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吃瓜歐洲(1 / 2)

加入書籤

第2天清晨

李察從酣睡中醒來,兩個嬌嫩嫩的小侍寢丫鬟八爪魚般的纏繞著他,睡得正香。

他沒有驚動兩女,起身後在丫鬟的服侍洗漱過後,便精神百倍的來到餐桌邊,坐下來享用一天中的豐盛早餐。

餐桌上擺放著葷素包子,油條,豆腐腦,糯米粽子,果汁,牛奶和麵包,還有奶酪及各種精致小菜,林林種種數十個盤子,份量一個人根本吃不完。

李察來到桌邊坐下,端起牛奶杯喝了一口,拿起疊放在這裡的報紙認真看了起來。

這些都是一個月前的歐洲報紙,通過郵輪分發到美國紐約,費城,漢普頓以及南方的弗吉尼亞,佛羅裡達等地。

快的一周時間,慢的延遲八九天。

李察手上的報紙通過中美洲巴拿馬中轉,送抵大唐王國的時候,基本上就在延後二十幾天到一個月這樣子。

李察一直堅持閱讀報紙,這樣才能知曉世界範圍內發生的大事件,避免消息閉塞,成為坐井觀天的井底之蛙。

在神州大地

1847年是清道光宣宗二十四年,英國人在河南強租企圖遭到當地民眾強烈反對,被迫放棄踏足河南的企圖。

這一年,在英國公使德庇時脅迫下,兩廣總督耆英與廣東巡撫聯合發布準許英人入城的告示,引起廣州群眾極大的憤慨,

群眾將告示撕毀,耆英派知府劉潯與英人密訂入城日期,數千名群眾闖入府衙,將劉潯的朝珠、公服燒毀,德庇時被迫將兵帶回香港,兩廣總督耆英密約兩年後允準英人進入廣州城。

這一年,湖南,廣西,江西,山西,陝西等地陸續爆發大規模群眾起義。太平天國起義運動如燎原之火,已經燃燒起來。

在歐洲

19世紀,英國外交政策基礎非常明確,以帕麥斯頓在1831年對威廉四世所說的話就是;

「保持英國作為歐洲仲裁者的地位,而後是全世界的仲裁者,這些由英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決定。」

自1815年,在擊敗法國皇帝拿破侖的維也納會議後,形成了以英國,普魯士,沙俄和奧匈帝國組成的神聖同盟圍困法國的歐洲局勢,主旨是防止法國拿破侖主義復辟,破壞歐洲均勢,並且一直延續至今。

拿破侖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奪取了法國革命的果實後,法國國內的波拿巴主義者重新活躍起來。聲稱要改變1815年協定重繪歐洲版圖,這引起了整個歐洲的警惕。

這兩年,在法國威脅到比利時的中立地位時,俄羅斯主動向英國提出可以派遣軍隊來提防法國,不過事後證明這是虛驚一場,隻不過是法國人玩的一個花招。

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不甘於寂寞,反復在東方問題和聖地問題上挑唆,試圖破壞四國神聖同盟條約,打破環繞在法國身邊的枷鎖。

所謂的「東方問題」,就是指奧匈帝國。

所謂的「聖地問題」,就是耶穌的墳墓所在地耶路撒冷和耶穌的出身地伯利恆的教堂。

自十字軍時代以來

法國一直擁有豁免權和特權,1535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破天荒的與奧斯曼帝國蘇來曼一世因為共同的敵人結為同盟,共同反對神聖羅馬帝國。

作為饋贈,法國對聖地教堂的保護權得到奧斯曼帝國確認,延續200多年。

法國王室作為「聖地保護者」身份,在宗教氛圍極其濃鬱的歐洲,無疑是為法國皇室鍍上了一層金身,是一項神聖而崇高的榮譽。

到了1757年,出於沙俄的壓力,聖地保護權被還給了希臘人。

從報紙信息能夠看到;

現如今

法國皇帝路易·波拿巴派遣拉瓦來蒂侯爵去君士坦丁堡,要求土耳其宮廷明確的承認法國對大部分聖地教堂擁有保護權。

在聖地問題上,奧斯曼帝國蘇丹依然猶豫,他誰也不敢得罪。

拉瓦來蒂侯爵重申法國幾百年來獲得的特權,並不惜以武力相威脅。

歐洲輿論界普遍分析,麵對法國強大的壓力,蘇丹恐怕撐不了多久,很大概率會同意。

若真是如此

無疑將激起沙俄皇室的滔天憤怒,沙皇自詡為「聖地保護者」,1774年《庫楚克—開納吉條約》中,規定東正教教會有高於天主教會的豁免和特權,為俄國沙皇這項權利提供了國際承認。

如今歐洲各國輿論的中心點就是;是否會因此爆發大規模戰爭?

法國人一直不安穩,四處拱火,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

所謂的「東方問題」和「聖地問題」是一而二,二而一的綜合性問題。

進入19世紀以來

由於奧斯曼帝國的衰弱,其龐大的領土和幅員讓英、法、俄、普、奧等歐洲各列強垂涎欲滴,都想在這塊肥肉上劃拉一口,這就是「東方問題」。

耶路撒冷處於奧斯曼帝國領土範圍內,在這個橫跨歐亞的大帝國強盛的時候,誰都不敢說什麼,法國因此也美滋滋的當了幾百年「聖地保護者」。

這個基督教看重的頭銜在奧斯曼帝國一文不值,但卻足以讓歐洲各國搶破頭,尤其是沙俄,更是必須得之而後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護國神龍 從前有座鎮妖關 我在此地即為天庭 年紀輕輕當了反派爹 玉盤珍饈 錦衣良緣 重度迷戀是病,得治! 作精美人重生後 真千金在星際放牛 七零作精偏要做對照組女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