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新六大廠商(1 / 2)

加入書籤

不得不說,星雲科技這次的宣傳非常到位,就連各大廠商都找不出來毛病,視頻裡評價太客觀了。

但是,人們隻願意相信自己所相信的,而且一些廠商的水軍可不管事實是什麼,直接玩顛倒黑白。

在操縱輿論這方麵,星雲營銷部的水平還略差了一些,可也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過來胡攪蠻纏的。

於是乎,一場圍繞各大品牌旗艦機的水軍大戰再一次展開了,不過這些對星雲手機銷量並無影響。

因為星雲科技已經從線上渠道為主轉變成了以線下渠道為主,在今年,星雲直營店的數量暴增。

而且覆蓋麵積非常廣,在星雲科技不計成本的選址下,星雲專櫃、直營店的所在位置都非常好。

星雲手機,尤其是星雨,憑借著高顏值,在線下的出貨量堪稱恐怖,已經可以和ov兩家公開競爭。

在星雲雙旗艦發布後,前往星雲直營店訂購的人數也越來越多,這也體現出了店鋪選址的重要性。

如果是ov的話,他們會更考慮成本、市場、目標用戶等因素,把店麵的位置更多放在不發達地區。

而星雲專櫃、直營店的選址則都在一些消費高、密集度高的場所,目標用戶的消費能力也較高。

這樣一來,星雲科技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和ov進行直接的市場爭奪,雙方都拿到了更多發育時間。

除此之外,星雲科技還建設了超大型的地標性星雲商城,以及大大小小數不清的售後服務中心。

可以說,在售後這方麵,現在的星雲科技在國內至少能排到前三,帶來的銷量增長也非常可觀。

畢竟中年人和年輕人不一樣,年輕人在選手機時,要麼追求極致性價比,要麼追求國際大品牌。

選擇其他品牌、其他價位段產品的消費者則被夾在中間,一邊被噴高價低配,一邊被噴品牌拉跨。

所以想要自己心情好,一定不能過分關注網上的言論,尤其是不能跟噴子較勁,輸的肯定是自己。

相比於去年,星雲科技在今年的出貨量可以說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但全麵發展也帶來一些弊端。

在低端市場,大郎手機的市場份額是在急劇縮水的,不是他們不想發新機擴大市場,而是不能發。

星雲科技全麵發展的路線,已經為他們樹立了不少的敵人,這些敵人都來自於國產各大手機品牌。

他們需要把市場份額控製在一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等待星雲科技站穩國內的高端市場。

到時候,智能手機領域經過廝殺,小廠、小品牌都被踢出局,剩下的幾個大廠隻需穩步發展即可。

這也是為什麼星雲科技明明能打性價比市場,卻非要進軍中高端市場的原因,說白了還是不夠強。

相比於做競爭對手,國產各大廠商更希望星雲科技做一個簡單的供應商,提供芯片、屏幕等配件。

但事已至此,他們也沒辦法,隻能在跟星雲科技的合作與競爭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展道路。

星雲科技隻待在智能手機領域還好,如果想進軍其他領域,遇到的阻力會非常大,這也沒辦法。

明年星雨的第一台輕薄本,隻是試水之作,同為電子產品,這兩個領域其實不算跨界,也沒問題。

不過有一點,星雲科技在進軍任何領域時,都會秉承高價高配的理念,不會去盲目增加品牌溢價。

電腦這種東西,配置太透明了,隻要稍微了解一下,就能判斷出來一個廠商的定價是否合理。

一些手機廠商雖然跨界到了C領域當中,但要麼是做組裝廠,要麼是做組裝廠的同時還收割韭菜。

同等配置,同款模具,各方麵都一模一樣,僅僅換了一個商標,產品就貴了1000塊,有點不合理。

但劉大郎也不會說什麼,畢竟每個廠商的產品該怎麼定價,那是他們自己的權力,定多少都可以。

或許有一天,星雲科技也淪落到了需要靠賣品牌來維持生計時,會真正理解某些廠商的所做所為…

不過劉大郎認為,星雲科技不會走到那一天的,因為根本沒有一個廠商,能夠限製住他們的發展。

從手機跨界到電腦領域,這點對他們來說並不困難,但如果想跨界到電動汽車領域,就有點難了。

汽車行業中的競爭比手機行業大得多,在劉大郎把鋰電池技術突破後,並不會親自下場製造汽車。

沒必要,還會引起國內外汽車企業的圍攻,到時候勞心勞力不討好,還影響星雲科技發展的進度。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三國:漢帝求我接皇位 諸天萬界:開局一條龍 牛頭山不動產 支教十年被曝光了 都市:西遊歸來的龍王 麻醉醫生在路上 我怎麼穿越掉在明熹宗麵前 原來我是隱藏的大佬 弗科沃斯 重生之少年師尊成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