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第 39 章(1 / 2)

加入書籤

去往皇宮的馬車,檢查得非常嚴格。

往日裡,沒有召見,外頭人是別想出入皇宮,更不用說傳遞消息了。

若是以前,興許還有空子可以鑽,但如今後宮基本都在幾個太後控製下,尤其以執掌鳳印的東太後譚氏為首,她把控了皇宮內院多年。

而與此同時,像是前麵幾代皇帝,哪怕是當今的父親肅宗,到了晚年也經常去行宮玩耍休息,避暑過冬都是常有的,行宮雖然嚴格,但和皇宮的規矩依然是不一樣的,相比來說自由很多。

像當今皇帝的長兄厲宗,那是有名的「行宮皇帝」,根本不上朝,也不愛留在紫禁城裡,早年剛登基的時候,可能是才感受到了皇帝之威嚴與權勢,還有那麼幾分興致,過了一兩年,那就已經失去了興趣,轉而專心於他素來喜好的美人與享樂了。

不過當今皇帝不同。

蕭晟煜並不喜好享樂,也不會耽溺於物質,反而各方麵的欲望都相對很低,是個意外的很「規矩」的皇帝,也是能帶著大燕走向更好的方向的皇帝。

可以說,他一人將眼見著要墜落的大燕王朝,重新撐了起來,托舉著繼續往更高遠的天空飛去。

紀芙薇此時卻沒有想那麼多,此時她很緊張,比如說,這種不安和慌忙的情緒已經持續了有幾日了。

今天是她進宮的日子。

蕭晟煜等她整理好後,就安排了進宮的流程,有皇帝的話在,她無須操心其他的。

身邊婢女們都是皇宮裡出來的,各個其實都身份不低,能進乾清宮伺候的就沒有愚蠢的家夥,她們盡力安慰著紀芙薇,但沒有辦法,有些緊張的情緒就是始終盤桓在她的心底。

紀芙薇也不知道她在不安什麼。

「紀姑娘,可要吃些東西?」

「不用。」

紀芙薇搖搖頭,出行之前勉強吃了幾塊糕點,本來她們需要擔心的是主子吃太多,進了皇宮不好解決個人問題,結果因為緊張的情緒,紀芙薇壓根就吃不下去。

好不容易勉強撐了兩塊芙蓉糕,還想繼續吃,她就已經忍不住犯惡心,想要吐出來了。

雖然腦子知道該吃,但實在是沒有吃東西的心情。

紀芙薇穿了身不出錯的苕榮色織錦曲水紋百褶長裙,上身是彤管色圓領窄繡褙子,上麵繡著白玉色的山茶花紋,茶花開得正旺盛,瞧著既不出格,又有年輕姑娘獨有的那種嬌媚。一套珠玉頭麵並不格外華麗花哨,但細看去依然是精致名貴的。

她纖細如牛乳浸洗過的白玉手指攪在一起,不安寫在了臉上,一雙剔透漂亮好似貓兒似的眼睛微微流露出幾分不安,柳葉兒般彎彎的眉毛有如青黛,眉頭微微蹙著,美得好似入了畫般,叫人跟著心焦起來。

「紀姑娘,陛下是叫您以侍奉太後為名進宮的,所以……」蓮心姑姑再度提醒她,「哪怕您是住在了乾清宮裡,也得經常去慈寧宮給太後娘娘請安。」

「我知道。」紀芙薇溫聲應了,聲音軟糯,透著股脆嫩,又好似纏在心上的絲線,別有一番纏綿可愛。

「再與我講講宮裡頭的情況吧。」

「是。」

其實讓眾人看,紀芙薇這等「身份」的,完全不需要害怕任何人,除了壓在頭上的孝道,大概滿宮裡沒有一個能叫她受委屈的。

隻不過紀芙薇性子柔和,尤其不愛與人沖突,對長輩更是多有尊重,再加上她不想墮了蕭晟煜的麵子,讓他為她操心、為她為難,所以才這般緊張又不安。

「光憑紀姑娘的好顏色,宮裡娘娘們都不會與她為難的。」

天冬等人私底下討論的時候,基本都是這麼想的。

如今陛下後宮雖然空置,妃嬪皇後一個沒有,但皇宮裡不是沒有人住的,尤其自肅宗皇帝後沒有殉葬的妃嬪,那些太妃們凡是有生育功勞的,大都沒有被送去家廟,基本都得了恩典留在了皇宮裡養老。

