斯蒂文森協商,在石祿山一側的山窪中挖掘水庫,然後在水庫裡安裝可以催生水力的水車,以此帶動水力鏜床,並宣布凡石祿所屬之煉鐵作坊、煉銅作坊以及挖礦的力工全部歸提督府調配。

同時,趙安民還發布了提督府為製造局製定的各項章程,所有工匠己時開工,未時兩刻下工,也就是說每天的工作量為四個時辰,每月月錢二兩,可休息四天,寒暑天還有相應的假期,而且休息期間薪俸正常發放,當然製造局還有具體的作息章程。

這個政策下達後,原本在石祿討生活的工匠和力工全都陷入了狂喜之中,原本他們在礦上做工,一個月從頭做到尾,也不過隻有一兩五錢銀子,現在提督府將石祿礦山收歸國家,大家的薪俸竟然一下子提高了三成,眾礦工個工匠自然人人振奮。

在優厚的待遇下,製造局的架子很快就搭建起來,為此馬仲英也準備親自去石祿視察一番,熟料人還沒有起行,在海口負責轉運百姓的張紹遷卻帶來了南寧巴思克的六百裡加急。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寶可夢之妖精醫師 基因狂徒 苦境:過氣前輩想退隱 我隻想低調一點 近身狂婿 重啟混元 某科學的古武無雙 起源密碼 係統要我挖牆角 人鬼仙魔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