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在失敗中成長(1 / 2)

加入書籤

在回川南大隊的路上,李錚主動向餘淑媛解釋他為什麼要提前研究陳超這些匪情的原因。他語氣沉重地講起了一年前他們全族青壯參加當時的反蔣「五九」起義的經過。

在李錚看似平靜的敘述中,餘淑媛眼前出現了一副副感人心扉的場麵……

1949年5月9日,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長期發動和精心策劃下,位於川滇黔邊區的鎮雄縣和威信縣,爆發了一場反對蔣介石反動統治及當地土司惡霸的武裝起義,起義主要在鎮雄的花朗、果珠、雲嶺、白鳥、龍靈和威信的大河6個鄉爆發,初期有1200多人、900多支槍,這就是滇東北一帶有名的「五九」起義。起義隊伍成立「中國民主聯軍滇黔川邊區第二縱隊」,下設9個支隊,打出「民主聯軍是人民自己的隊伍」、「打倒蔣介石,擁護共產黨」等口號,廣泛發動群眾。

李錚的家居住在鎮雄縣花朗鄉。李姓在花朗鄉是一個有300多戶900多人口的大家族。李錚的二叔時任與花朗相鄰的帶鈴鄉鄉長,另一位堂叔任緊鄰的威信縣大河鄉鄉長。兩位當鄉長的叔叔都是當地有名的開明士紳,他們早就不堪當地土司惡霸的長期淩辱,於是發動全族青壯300多人,參加了「五九」起義,舉行武裝暴動,組建了「中國民主聯軍滇黔川邊區第二縱隊花朗支隊」,成為民主聯軍中的主力支隊。

此時的李錚,因之前母親病逝,從瀘州回鄉奔喪,正好碰上這件大事,作為族中的有為青年,他自然被父老兄弟們推舉成為其中的骨乾,擔任了花朗支隊1大隊大隊長。

「民主聯軍」舉義後,於5月26日兩路進攻,很快就攻下雲南昭通威信縣城,並經連續五日激戰,迫降了退守獅子營的國民黨威信縣縣長陳竹鳴,吸引了周圍數百群眾來投,隊伍進一步壯大。隨後,「民主聯軍」又攻占了雲南昭通彝良縣城,影響進一步擴大,發展到了4000多人槍。

起義隊伍連續攻占威信和彝良縣城的勝利,引起了川滇黔邊國民黨高層統治者的重視,很快就遭到了滇黔川三省國民黨軍隊和當地土司惡霸的聯合圍剿。當時的雲南昭通專區行署專員兼警備司令安純三、貴州畢節專區行署專員兼警備司令劉鶴鳴、四川瀘州專區行署專員兼警備司令羅國熙等國民黨大員,以及各地的保安部隊和地主惡霸武裝,紛紛聯合起來對起義隊伍進行圍追堵截和瘋狂剿殺,使這支本來就缺乏軍事訓練和鬥爭經驗的隊伍,很快就遭受到了一連串的失敗,人員死傷慘重,縱隊司令部的幾位主要領導也被迫四散離開,去尋找共產黨和解放軍的援助,剩下的隊伍不得不化整為零,撤到山裡麵打遊擊。

李錚的300多個參加起義的青壯族人,犧牲了近200人,包括他的兩位帶頭的叔叔。因李錚之前一直在四川瀘州讀書習武,了解到解放軍已經打到四川,於是就帶著剩下的隊伍退到四川敘永縣,依托他的師伯雷海雲寨主等江湖好漢的相助,在川滇黔邊一帶活動,後來解放軍144團解放了敘永縣,將他們收編為敘永縣剿匪遊擊隊至今。

正是這一段血與火的失敗經歷,使李錚不僅迅速成長起來,而且深刻感悟到作為一名指揮員,不僅要有過硬的軍事鬥爭本領,還要學會收集情況、未雨綢繆,提前應對,才能防患於未然,從容化解危機,帶領同誌們從勝利走向勝利!

餘淑媛一路默默地聽著,心中不斷翻起巨浪。她不由不感動於李錚的真誠,其實在老君山一戰中,她就已經感受到了這個比她整整年輕3歲的大隊長超強的軍事指揮能力,從攻山前的敵情偵察、研究作戰計劃、提出攻山打法,到化裝突襲中的分兵突擊與阻擊,麵臨危險時的勇敢與堅決,最後關頭沖鋒時的英勇無畏……這種種優秀的表現,很難想象都高度的統一在李錚的身上。而且,更可貴的是,他對待同誌們外冷內熱,有一顆善於關懷別人的心。即便是對她這樣的新同誌,他也是熱情相待,分兵阻擊時他特意安排勇力超人的李開奎陪著她,這難道不是一種有意的保護嗎?她是一個冰雪聰明的女子,自然心裡是明白的。

李錚難道就沒有一點缺點嗎?餘淑媛暗暗思索,很快就有了答案,是的,他也有一大堆的缺點:有時過於講江湖義氣,喜歡說大話、打包票;有時候還過於沖動,容易感情用事,這是指揮員的大忌;還有,對女同誌態度不分明,容易傷害女同誌的感情。比如他與那個女記者許若雲,就有點不明不白的,甚至還有些曖昧……

餘淑媛正想著,忽聽李錚連聲問她:「教導員,你認為我的看法怎麼樣啊?教導員?」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亮劍:從無限克隆開始 農門商女:悍夫來種田 億萬首席寵上癮 佛係少女升職記 甜寵嬌妻有點慫 仙道聖祖 畫中仙綺霞傳 農家致富小娘子 我帶著遙控器穿越了 這個錦衣衛明明超強卻過分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