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殿試(2 / 2)

加入書籤

殿試成績並不是當日宣布,而是要等所有考卷全部閱完為止,不過閱卷的事,崇武帝卻沒參與,而是當了個甩手掌櫃,全部交給了馬仲英。

殿試結束後,受卷官收取、匯總所有考生的試卷,再送至彌封官處進行彌封,殿試試卷彌封畢,不需要謄錄官朱筆謄錄,而是由掌卷官直接轉送至中書省處閱卷。

顯然三百多分試卷,馬仲英一個人是看不過來的,故爾他又把金光祖、牛天宿、餘思明、程藎和唐甄等中書省主官全部召到了中書省衙門,共同參與閱卷。

金光祖和牛天宿等人都是馬仲英的心腹,自然知道馬仲英確實是想通過此次科舉,選拔幾個真正的人才,而不是隻知道皓首窮經的酸腐文人。

「這寫的是什麼?還分兵先取山東、河南,然後直搗燕京,不先取中原,難不成咱們能插上翅膀飛過去。」

「左相,你那道還勉強算中規中矩,牛某這篇才奇葩,居然說要采用二虎競食之計,先讓王輔臣和清廷死磕,咱們大明再坐收漁人之利,王輔臣圍了西安一年,到現在都沒有進展,指望他,咱們要等到猴年馬月才能剿滅東虜。」

中書省署衙內,金光祖等人幾乎是看一篇扔一篇,顯然,這些隻知道研究經義的讀書人,對於馬仲英所言的平奴策,僅僅隻能是浮於表麵,而不能戳中要害。

「殿下,這一篇似乎還有一點道理,其文曰:欲平東奴,先平奴性,韃虜荼毒中原四十載,今南方士民發雖剃,然心中的辮子卻不是那麼容易剃的……欲除奴性,先定人心,欲定人心,首在富民,民富則國強,國強則四方蠻夷不再敢窺視中土,不過這字,實在是……不好說,本官都不知道他是怎麼中舉人,過會試的。」

唐甄也拿著一篇文章不住地點評著,時而點頭,時而搖頭,顯然對這篇策論很是認可,但卻對這考生的字跡很是不滿。

聞言,金光祖和牛天宿就是一怔,他們知道唐甄這是抽到了瓊州學堂的學子了,也隻有那些隻讀了兩三年書的學子,才會把字寫的這麼難堪,事關朝廷體麵,牛天宿忙解釋道:「唐左丞,此次恩科,因瓊州是楚王肇基之所,且兩廣又飽受建奴荼毒,士民百不足一,故爾士子有些良莠不齊,行書上不工整也是正常的。」

馬仲英也猜到了這可能是瓊州學堂學子的試卷,待牛天宿解釋完畢,遂開口道:「原來如此,看他的答卷內容,還是頗有見地的,那就把他放到二甲末吧!」

「唉……可惜了,可惜了,若是字好看一點,光憑這道富國強兵的策論,餘以為當進二甲前列。」

不明所以的唐甄還是一個勁地扼腕嘆息,不過牛天宿的解釋也算說的過去,因此也沒有多想,更想不到這考生是馬仲英刻意安排的。

兩千六百多考生,真才實學的還是有幾個的,經過金光祖和牛天宿等人的反復篩選,一甲進士及第的狀元、榜眼和探花以及二甲前十的人選終於擬定完畢,雖然十三個人的策論並不盡如人意,但相比而言,還是頗有見地的,比如狀元陸肯堂的策論,就明確寫到了在正麵進攻的同時,可以利用大明水師的優勢,在天津或者山東登陸,如此便可直擊京師,或者截斷清軍的補給線。

最關鍵的是,陸肯堂在提出軍事方麵策略的同時,還寫到了大明統一後的,首要之務,就是恢復生產,山林多材,池沼多魚,園多果蔬,欄多羊羔」,農林牧漁全麵發展,才能民眾得以溫飽。

同時,陸肯堂主張通過商品流通,促進市場繁榮。而且他還提出以白銀作為貨幣,限製了財貸的交換,阻礙了商業的發展。策論中更是旗幟鮮明地指出「夫財之害在於聚。銀者,易聚之物也。」放到後世來講,也就是財富集中到了少數人的手裡,這必然會影響市場的繁榮和穩定。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寶可夢之妖精醫師 基因狂徒 苦境:過氣前輩想退隱 我隻想低調一點 近身狂婿 重啟混元 某科學的古武無雙 起源密碼 係統要我挖牆角 人鬼仙魔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