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章 言論(1 / 2)

加入書籤

第833章 言論

歷經數年環球之旅,大唐帝國聖皇太祖陛下於1918年初乘船返回北美本土,悄然抵達帝都朝歌城。

由於聖皇陛下一直要求低調不張揚,所以此行秘而不宣,沒有驚動普通民眾和社會輿論。

但大唐帝國上層社會已然轟動,帝國皇帝唐業宗攜皇儲唐-李命肅殿下及數10位皇叔,大唐帝國政府內閣高官等帝國頂級權貴前往碼頭迎接。

以最高禮儀迎奉聖皇太祖陛下,並且一路護送至仙壽宮,這裡是為聖皇太祖陛下專門營建的輝煌宮殿,就位於皇宮不遠處。

等到真正安頓下來,皇帝唐業宗攜皇儲唐-李命肅殿下及眾多皇子皇孫前來請安,帝國政府內閣及重臣相繼進宮請安,忙碌了十餘日方才停歇下來。

此時,帝國報紙輿論方麵方才透露聖皇太祖陛下禦臨朝歌城,又引起民間經久不息的朝覲熱潮。

民間百姓無法接近仙壽宮,往往在皇家禁衛軍封鎖線外的八角涼亭上,麵對仙壽宮方向焚香遙敬。

一時之間

八角涼亭周邊數裡範圍內香火繚繞,朝覲熱潮久久不息,甚至驚動了皇家禁宛中的皇帝唐業宗。

唐業宗有感於帝國民眾發自內心的熱忱,下令在八角涼亭周邊修建七星祭壇,星羅棋布的祭壇,涼亭,祭林和碑林等美麗的風景線,連綿共約七裡多長。

久而久之

這裡成了帝都朝歌民眾休閒祭拜的好去處,各種建築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很快變得興盛起來。

三個多月一晃而過,時間悄然來到了1918年6月

歐洲戰火不斷,在大西洋另一端的北美本土卻是一片和平繁榮的發展景象,極難看到戰爭的鳳毛麟角。

隻有在帝國各處的港口,才能看到大量遠征軍登上即將揚帆起航的海船,與送行的親人依依惜別的場景。

在帝國本土和海外省以及殖民地,共約34個港口陸續向歐洲發送軍隊,範圍遍及大西洋沿岸的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還有呂宋群島及東印度群島,中東半島和紅海沿岸各港口。

到了6月中旬

大唐帝國在短短的7個多月內向歐洲輸送了130多萬軍隊,加上此前輸送的60萬軍隊,總兵員已經接近200萬。

這些源源不斷的軍隊絕大多數抵達西線法國戰場,部分滯留在英倫三島修整編練,極大的加強了西線戰場的軍事力量。

麵對協約國軍事集團的新動向,以德國為主的同盟國軍事集團雖然在東線取得了勝利,徹底壓垮了沙俄帝國。

可是在大唐帝國海量的援兵麵前,整個西線戰場依然處於絕對的劣勢,無論兵力,武器裝備還是軍隊士氣,全都牢牢的摁在下麵。

在這期間

德軍在西線先後發起兩場大規模的會戰,重點考量唐國軍隊的成色,將重點突破的地區,放在唐國接手的索姆河地區。

第2次索姆河戰役共持續一個半月時間,第3次索姆河戰役持續21天,德軍都在突破一線陣地的情況下,被堅決的反擊了回來。

唐國軍隊在兩次戰役中傷亡273萬餘人,其中陣亡87萬人,餘皆傷者。

德軍的傷亡情況比唐國軍隊更嚴重,在兩次戰役中陣亡112萬人,傷20餘萬。

通過兩次戰役的試探,德軍最高統帥部終於消停了下來。徹底放棄了以唐國軍隊固守陣地為突破口的可笑想法。

大唐帝國每個月向西線戰場輸送近20萬兵力,就是把德意誌帝國全打光了,也拚不過這樣無窮無盡的海量兵力。

而且東方人相當狡猾,在一線陣地上填充了大量炮灰,而以華裔為主的精銳部隊大多駐防在二線陣地。

這樣的部署

讓二線陣地上避免了德軍炮火和槍彈的日夜襲擾,並且配屬了大量重炮,重機槍和裝甲兵力,對突破一線陣地的德軍實施致命的反擊。

在不計代價的炮火轟擊和裝甲兵力牽頭反擊下,收割德軍官兵生命的能力驚人,德軍大部分損失都是在反擊中被無情殲滅。

一來二去,德國人終於消停了。

大唐帝國這套防守反擊的打法幾乎無解,因為其本身就占據絕對的兵力優勢,炮火和裝甲優勢,航空優勢,重兵囤積於二線和三線陣地。

放在一線陣地上的都是炮灰,絕大部分的傷亡也來自於這些炮灰部隊。

這些炮灰部隊中甚至有來自巴西的黑人,古巴的土生白人,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東印度群島土著還有中東的阿拉伯人,組成相當復雜。

用這樣的雜魚部隊和德軍精銳1:1的交換,大唐帝國全仗著火力欺負人,炮兵火力是德軍的7倍,裝甲兵是德軍的11倍,在索姆河正麵對峙總兵力是德軍的23倍。

德軍可沒有這麼多殖民地雜魚消耗,在戰爭中傷亡的每一個都是德意誌帝國的青壯年子弟,當然不願意拚消耗了。

親手策劃法國戰役的德軍總司令保羅-馮-興登堡元帥對此氣憤至極的說道;

「狡猾的唐國人和英國佬一樣,總是用殖民地的劣等民族來換取德國士兵的寶貴生命,以此建立軍事上的優勢……」

「我們看到,唐國正在通過在戰爭中大量消耗炮灰,以此推進並更加鞏固其不正當的殖民統治,消滅國內的反對聲音。」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護國神龍 從前有座鎮妖關 我在此地即為天庭 年紀輕輕當了反派爹 玉盤珍饈 錦衣良緣 重度迷戀是病,得治! 作精美人重生後 真千金在星際放牛 七零作精偏要做對照組女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