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朱元璋是不是冷血薄情之人?(1 / 2)

加入書籤

「咳咳,行行,那咱不說了,說完文臣的事,咱們再說說武將,王明你說還有沒有方法製的了他們?」

王明想了想,錦衣衛用來監查文臣們,是不是應該再把未來東廠和西廠也給弄出來監查武將們?

想了想,王明覺得還是沒必要,現在有錦衣衛暫時就足夠了。

原本歷史中的錦衣衛權力極大,文臣武將的事都能管,確實在大明開創初期的穩定立下汗馬功勞。

但時間是最可怕的腐蝕毒素,朱元章死後錦衣衛漸漸被文臣勛貴們滲透腐化,之後燕王朱棣成功造反篡位,要說錦衣衛沒有責任,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彼時建文帝的失敗,很多人都說是他身邊文臣黃子澄上奏的削藩策的原因,事實上懂歷史與政治的人都懂,不管黃子澄上沒上這奏折,最終建文帝如果想要大明穩定強盛,是必然要出手對付那些藩王的。

後來建文帝逼迫燕王朱棣造反,一路大勝,建文帝所在的友方卻一再出『豬隊友』,這裡麵的勾連齷齪,要說錦衣衛沒有發現蛛絲馬跡這可能嗎?

所以,王明覺得,歷史上錦衣衛也在裡麵發揮了極其重要且不光彩的角色,隻是一切大概都被史書和上位後的朱棣給404沒有了,畢竟那本就不是見不得光的事。

再想想後來上位後,朱棣沒有裁撤錦衣衛,卻也不敢再大用,反而成立什麼『東緝事廠』也就是後來的東廠來分割錦衣衛的權力,這就說明一切了。

一切也就順理成章了。

再到更遠的後來,又有皇帝朱見深有樣學樣的成立西廠,跑來分割東廠權力……這可真是大明皇帝們的祖傳手藝了。

而錦衣衛,東廠,西廠的先後誕生與延續史,同時也代表著皇權力量的轉移,分化,衰弱,直到消亡的歷史表。

結合未來歷史後,王明想明白了許多隱秘,是以果斷搖頭回答。

「錦衣衛能鞭打製衡文臣們,自然也可以管管武將們。」

「但是問題的關鍵是那些文臣們犯錯了,比如做錯了事,或者貪汙受賄了,可以隨意懲罰打殺,可武將們不同……」

「陛下煩惱的應該是這個吧,畢竟他們是大明的開國元勛,陛下又不是冷血薄情之人,確實難辦……」

朱元章是不是冷血薄情之人?

後世歷史書已經寫的很清楚,前所未有的冷血薄情!

朱元章晚年時期,大明開國元勛們幾乎快被他殺光了。

但,這是未來的洪武大帝晚年做的事,而現在的開國皇帝朱元章顯然不是。

王明結合明初歷史,又是親自與朱元章相處,很清楚他本性不是歷史上那位天性冷血薄情之人,一切都是被時勢所逼,不得不逼著他大開殺戒。

他是歷史上最愛百姓的皇帝,卻也是歷史上政治能力最蠢笨的皇帝,也給大明的未來留下了不可估量的遺害。

他在政治鬥爭上的戰鬥力簡單是負數。

他對待家人極好,除太子朱標以外所有的皇子都被分封諸王,在他的理念裡,太子是長子繼承家業,其他次子們也要分點家業,順帶幫著長子守護家業。

他也完全沒想到太子朱標會死,這位原本能穩壓住皇弟們不敢作亂的長子英年早逝了,結果最後別無選擇隻能在生命的最後幾年把太孫扶上位。

好嘛,建文帝上位了,回想著皇爺爺反復的教導,要以大明江山為重,百姓為重,卻看著大明各地的藩王叔叔們在封地裡作威作福魚肉百姓,吸大明的血漸成禍患卻不能製……

想想看,如果你是建文帝,你又該怎麼做?

可以說就算是有穿越者魂穿建文帝之身,在沒有金手指的前提下,除非一點擔當都沒有,甘心在皇宮後院混吃等死眼看未來大明四分五裂諸王混戰,以燕王的文治武功能力還是會造反並笑到最後,最後還是會被逼神隱退位,了不起比歷史上多當幾年皇帝而已。

這就是歷史大勢,不是一個沒有金手指的穿越者能輕易更改的大勢。

朱元章未來分封諸王實權實地,本就是開歷史倒車,遺禍無窮,就算穿越者成了建文帝,提前殺了燕王,也會跳出另一個什麼趙王,周王……

把歷史過錯,全怪罪在建文帝的無能上,本就是片麵的。

沒有什麼人是簡單的,如果建文帝真的無能無才,朱元章又怎麼可能鐵著心扶他上位?

不過是勝者為王,建文帝相比朱棣嫩了點,最終朱棣笑到了最後而已。

「不錯,王大人所言極是!」這時劉伯溫忽然插話。

「但正如皇上所說,對這些武將功勛們賞而不能製不如不賞,但又不能不賞,可是自古以來凡開辟王朝之初,那些驕兵悍將,功勛部舊是根本沒辦法製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傾城第一妃 閒夫守則 被龍君飼養以後 特種榮耀:最強天賦係統 開局一座小道觀[穿書] 黃金城 怕死的我選擇剛正不阿 靈氣復蘇:扛著墓碑去斬妖 洪荒:開局欠天道億萬功德 我從娘胎開始建地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