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淩風大會(2 / 2)

加入書籤

我沒有滿腹經綸,不會吟詩作對,竟然讓我談科舉改革,一眾科舉出身的官員不淡定了,比如杜仲,比如劉焱,在他們眼裡我就是個半文盲,也許就是個隻上過兩個月學的全文盲。

但皇上忽略了他們的意見,執意要聽文盲的意見。

「回皇上,臣有以下幾點拙見:

其一,臣訪聞浮薄之徒 , 扇為朋黨 , 請之關節,乾擾主司 , 每歲第名無不先定,光顯帝在世時,曾在省試之後親自復試,皇上不妨效仿光顯帝,在省試後加殿試,親自將營私舞弊之人落下。

其二,考前『行卷』之禮既導致貪腐之風盛行,又使師生在官場中結黨營私,官官相護,不利社稷,當廢止。

其三,考試內容限製了百姓思想,固然利於統治,但長此以往,將不利於社會發展,算學、法學、農學、工學、醫學等乃民生之本,也應加以重視,讀死書不如不讀書,不僅要考死知識,還應注重考生的創造力,有創造力的人才才能使無國繼續發展。」

本來我隻想糊弄一下,說三點足矣,沒想到這麼一想,當今科舉弊端太多了,又補充到:

「其四,重科考的同時也應加強學校教育,仿照國子六學在民間增加官學,聘用讀書人為老師,不僅提高了百姓素質,也能扭轉讀書隻為科考的思想,增加讀書人的出路;

其五,很多讀書人終其一生追求功名,以致碌碌無為,成為國家負擔,即使中榜,也當不了幾年官,浪費朝廷資源,還不乏一些老者在放榜後或大喜或大悲而死,不如提前限製考生年齡免得誤人終身;

最後,如今武官還多為世襲,民間習武者多不得誌,致使他們投身江湖,拉幫結派,危害治安,朝廷不妨增設武舉,由兵部主持,考核謀略與武藝,補充武將之源。」

「你有諸多意見為何不遞個折子?朕不問你你就要任憑這些不利社稷不利發展的弊端一直存在下去禍害無國嗎?」皇上突然變色,嚇得百官戰戰兢兢。

上朝比上學還煎熬,皇上沒劉焱好應付。

「皇上恕罪,這些是臣剛想起來的,臣天生愚鈍,隻有您時時鞭策腦子才會轉上兩轉。」

皇上若不問,我想這些跟我八竿子打不著的事乾嘛?

「那朕就好好鞭策你,朕限你三日內寫出詳細的科考弊端及改革措施!退朝吧!」皇上拂袖而去。

「煜王爺真是一鳴驚人啊!」

杜仲留下了別有深意的一句話走了,任其他官吏回腸百轉。

我心裡的小羊駝們欲穿月匈而出。

皇上竟然真根據我憋了三天的折子改革科舉了,於是今年省試過後歡天喜地以為自己有了做官資格的人聽聞又多了一項「殿試」,全都在心裡問候提出此案的我的祖宗,可憐樂家又背鍋了。

那個周晦文果然一語成讖,空有篇章傳海內,無半分功名傍身。可是文人墨客總是恃才傲物,他不承認才學不如人,到處宣揚是因為得罪了煜親王才名落孫山。

殿試時皇上發現了近一半的庸碌之輩,皆使之落榜,又從原本落榜名單中提了幾人上來,其中就有那朱晦文,他還以為皇上知道了煜親王公報私仇才提他上榜,每逢見到我都拿鼻孔對著我。

要不是老子,你能起死回生?

因著那群不該上榜卻上榜的人,牽扯出一大批行賄受賄結黨營私之案,朝堂上無人不記恨我,嚴清水憤而辭官,皇上應允了,比竟他年歲大了。限製做官年齡,也能避免老人沉溺於科舉。

原禮部侍郎擢為禮部尚書,我因獻策有功補禮部侍郎一職,科考一事也由原吏部考功員外郎主持改為禮部侍郎主持,皇上又擺了我一道。(未完待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逆亂古天 聖帝訣 絕世武魂 校花的極品特工 夫君不要帶球跑 寒門皇妃千千歲 聖人吟 獨寵貪財將軍妻 人魚氏族 全民尋寶:隻有我開了模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