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儒學隻是一門思想品德課(2 / 2)

加入書籤

李善長舌頭打結,咽了咽口水,道:

「此,此人說上位錯了一半,確是錯了。」

「應該說是上位對了一半才對。」

王明不屑的輕哼了一聲,李善長確實會拍馬屁,這錯了一半和對了一半,意思其實相同,但聽的人感官可就不一樣了。

朱元璋聽著更好奇了。

「哦?先生,何為對了一半啊?」

「上位,儒學大興確實是從漢朝而始,但不是在漢高祖時開始,而是再因漢文帝,漢景帝三代之治後,於漢武帝之時開始大興,彼時漢武帝登位,漢室已初興,但仍有不諧,南北邊境不寧,匈奴屢屢犯邊,又有境內諸國蕃王隱隱自立,不利統治。」

「於是當時一代大儒董仲舒先生向漢武帝進言指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又推行推恩令,以求加強中央集權,從名義到實際,到思想上全部統一,自此果然漢室大興,驅逐匈奴,打通西域,開辟絲綢之路,隨後四處征戰,吞並衛滿朝鮮,收復南越舊地,降服西南蠻夷,遠征大宛,疆域北達陰山,西逾蔥嶺、南包交趾、東並朝鮮的遼闊疆域!諾大的漢室王朝,正是因儒學而大興!」

「自此千年以來,我儒學因此大興,傳承千年而不衰,歷朝歷代統治都離不開儒學!」

「可此妖……此人卻說儒學治國,國柞不久,實乃妖言惑……還,還請上位明鑒!」

朱元璋聽完後點頭不斷。

「原來如此,是漢武帝以後,而不是漢朝一開始……」

「明哥,你看,這漢室獨尊儒術,漢室大興,明哥,你這又怎麼說?」

朱元璋曉有趣味的看向王明,雙眸中盡是不可捉扌莫的神彩。

他是真的想聽聽這神仙有什麼不一樣的見解想法。

王明淡笑道:「避重就輕,你怎麼不說漢武帝的歷史評價前期英明神武,後期卻是窮兵黷武啊?最後不得不下罪已詔,重啟漢初休養生息的政策呢?」

「也是漢武帝晚年醒悟過來,恢復漢初舊政,才有後麵的昭宣中興勉強恢復了漢室元氣。」

「但是,漢室,更準備的說是西漢,也因為漢武帝獨尊儒術的原因,在他死後儒學大興,卻讓西漢朝黨之上,多是腐儒之輩竊取高位,屍位素餐,間接導致西漢後期政治腐敗,土地兼並嚴重,社會動盪不安。」

「後麵更有疑似穿越者王莽篡漢,自此西漢滅,新朝立!」

「之後,若不是劉秀得天助重建東漢,漢室才不過二百年國運。」

「我說儒學誤國,國柞不久,可不是亂說的。」

「儒學是什麼?實質就是一個思想品德的學科,《論語》隻是孔聖人的弟子們對他的言行品德記錄下來的一本書。」

「拿一本聖人的思想品德,來治理國家,能不出問題嗎?」

「聖人之所以是聖人,就是因為聖人是億萬中人也未必能出的一個完美形象。」

「大家可以學聖人的思想品德,但若以聖人的思想品德來治理國家,那就是天大的錯誤!」

「聖人的思想品德是用來學的,而不是用來說的,更不是硬生要求大家一定要做到的。」

「有句話說的沒錯,治國離不開儒學,但若隻靠儒學,必然出大問題。」

「當官的大多數都是學儒的讀書人,這些讀書人背了滿肚子的之乎者也,卻沒有半點其他本事,整天嘴裡叫人滿口仁義道德,可輪到自己當官後卻是比誰都陰毒……」

「朱元璋,你爹娘當年被逼死,第一元凶是元廷,第二元凶卻是這些滿口道德仁義的貪官汙吏!」

「漢武帝之前,漢朝是以道家黃老學治國。」

「黃老學治國蠻好的,漢武帝非要換它乾嘛?」

「其實是不過是漢武帝看中董仲舒提出的儒學可以加強中央集權的原因。」

「但話說回來,儒學確定有助加強中央集權,但是罷黜百家卻完全沒必要!」

「這是儒家最大的私心!」

「西漢正是因儒學而滅,才有後來的東漢。」

「元璋,劉秀他有天助才能重建東漢。」

「現在,你有我助,我也必然能幫你推翻元廷,重建漢人江山!」

「雖然,現在說這些還有些遠,但不謀一世,不足以謀一時,你現在要提前想一想日後建國立製,到底該不該繼續獨尊儒術了!」

「我隻說一句,隻以儒學治國,國柞必然不足三百載!」

「儒學,有可取之處,但,不隻能隻有儒學。」

「儒學以道德治國,隻能以輔。」

「核心還是要依法治國。」

「百家爭鳴,良性競爭,聖學為底,法學為根,這才是真正的王道之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傾城第一妃 閒夫守則 被龍君飼養以後 特種榮耀:最強天賦係統 開局一座小道觀[穿書] 黃金城 怕死的我選擇剛正不阿 靈氣復蘇:扛著墓碑去斬妖 洪荒:開局欠天道億萬功德 我從娘胎開始建地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