打頭的自然是兩位太後。

一位是當今的生母,肅宗的皇後譚氏,當年肅宗之母仁德太後為肅宗皇帝選的兒媳婦。

譚太後私底下稱為東太後,當然明麵上大家都是稱譚太後,或是按著她的封號,「孝懿恭和聖睿太後」稱呼。

她如今住在慈寧宮裡,與她同一個宮裡住著的太妃有兩位,一位就是同樣非常有名的貴太妃高氏,一位也是很有名的寧太妃小林氏。

貴太妃高氏便是當年肅宗頗為寵愛的高貴妃,高家為武將背景,其父為從品定國將軍,一家行伍,非勛貴出身,但同樣威望頗高。

他家最有名的,便是當年平定邊境狄人之亂有功,但其父兄不受軍功,反而以此功勞相換,為已經入宮多年的高貴妃向當時的皇帝肅宗換取「不殉」之恩典。

當然,最後的結果眾人都知道,似乎是譚太後帶著多位高位妃嬪,想辦法免了所有肅宗妃嬪的殉葬——

譚太後有肅宗皇帝不知道什麼時候手寫的懿旨,雖然沒有國印,但字跡是肅宗的,而肅宗當年也確實與大臣們說過不想妃嬪們活人殉葬陪祭他,待百年之後再葬亦可。

不過當時肅宗同樣也答應了高家的請求。

故而,如今高家雖然瞧著位置不高,勛位隻有從品,但實際上一直都相當有分量,隻不過為了不「功高震主」,加上對高貴妃頗為「疼愛」,所以才始終沒有往上升,顯得不那麼出眾。

隻是在如今連延續百多年的一品的武國公府都被削了的情況下,高家依然握著實權,掌著邊關虎符,可見高家還是很得帝心,並且確實有實力的。

「貴太妃娘娘脾氣很好,」蓮心姑姑道,「年輕時候,太妃娘娘還很喜歡騎馬、打馬球,最是活潑不過,如今上了年紀身子骨不比尋常,才不那麼活躍,不過相比其他娘娘,貴太妃娘娘依然還是喜歡活動,不樂意拘於一處。」

「那我是不是……」紀芙薇遲疑地問,「碰上娘娘時,該表現得活潑些?」

眾人便都笑了,蓮心姑姑忙道。

「姑娘不必勉強,該如何自如何,太妃娘娘們雖有個人的性格喜好,但都是見過了大世麵的人,不至於與一個小輩過不去的。」

「噢。」紀芙薇點點頭,很是乖巧。

另一位太妃娘娘一樣是分量不輕,肅宗之寧妃是小林氏,當年便是被林家大房族長一係送去皇宮,專門照顧先為大皇子、後為厲宗的皇嗣去的,厲宗是大林氏的親子,實際上與這個小姨小林氏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親近。

小林氏的態度一直是比較模糊,並且也是在各種想法與勢力中平衡自己的。

「寧太妃娘娘素來不露自己的喜好,性子溫和,喜歡中庸之道,凡事不占先,也不愛出頭,麵子上對林家並沒有格外的關照,在林家大房和房之間也沒有特別選擇,一切以『家宅寧和』為期待。」

