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天子叫門(下)(1 / 2)

加入書籤

不分兵全都要死,分兵卻未必會全軍覆沒,這對於勢窮力竭的康熙而言,是一個最困難但又是最簡單的選擇題。

躊躇再三後,康熙還是同意了李光地的提議,因為他是大清的皇帝,他不能也不願就這樣窩窩囊囊死在這群山之中,更不能死在偽明軍的包圍圈中,因為大清承受不了皇帝陣喪的後果。

領了康熙的聖旨後,佟國維遂把全軍分成十五隊,同時對廬山西北方向展開地毯式的搜索,並下了嚴令,讓他們務必在一天內尋到出山的通道。

奉命搜索的八旗兵也知道這是他們唯一逃生的辦法,雖然可能有大多數人依然會困死在這片群山之中,但終歸還有一線生機,而自己未必就是沒有尋到出路的人,因此在領了相應的乾糧後,就在各自參領和左領的帶領下,各自選好前進的方向,準備出發。

李光地還有幾分見識,為了方便聯絡,他又建議各隊的左領在行進的同時,務必留下記號以及相應的傳令兵。

康熙深以為然,遂傳旨要求各左領一體遵行,諸將領了康熙禦旨後,這才指揮著本部兵馬,消失在了茫茫的密林之中。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這樣遍地撒網,地毯式的搜索下,有一隊清軍在第二日午時左右終於尋到了出山的通道。

收到找到出路的消息後,康熙不敢怠慢,隻留了十餘個侍衛等待其他搜索隊返回,自己則帶著兩千餘大內侍衛以及隨駕的王公大臣直奔消息傳來的方向。

不走不行啊,軍中的糧食已經幾乎耗盡,若是再遷延一兩日,就是想走,恐怕也沒有力氣翻越前麵的山嶺了。

康熙的運氣很好,這批清軍走的是廬山五老峰方向,下了山,二是裡左右就是九江府城德化。

「天可憐見,咱們終於走出來了!」

望著山下九江城頭高高飄揚的大清龍旗,內大臣佟國維和信郡王鄂紮充滿了劫後餘生的喜悅,當場就建議康熙先行入城,至於還在山中的八旗兵,可在五老峰留一隊兵馬負責接應即可。

康熙也認為二人所言有理,行百裡者半九十,現在鄱陽湖周左盡是明軍,隻要還未進城,那就還未脫險,況且分散搜索的八旗兵一時半會也趕不過來,有多少人能抵達五老峰都是一個未知數,而九江城距離五老峰又不遠,在城內等和山上等並沒有區別。

「大家都走快點,進了城就能吃上一口熱湯飯了!」

在群山中盤亙了六七天,下山的清軍早已是麵目全非,便是平時養尊處優的大內侍衛們也都是衣衫襤褸,若不是手上拿著武器,活脫脫就是一支叫花子軍,現在能進城休整,頓時精神大振,一個個強忍著腿腳上的酸痛,打著康熙禦營的龍旗直奔九江方向。

九江城始建於漢朝,明太祖朱元章平定陳友諒後,因感於九江地勢險要,又是湖廣連接南直隸的交通轉運樞紐,遂於洪武二年重修九江城,明嘉靖三十二年,九江知府陳仁和以舊無月城,令各屬分門增築月城,因此九江的城防在長江一線僅次於武昌和安慶。

直到抵達九江城下後,康熙一直提著的心才放了下來,他是對九江的城防有信心,而且就算明軍追至,他也能走水路退到武昌,又或者渡江北返。

五老峰方向突然出現了一支打著皇帝禦駕旗號的兵馬,而且還直奔城池而來,這令得九江守軍頓時緊張起來,守城的兵丁在第一時間關閉了城門,並火速向九江知府江殷道和九江守軍夏逢龍報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寶可夢之妖精醫師 基因狂徒 苦境:過氣前輩想退隱 我隻想低調一點 近身狂婿 重啟混元 某科學的古武無雙 起源密碼 係統要我挖牆角 人鬼仙魔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