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劉伯溫與李善長的道(1 / 1)

加入書籤

時間轉眼又過去了一個月。自從授封大典結束之後,大明朝堂上發生了很多事情。首先是朱元章都察院升格為禦使台,脫離中書省管轄,直接聽命於他,並令蜀國公劉伯溫出任都察院左都禦使,一體統察朝庭內外所有官吏,上至中書省丞相,下至各省州府縣衙,包括水陸三軍將士,全有統察大權。可以說是明麵上的官方錦衣衛首腦,類比現實的紀委之長。劉伯溫的職權可謂是朱元章一人之下,滿朝文武百官萬人之上!同時,朱元章下詔,任命魏國公徐達為中書省左丞相,任命韓國公李善長為中書省右丞相。由此可見,朱元章對李善長的不放心,特意任命徐達來當這個左丞相來敲打李善長這位朝堂上的淮西人首腦。所謂左右之名,好比是現代的正副之名。別看徐達是左丞相,實則他隻占個名,根本不管事。而李善長的右丞相,表麵上是副的,實際上還是他主管事務,隻是表麵上頭上還有一個徐達而已。這就是朱元章駕馭文武,平衡朝堂文武之爭的一種手段。單從這個操作來看,朱元章是有些政治智慧的,如果不算以後他的無腦操作的話。再之後,又有劉伯溫的弟子楊憲治理揚州有功。楊憲在揚州期間親率揚州官員下地種田,挖渠,開懇荒田,提出官員責任田製度,並以酷烈手段殺死貪汙犯官,飽受朱元章好評欣賞,朱元章大喜下召楊憲入京受賞。楊憲進京後,敬奉三袋當季收獲穀物,一袋稻穀,一袋紅薯,一袋玉米,並且還有兩支半尺來長,穀粒兩百餘粒,可稱千年罕見的祥瑞稻穗,並同明王所獻的紅薯玉米一樣,是上天降於大明王朝。朱元章聞之大喜,將這兩支祥瑞稻穗掛於禦書房之上,天天都要瞅一眼。隨後大喜之下的朱元章任命楊憲為中書省平章政事,三品銜,可謂是一步登天。值此時,中書省內有楊憲這個劉伯溫弟子以作節製李善長,中書省外又有劉伯溫這位一人之下,統察百官萬民的左都禦使。師徒二人一在內,一在外,合力節製李善長,風頭可謂一時無兩。朝庭之外,很快便有流言傳出,朝廷之內有淮西黨與浙東黨。前者以韓國公丞相李善長為首,後者以蜀國公劉伯溫為核心。楊憲本人也是心中激動,主動找劉伯溫商討如何節製李善長,趕他下台,劉伯溫卻是老成持重,不想弄權成黨與李善長相鬥,這鬥來鬥去沒有半點好處,隻有壞處,自取禍事。奈何楊憲卻是不甘心,他才四十不到,如今已坐上三品大員之位,他卻還想要往上爬,更上一層樓。怎麼爬?頭頂上李善長就是必須要扳倒之人,可現在劉伯溫卻忽然說他不想和李善長結黨相爭,試問楊憲又怎能甘心。楊憲帶著不甘走了。劉伯溫卻也知道,自此兩人師徒緣分已盡,因為道不同了,從此與楊憲漸漸疏遠。而在另一邊,李善長與門徒胡惟庸在家中坐而喝茶論道,談及朝堂上淮西黨與浙東黨,卻是老神在在,嗬嗬笑語,不屑一顧。「浙東黨,浙東黨?…抬舉他們了。」「劉伯溫我比他自己都懂他。」「他不會和我爭,因為他的道就是上善若水,夫為不爭,其實無不爭也。」「相比劉伯溫,我現在更覺得麻煩的是劉伯溫的弟子楊憲。」「此子年歲不過四十,鋒芒畢露,聖卷正隆,他來了中書省,怕是要掀起不小的波瀾,其中首當其沖的卻不是我,而是惟庸你啊。」「我?」「不錯,世人皆知楊憲是劉伯溫的弟子,而你胡惟庸也是我的門生。」「楊憲不是個蠢人,不會一開始就沖著我發難,肯定先對你著為難。」「他來中書省後,肯定要拿你作靶子,這段時間你要小心為是。」「嗬,楊憲?就他?幸進之臣罷了,惟庸可不會怕他。」「誒……反正你小心就是了。」「對了,你替我擬一道折子。」「如今皇上的幾位皇子都已經長成了,如何安置他們才最有利於大明王朝?這事我已經琢磨多時了。」「你看,皇上封出了一個明王,雖然沒有封地,沒有兵權實權,徒有虛名,但從中也能看出一件事來。」「皇上肯定也想為皇子們封王,卻擔心臣工們反對,問題的關鍵就在於諸皇子封王不像那明王隻是個虛名,必然要有各自的封地和兵權實權,以此來分化分割淮西武將們的兵權,以此來平衡大明江山權重。」「所以,皇子們封王的事,由我來說最妥。」「此奏的核心就是,奏請皇上以大明千秋大業為重,舉賢不避親。」「即刻敕封諸皇子,為各地藩王。」「冊封實權藩王會為大明未來的江山埋下隱患,臣功都明白,必然會有人出來反對。」「這件事,我懂,皇上也懂,但是這是將來的事,隱患會是一百年後或是兩百年後的事,但那又和我等有何關係?」「皇上出身寒微,還有著小農思想,打下了大明這麼大的江山,想著把江山大半留給太子,小半給皇子們分一分,這是再也不奇怪的事了。」「將來太遠,一百年後兩百年後都太遠太遠,我和皇上一心,都隻看現在。」「嗬嗬,惟庸明白了嗎?」「如果說劉伯溫的道是上善若水,夫為不爭,無不爭也。」「而我的道卻是一切隻為皇上著想。」「皇上想做什麼,我就想法幫皇上做好什麼。」「所以,我的位子才是最穩不過的,明白了嗎?」胡惟庸大為嘆服,拱手而贊。「相國大才,屬下敬佩,多謝相國指點,惟庸受教了。」「三日後,是明王大婚之日,惟庸,你到時提前與我們的人提醒一下,到時我會在那一日給皇上上奏,可不要有不開眼的人出來反對。」「有明王本人這個例子在,又值明王大喜之日,相信明王應該也會贊同此事,畢竟他是第一個被封王的人,還是異姓王,最大受益者。」說到此事時,李善長忽然感覺有點臉疼牙痛,想起了當年被王明隔空打來的巴掌,現在想來,似乎痛楚依在。「什麼淮西黨,浙東黨的,其實都不是皇上最在意的。」「皇上最在意的隻有明王黨!」「雖然這明王黨,隻有明王一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傾城第一妃 閒夫守則 被龍君飼養以後 特種榮耀:最強天賦係統 開局一座小道觀[穿書] 黃金城 怕死的我選擇剛正不阿 靈氣復蘇:扛著墓碑去斬妖 洪荒:開局欠天道億萬功德 我從娘胎開始建地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