蓮心姑姑倒也不藏著掖著,說得還算仔細,也好再一次安紀芙薇的心,哪怕她早打聽了一些,現在依然很認真。

實際上,以蓮心姑姑的地位,除了她主子譚太後的事情,其他太妃娘娘的事情,都不是蓮心姑姑不能說的。

「不過外頭依然覺得小林氏是林家大房所出,加上房不著調的事情頗多,所以即便是厲宗登基當年對房頗多關照,如今也依然瞧不出來什麼,仍然認可的是大房這個族長一支。」

紀芙薇點點頭,認真地在腦海裡勾勒這宮裡頭最厲害的人物的形象。

除了肅宗後宮的,也就是當今陛下長輩、嫡母庶母們,餘下多的便是厲宗後宮的妃嬪,這些雖然也叫做太妃,但實際論輩分,是聖上的嫡嫂子和庶嫂子們。

厲宗的皇後是張氏,住在壽康宮,好分辨的名頭上是西太後,正兒八經的稱呼是「德和康佑聖顯太後」。

西太後是先帝肅宗與東太後一手挑選出來的兒媳婦,當年在數十位貴女之中,東太後看中了這位性子相對恭順、最是知書識禮不過的,也得了林家這邊的贊成,至少當時的寧妃小林氏是沒有半點反對的。

也就差不多那個時候,蓮心姑姑在譚太後身邊伺候,所以她很清楚這件事情。

「當年選擇的時候,聖睿太後娘娘讓每一個貴女都上前回話了,還私底下單獨問過話。」

「都問了什麼?」紀芙薇突然很好奇,這大概藏著這位太後娘娘挑選長兒媳的標準?

「就是尋常那些,年歲幾何,兄嫂何人,姊妹關係……這些其實一早就知道,不過是為了知道貴女們對家人的態度、回答水平,拉拉家常好放鬆一些。」

後頭的問答對話,蓮心姑姑不欲多說,不過有一點倒是能提的,畢竟這是宮裡內外都知道的。

「在問了讀過什麼書時,當年的張姑娘,兄長還是正四品大理寺少卿的張貴女,是做了誰都沒有的回答……」蓮心姑姑麵上露出幾分回憶之色,「當時大家都驚訝了,連譚太後娘娘都沒掩飾震驚,不過張太後娘娘一直都是這樣『實誠』的人。」

「她是唯一一個按著男子教養讀書出來的,所以她回答的《春秋》《策論》和《燕律》,還說自己讀了邸報和時政,並且在細問之後,都講的頭頭是道,當時便有妃嬪玩笑,說張姑娘該是男兒身,去考狀元郎的。」

紀芙薇一愣,不消多說,她都知道張太後娘娘一定是個有成算的人,年輕時候就能讀這些書,到了這個年紀,肯定是富有詩書才懷,懂大道理,肚子裡有很多很多的墨水的。

想到這裡,她心裡就忐忑起來。

她可是個還沒脫離「文盲」境況的,就認識幾個大字的人,同樣的年紀,張太後已經能比科考的男子了,少說也是個秀才水準的,結果她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好。

「當時大家都覺得張姑娘無意於皇宮,也不可能被選中。」蓮心姑姑笑道,「可偏太後娘娘就看重了張姑娘的才華,恰好厲宗也對她有意,可不就最後成了大皇子妃、後來又成了皇後和西太後了。」

幾個婢女們也聽得怔了,便是曉得一些,他們也遠不及蓮心姑姑這般,是經歷過大事情的睿智老人,眼下不過是稍微知道一,便覺得是無比「神往」又「神奇」。

他們完全能夠理解當時人的震驚,也明白那位開口玩笑的妃嬪的想法,大家都覺得這樣的回答是沒戲的,哪家會要個這種似乎是「充作男兒」養的、主意很大並且性子上有些刻板古板、像個「老學究」的女子作妻子或是兒媳呢……

偏譚太後看中,當時她還是皇後,就這麼選著了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鹹魚兔猻在娛樂圈靠沙雕出圈 攝政王夫婦不可能這麼恩愛 你有錢,我有刀 虛假童話副本[無限流] 琴酒的秘密[柯南] 他和死對頭結婚有了娃 未知號碼 和校草室友網戀翻車後 影帝失憶後忘了假結婚這回事 炮灰真少爺修仙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