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無垠潮汐(1 / 2)

加入書籤

同等體積下,電池容量提升10%,帶來的不僅僅是容量的增加,更是全方位、均衡式的提升。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星雲科技在繞專利上是一把好手,靠山寨起家,無所不寨,還能超越原創者。

實際上各個領域都差不了多少,國產電池四大巨頭在繞專利上同樣是資深專家,不繞沒辦法啊。

別人要麼不給他們用,要麼收取天價專利費,隻有自已研發,自主創新,才能打破這樣的局麵。

別人用硬皮包電池,他們就用軟皮包,別人設置了額定值範圍,他們就把電池做到這個範圍以外。

看著這樣的方式,他們才能進入市場中去和國際巨頭競爭,在取得一定的收益,再投入到研發中。

「這不僅是科學理論的追求,還是對科技,對未來,對新世界的追求!未來,是屬於我們的…」

劉大郎看著高國鵬在台上慷慨激昂,人都麻了,單看表麵,誰能想到高國鵬並不懂任何電池技術?

但這並不重要,曾經有一個溷跡職場的大佬跟他講:在職場中,你像什麼,比你是什麼還要重要。

在這個基礎上,然後再慢慢去提升,而真正的運籌帷幄者,隻要站在那裡就是權威,就是決策者。

當然,高國鵬並不算真正的決策者,但毫無疑問,他在這場發布會中,起到了一個導向性的作用。

創新性的鋰電池技術,盡管還是T,但給新能源行業帶來的震動毋庸置疑,量產是早晚的事。

發布會結束後,盡管星雲科技已經在盡量降低存在感了,但還是被各大主流媒體給扒了個底朝天。

「一項能真正掀起新能源革命的鋰電池技術,居然是手機廠商研發出來的?點擊下方查看詳情…」

可惜,想帶星雲科技的節奏,他們還是帶不起來,況且普通人看來,鋰電池技術有什麼大不了的?

大家天天沉浸在實現可控核聚變的幻想當中,並不了解基礎的新能源行業中想突破技術能有多難。

所以各大主流媒體的報道隻是雷聲大雨點小,隻有把A級鋰電池量產,讓普通人切實感受到才行。

這也是比亞迪的下一個目標,把A級鋰電池用到自己的小轎車上,把同行的電車按在地上摩擦!

跟當年星雲科技官宣NIL納米壓印技術時一模一樣,明明技術很強,但就是無人問津,無人看好。

直到後來星雲科技的第一款長庚芯片出來後,大家才紛紛意識到,所謂NIL技術並不是紙上談兵。

NIL技術是一項真的能減少成本,提升生產效率的技術,可惜因為種種原因,沒辦法推廣到世界。

要不然星雲科技的體量至少要比現在高兩個級別,劉大郎知道這不可能,唯有尋求更高突破才行。

相比於手機行業,汽車行業的鄙視鏈會更嚴重,主流國際手機品牌在華夏市場中隻有蘋果和叄星。

而汽車行業就不一樣了,德係、日係、韓係、美係、國產一大堆品牌,而國產汽車的地位最慘。

80%以上的人都認為,進口>合資>國產,實際上是什麼情況,劉大郎不是業內人士,並不了解。

他隻知道一件事情,用造手機的思維來看,當一個品牌沒有多少溢價空間時,就必須把對手卷死!

一款手機在全方位都能超越更高價位段的產品時,消費者自然而然的就會放棄掉價格更高的品牌。

這叫做趨利性,奢侈品除外,畢竟奢侈品品牌的溢價能力都非常強,靠產品本身的超越並沒有用。

但就手機和汽車而言,其實是有一定相似性的,尤其是近年來的汽車,國產品牌已經開始崛起了。

新能源汽車在國外並不是一個被人看好的項目,但華夏市場形勢不同,這是國產品牌的一個機會。

靠著新能源汽車,和龐大的市場,是有能力把傳統燃油車給乾下去的,前提是解決掉電池問題…

所以星雲科技很快就成為了國產汽車品牌眼裡的香餑餑,劉大郎不得不又成立了一個新的公司。

名字就叫星雲新能源,帶走了星雲科技的兩條A級鋰電池技術和60%的鋰電池專利展開新的業務。

這也意味著星雲科技旗下的吸金項目又多了一個,別看星雲新能源目前隻有鋰電池技術,未來呢?

對於星雲科技的發展潛力,現在已經沒有任何人能夠小覷,他們橫跨的領域不但多,而且夠頂尖。

當然,星雲科技目前的主要精力並不會放在其他方麵,移動終端、星雲生態鏈才是現在的重點。

同時星雲通信也在飛速發展中,5G通信是一個彎道超車的絕佳機會,國產廠商們對此非常重視。

可惜的是,在劉大郎看來,科學家們鼓吹的5G技術,並沒有多少實際應用場景,最終都成了T。

對於普通人來說,除了網速、下載速度變快了一些,其他方麵並沒有很好地感受到5G帶來的提升。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三國:漢帝求我接皇位 諸天萬界:開局一條龍 牛頭山不動產 支教十年被曝光了 都市:西遊歸來的龍王 麻醉醫生在路上 我怎麼穿越掉在明熹宗麵前 原來我是隱藏的大佬 弗科沃斯 重生之少年師尊成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