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假大清之名(1 / 2)

加入書籤

「搶安南的糧食?馬帥,可是安南是我朝太祖皇帝欽定的十五個不征之國之一,即便是成祖皇帝也是以替安南平亂為民出兵的,且如今清軍入桂在即,咱們有豈能徒生事端?」

提督府臨時行轅內,剛剛入府的楊延迪、黃進和黃世賢三人目瞪口呆地看著馬仲英,打安南,成祖時期大明那麼強,最後都不得不退出了安南,現在瓊州軍不過隻有兩萬兵馬,再去惹安南,豈不是要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

「諸位恐怕理解錯了,本帥的意思是購買為主,搶劫為輔,購買就以大明的名義,搶掠嗎,那自然是要以清廷的名義了,黃遊擊,董遊擊,據本帥的估計,汝二人割下來的辮子還藏著吧!」

其實安南在明朝隆武和永歷時期依然效忠大明,即使是清軍已經大舉南下之時,安南依然派遣正使阮仁政,副使範永綿、陳槩、阮滾等同天朝都督林參駕海往福建,求封於明」。

但因清軍占領福建,隆武政權覆滅,安南使節被俘虜。永歷政權建立後,安南派仁政等人順道奉表回謁桂王於肇慶」,永歷帝於永歷二年遣翰林潘琦等齎勅書誥命,並塗金銀印往本國,冊封太上皇為安南國王」。永歷四年二月,永歷帝派使臣敕諭黎朝國王「資其兵眾糧銃,以助恢剿」,希望黎朝支持大明一起對付清軍。安南黎朝則答應每年,助銀二十三萬兩,糧食十萬石,以為宗藩之情。

同年十月,永歷朝廷差官捧齎敕印來,封清王鄭梉為副國王。由此可見,即使是大明已經近乎於滅國,安南黎朝一直沒有放棄和大明傳統的藩屬關係,拒絕承認清朝的正統地位。

而南明政權則積極拉攏安南黎朝,不惜改變明朝萬歷以來冊封黎朝皇帝為安南都統使的慣例,提高其地位,冊封為安南國王,以此拉攏安南黎朝共同對抗清朝。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順治末年,南明永歷政權覆滅。鑒於局勢的變化和清軍兵臨邊境地區,宣光武氏、高平莫氏、中興黎朝和廣南阮氏才轉而向清朝「投誠」,先後遣使請封。

永歷十六年八月,在清朝強大的軍事威脅和國內其他政權的威脅下,為鞏固自身的統治地位,盤踞在宣光地區的武公惠選擇了向清朝遣使投誠,希望能夠借助清朝的威望來穩固宣光的統治,成為第一個向清朝請封的安南政權。但鑒於宣光武氏實力弱小,且名義上又是中興黎朝的臣屬,明朝沒對其進行冊封,因此,清朝也沒有對宣光武氏進行冊封。

對於這樣一個直到大明亡國還不餘遺力支持漢人江山,認為清廷是胡帝的政權,貿然加以刀兵,確實有些不妥。

「大帥……小的、小的!」

被馬仲英揭穿的董國卿、董三策還有黃世賢等人一個個嚇得麵如土色,直以為這狗日的明國大帥要秋後算賬。

馬仲英喜不自勝地說道:「三位將軍快快請起,清廷勢大,你們留一條退路也是情有可原的事,藏了辮子好啊!既然藏了辮子,手中又有偽清朝廷頒發的官憑印鑒,那你們豈不還是清廷冊封的官員?」

「小的們錯了,小的們這就回去把辮子給燒了,從此必定一心一意地跟著大帥反清復明,小的們知錯了。」

馬仲英越這麼說,董國卿和董三策二人就越是發悚,這會哪裡敢起身,隻不停地跪在馬仲英麵前磕頭求饒。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寶可夢之妖精醫師 基因狂徒 苦境:過氣前輩想退隱 我隻想低調一點 近身狂婿 重啟混元 某科學的古武無雙 起源密碼 係統要我挖牆角 人鬼仙魔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