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三策(2 / 2)

加入書籤

而且,鄭成功便在福建,經常來往粵東籌糧,若是廣東有失,恐怕鄭軍會借此做大,成為一方大患。

所以,除非我軍能主動出擊,將西賊主力打垮,直接收復湖南,廣西兩省。不然便是湖北,江西不擴編綠營,廣東也必然要擴編綠營。」

不得不說,作為這個時期順治最看重的大臣,嶽樂的水平確實比其他人高得多,無論是對於清廷自己,還是對於南明朝廷,都有深刻且基本正確的認識。

當然了,其實這些話,這些策略,這段時間朝議的時候,各個大臣也多多少少提到了一些,隻是沒有如此完善且麵麵俱到罷了。

而且,說的人不一樣,聽與不聽,結果自然也是不一樣的。這些話若是從別人的口中說出,順治可能不會采納,但要是嶽樂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

隻不過,現在嶽樂的語氣,讓順治這個少年皇帝心裡很不舒服,隻不過是多年隱忍之功早已大成不那麼容易被看出來罷了。

「嶽樂,你可知道,我們大清的敵人,可不隻是西南一隅的殘明和東南沿海的鄭成功。北麵的喀爾喀蒙古三部,雖然實力有限,一時還掀不起什麼大風大浪,但卻也是不得不解決的。」順治微微皺眉,嘆了口氣又說道:

「而且,陝西,河南,山西三省尚有近十四萬北兵,想要大規模調動,也是斷然不可能的,這些人馬都是數年前明軍轉變而來,又都在當地根深蒂固,也需用來防備蒙古,堵截四川之敵,不是那麼簡單就可以調動的。」

「臣知道!」嶽樂再度弓月要,垂頭看地,姿態明顯放低了很多,然後又接著說道:

「喀爾喀三部倒不足為患,若他們膽敢興兵作亂,朝廷隨時可以派少數精兵鎮壓。

鄭成功無非就是能在海上馳騁,福建,浙江,江南三省防守甚嚴,其又無土地兵源,更無強軍,隻要不和西賊連成一體,便也不足為患。

至於四川,我們攻不進去,他們也打不出來,根本用不上如此大軍駐紮。

況且,陝西,山西,河南三省十餘萬大軍,其中派係林立,互不統轄,隻要分而治之,同樣也不足為患。

皇上,我大清最大的敵人,其實還是在西南,如今天下之地,十有八九已為我大清所有,天下之民,十有八九已是我大清之民,隻要穩紮穩打,便是耗,也能將他們耗死,此戰大清是必勝的!」

「但問題便也在此!」

順治原本隻是要找理由搪塞擴軍之事,卻沒想到嶽樂敢這樣和自己說話,居然一一反駁自己的看法,心中一時不清楚對方是沒聽懂,還是要和自己作對,心情頓時復雜起來,但還是勉力收斂情緒,接著加重了語氣,厲聲說道:

「耗下去是需要大筆糧餉的,朝廷現在拿不出那麼多糧餉來,如今各省綠營兵額多達四十餘萬,吳三桂,尚可喜,耿繼茂以及孔有德的殘兵,也有數萬之巨,再加上十萬八旗,戶部已然是要入不敷出了!」

「皇上,可也不能拿八旗子弟的性命冒險啊!」

順治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嶽樂非但沒有領悟對方的意思,反而是忽然激動了起來。

他雖然孩視順治,但並沒有任何蔑視皇權的意思,對順治更是忠心耿耿。聽到這話,心中其實是擔心順治年幼氣盛,會選擇第一條策略。

說白了,嶽樂雖然對八旗有信心,但理性告訴他,這決不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隻要十萬八旗在,二十萬包衣便在,縱使有六十萬綠營,也不足為懼,他們也得乖乖聽話,可若是沒有這十萬八旗,這國之根本,可就動搖了啊!」

「朕知道,八旗乃是國之根本,不可輕易使用!」順治心下更是不耐,同時也有點無可奈何,朝廷沒錢了,這軍又如何擴?嶽樂怎麼就聽不明白呢?

「皇上,至於這軍隊的糧餉,臣倒是有辦法籌集!」嶽樂抬起頭來看著順治,意味深長的笑道:「江南,浙江等地的鄉紳屢屢拖欠稅款,積年累月已經不知欠了朝廷多少糧餉了,若是派人將這些欠稅收集,足以滿足大軍征伐所需!」

「不行,現在還不是算賬的時候!」出乎嶽樂預料的是,順治不止沒有任何驚喜,反而是立即反對了:「如今天下未定,朝廷還得倚靠這些人維係地方治理,要是想大規模征收那些欠款,隻能是等到西南平定,鄭成功不足為患之時。除非是到了不得已的時候。」

其實,關於江南地區鄉紳拖欠稅款的事情,順治是一清二楚的,隻不過他也知道江南的那些漢人表麵上歸順,實際上不知道多少有二心的,所有為了穩住這些統治基礎,暫時還縱容這種情況的存在。

所以說,任何淪陷區的百姓,如果發現自己的生活變好了,壓迫剝削變輕了,必須得明白:不是因為韃子變得仁慈了,而是反抗者們,又流血犧牲了!

「可若是如此……」

嶽樂還要再說,卻被順治給直接高聲打斷了:「嶽樂,此事莫要再提,朕不會同意的,征稅如此,擴軍亦是如此,我八旗大軍還沒到不能一戰的地步!」

不知道是氣惱於嶽樂不把自己當一回事,還是順治對戰局有自己的看法,但今日這場問詢,居然是以這種方式結束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奪命遊戲:我靠撿破爛反轉元宇宙 異世界:我的人生開了掛! [綜影視]穿越之旅 開局被獻祭,我反手獻祭邪神! 違背祖訓,誓要加入考古隊 濱江警事 家族修仙:我有一個技能麵板 驚!替嫁盲妻是滿級醫術大佬 團寵女鵝是滿級大佬她美又颯 直播鬼才:這主播能處,有事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