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內聖外王和內王外聖(2 / 2)

加入書籤

第二場科考的試題就值得商榷了內王外聖和內聖外王,聽起來隻是調換了兩個字,其含義卻是大相徑庭。

「內聖外王」出自戰國時期莊子所著《莊子·天下篇》。莊子曾說:」天下之治方術者多矣,皆以其有為不可加矣。!……古之所謂道術者,果惡乎在?其意思就是對內行聖道,要讓天下百姓享受到朝廷優厚的福利,對外則行王道,凡是敢於侵犯大明者,或者有敢於傷及大明百姓之蠻夷,則必舉中原之眾伐之。

刑部侍郎唐甄一力堅持要用內聖外王為考題的原因是,他認為崇禎朝之所以滅亡,完全是沒有體恤百姓,拚命地加餉,而地方官員又拚命地壓榨普通百姓,因而四海之內,日益困窮,以至於國內出現了農空、工空、市空、仕空的現象。

他在《潛書》中所言:「當今之世,無人不窮,非窮於財,窮於銀也,國家財政枯竭,財帛盡落貪官之手。」這才是崇禎朝流民四起的原因,因此,新立的大明朝要想長治久安,就必須把民生問題放在第一位,此為內聖。

外王則是把東虜入寇的原因一直追朔到永樂朝,正是永樂帝安置了從通古斯跑到遼東的野人,並讓他們在建州繁衍生息,對他們大行聖道,可是夷狄就是夷狄,他們的欲望是無法滿足的,果不其然,東虜果然趁大明內憂之患時,作亂遼東,甚至攻入中原,大行屠城滅族之事,其意思就是夷狄都是養不熟的白眼狼,隻有對他們保持足夠的軍事壓力,才能使他們敬畏。

而錢孺怡等東南士紳,他們的意思卻恰恰相反,他們認為,崇禎帝就是因為對李自成和張獻忠等流寇,行剿撫並用之策,那些協從的賊寇,甚至直接放人,這才是崇禎朝滅亡的根源,所以對國內敢於反抗的勢力,都應該斬草除根,要行王道讓他們恐懼。

至於外族夷狄,那就必須以恩義拉攏他們,為此,錢孺子還拿出了大明和朝鮮、蒙古的桉例作為反駁唐甄的依據,說隻要對這些外藩刻意拉攏,他們就不會鬧出什麼幺蛾子,就是當初的東虜,在薩爾滸之後,也是屢屢求和,隻要求和大明互市,就願意繼續臣服大明,若不是萬歷帝和天啟帝一意孤行,說不定東虜早就彷蒙古例,再度向大明稱臣了,又豈會有甲申胡亂的事情發生。

「這幫迂腐書生,孤看他們還沒被偽清清欠的夠,內王外聖,虧他們說的出口,李自成、張獻忠剿之不盡,殺之不絕的原因還不是各地官員橫征暴斂,以至於北中國的百姓無衣食可養,便是孤生在崇禎朝,恐怕也要造大明朝的反,你回去後,就按內聖外王來出題,至於殿試策論,孤來親自考,孤還就不信了,兩千六百個舉子,還尋不到幾個有真才實學的。」

錢孺怡和王可夫等江南士紳的看法,馬仲英氣的牙直癢癢,若不是看在這幫人都向金光祖(其實是他自己)上供了十幾、幾十萬兩的白銀的份上,馬仲英甚至想把這些人都趕回老家去。

不過,好在參與出題的官員現在都進了貢院,這種言論也不虞會流傳出去,再加上,馬仲英現在還需要這幫文人當牌麵,因此最終還是忍了下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寶可夢之妖精醫師 基因狂徒 苦境:過氣前輩想退隱 我隻想低調一點 近身狂婿 重啟混元 某科學的古武無雙 起源密碼 係統要我挖牆角 人鬼仙魔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