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扼其歸路(2 / 2)

加入書籤

「郭閣老,非是本帥不奉鹹康皇帝詔書,而是本帥收復南寧後已經打探到皇三子朱慈炯的下落,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若是郭之奇大學士尚在,您說他會奉誰為主?」

郭之奇當年在桂林殉國,舉國皆知,便是作為穿越者的馬仲英對郭之奇也是充滿欽佩,故爾對郭泰捷坦誠相待,將崇禎可能還有子嗣在世之事和盤托出。

「什麼?馬帥此言可當真?」

拿著聖旨的郭泰捷和隨侍在他身後的李漢明同時變色,這個時代真正有氣節的文人都講究所謂的法理性,若崇禎三皇子還在,那不要說興朗朝廷,就是的弘光朝、隆武朝以及永歷朝廷都可以說成偽詔亂命。

「本帥自然不會無的放失,最遲兩三個月,便有結果,若三殿下果然在世,那就恕本帥不能遵從興朗聖旨了,若不在,那自然是另當別論。」

馬仲英也沒有完全拒絕興朗朝廷的授封,畢竟白嫖了人家的名號這麼久,他也有些不好意思。

「若烈皇真有子嗣,馬帥自然可以奉他號令,若隻是傳言,那馬帥可能奉詔?」

人貴在有自知之明,興朗雖自詡為皇明正統,但兵不過數千,且國事盡在那氏之手,郭泰捷也不是迂腐之人,馬仲英連戰連捷,坐擁南寧和瓊州,其勢較之興朗何啻於雲泥,他必生所願就是繼承他父親郭之奇遺誌,光復大明,重鑄漢家江山,欲恢復大明,指望龜縮在興朗的殘明,顯然是不切實際的,那隻有倚仗兵多將廣的瓊州軍。

「郭閣老既然也認為本帥說的有理,那聖旨之事可暫時擱置,待烈皇三皇子之事查探清楚後,再做計較,漢明兄,前者巴將軍曾傳書來,說你曾獻計讓本帥淳化和昆侖關,或可盡殲滅醜類,不知是否屬實?」

將聖旨之事推諉過去後,馬仲英就是好奇地看向李漢明,他沒想到瀾滄那個邊陲之地,居然還有如此見識之人。

「馬帥,當年晉王就是在衡陽香水庵和草橋一帶與偽清敬謹親王尼堪部會戰,待其師老兵疲,然後將其軍誘過蒸水,在演武坪一帶三麵設伏,尼堪欲退不得,遂被晉王殿下陣斬,若不是孫逆將馮雙禮和馬進忠調走,定能全殲偽清南征大軍,今奴酋平度圍攻南寧,若久攻不克,豈不又是一支疲軍,馬帥若能扼其歸路,定可斬獲奇捷!」

李漢明自上船後,對馬仲英和郭泰捷所言崇禎三皇子之事並沒有多問,至於馬仲英欲奉誰為主,他也不想去管,他隻想能夠親自上戰場殺奴,將幼年時期從李定國和白文選那裡學到的兵法發揚光大。

「漢明兄此言甚是有理,不過本帥此返回南寧隻攜帶了兩營兵五千人馬,若是四麵張網,這網豈不是一張破網,故爾打淳化和昆侖關並不現實,但是咱們可在淳化以西的五公祠和馬退山設伏,然後將清軍主力逼入西舍寨巡司,那裡三麵環山,一麵臨水,乃是個易守難攻的險地,也是絕地,至於能不能抓住平度,本帥並不在乎,本帥在乎的殲滅清軍的有生力量。」

馬仲英從瓊州返回時,就仔細查閱過南寧地圖,對此次南寧之戰也做了係統的分析,是以早就選好了決戰的地點,他現在唯一在意的就是如何幫王復漢首尾此事,飲水思源,做人不能忘本,畢竟沒有總兵大人斡旋,也不會有瓊州軍的今天。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寶可夢之妖精醫師 基因狂徒 苦境:過氣前輩想退隱 我隻想低調一點 近身狂婿 重啟混元 某科學的古武無雙 起源密碼 係統要我挖牆角 人鬼仙魔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