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我推出來的公式,和書上的不一樣(1 / 2)

加入書籤

一個火箭發動機冷卻處理的問題,看起來簡單,裡麵涉及的東西卻是相當復雜的。

火箭液體發動機的內部溫度,能夠達到3500k左右。

除了高溫之外,火箭液體發動機的內部,同樣存在著高壓的環境。

一般的推力室結構,是難以承受如此惡劣的環境的。

因此,在火箭發動機的推力室內,需要引入各種熱防護措施。

如何發動機內部進行快速降溫,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對於液體發動機來說,比較常用的冷卻方法,有再生冷卻、液膜冷卻、輻射冷卻等。

如果是大推力液體火箭發動機,液膜冷卻一般會與再生冷卻同時使用。

而對於高空軌姿控發動機來說,液膜冷卻,是主要的冷卻方式。

因此,液膜冷卻係統,是徐佑必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徐佑開啟了深度學習狀態,將大腦的效率提升到最高,開始了極速的思維運轉模式。

很快,徐佑便捋清了思路,確定自己目前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雖然說液膜冷卻,現在已經是一項在火箭液體發動機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技術。

但它也有著自身的問題和局限性。

當冷卻劑注入到推力室內壁後,會使推力室近壁區域的混合比,嚴重偏離最佳混合比。

這樣一來,部分推進劑將不能有效地參與燃燒,導致推力室性能損失。

「先構造物理模型,把其中的關鍵數據計算一下吧。」

既然徐佑決定要自己重新設計,肯定不能僅僅按照以前的經驗,去完全的復製一遍。

徐佑需要在參考歷史經驗的同時,給出自己的獨特理解。

包括所有的關鍵數據,徐佑都需要自己計算一遍,才能保證得出最準確的結論。

徐佑首先計算的,是射流撞擊壁麵液膜厚度,以及流量分布的數據。

在這個問題上,徐佑需要先自己構造出物理模型,再去進行計算。

「有點做物理競賽題的感覺了呀。」徐佑感嘆道。

徐佑必須得承認,自己那段參與物理競賽的經歷,確實是非常有意義的。

不僅幫助自己保送到了薊大,在一些科研工作中,很多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技巧,也會用到物理競賽的知識。

徐佑根據條件,在草稿紙上,建立了平板液膜厚度分布模型,標記上所用到的符號,並建立了相應的坐標係。

當把模型建立好之後,就剩下了列式計算的問題。

很快,徐佑便推導出了,兩個與流動方位角φ有關的函數。

通過對照,徐佑發現,自己在這部分的推導結果,與之前其他科研人員的推導結果是一致的。

這樣的感覺,就像做完題目之後對答桉,發現結果與標準答桉一致。

對於徐佑來說,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徐佑的心中,卻在隱隱的期待著,自己能夠與前人的結論出現一些出入。

畢竟在科研問題上,從來都沒有「標準答桉」之說。

隻有超越了前人的結論,自己才有可能在該方向上取得突破。

當然,書籍上和論文中的研究成果,不是那麼容易推翻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清王朝的覆滅 貴女謀:將軍請上轎 豪門帝寵:吻你上癮 追光 蜜語紀 冤種竟是我自己(快穿) 師徒文女主認錯師尊後 612星球 紅樓生存指南 網遊之魔域修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