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勝(1 / 2)

加入書籤

嶽樂之前猛攻殿前軍左翼,不僅探出了殿前軍的虛實,還成功迫使孫可望提前把王允成,狄三品兩部援兵調入了戰場。

如今,武昌城外,除了賀九儀的後軍堅守在第一重防線之外,第二重防線隻剩下了農兵新編而成的一個戰兵營。

而今日決戰的前一日,洪承疇和紮喀納都接到了嶽樂的命令,不敢再避戰,紛紛派出武昌城城內的手下精銳出城作戰,以免城外的近兩萬明軍南下支援二十裡之外的孫可望。

不過,這個時候,洪承疇和紮喀納也都留了一手,並未全力以赴。若是南邊戰局不利,賀九儀的這點兵馬根本困不住他們,兩人至少可以帶走一萬兵馬。

而現在,孫可望終於動用了後方的一萬多騎兵,但被己方戰兵方陣所阻,根本不是大清騎兵的對手。甚至,便是孫可望自己也帶著親衛軍投入了戰場。從嶽樂的視角來看,戰場局勢現如今都朝著他計劃中的方向發展。

嶽樂看到孫可望的王旗之後,當即下令老將阿喇善和漢將李本深領兵出擊,在清軍軍陣中嚴陣以待的六千清軍騎兵和一千餘綠營兵精銳同時發起了進攻。

阿喇善幾乎參與了滿清入關前後的幾乎所有大小戰役,也有獨立領兵的能力,兩年前隨滿清敬謹親王尼堪征討湖南時,被順治封為了參贊大臣,助理軍務,分統軍隊。

而由於西南戰事吃緊,滿清朝廷要同時應付四川,湖北,福建,江南四方戰事,根本就是已經無將可派,原本因為尼堪陣亡,作為諸將替罪羊被革籍的阿喇善,又被派來輔助嶽樂,將功贖罪了。

這六千精銳八旗騎兵是擊潰對麵明軍的關鍵,隻要從明軍大陣的右翼和中路連接處沖入,完成對孫可望大軍的分割,那這場大戰的勝負便分了。

當然,嶽樂不僅要擊潰孫可望大軍,他還要孫可望的人頭。所以,在嶽樂的計劃中,這股騎兵沖進明軍軍陣之後,首要目標就是孫可望。

而為了避免被明軍殘兵咬住屁股,嶽樂專門給李本深留下一千餘綠營兵精銳,為的就是擋住西麵可能存在的明軍殘兵。畢竟,孫可望要是遇襲,陣中的明軍將領必然舍命來救,這一點嶽樂還是可以預料得到的。

相較而言,還是孫可望的價值更大。隻要孫可望一死,那這支所謂的尼堪強軍,所謂的尼堪西南朝廷就不足為慮了。

李定國打仗固然厲害,但西南各地的軍頭不一定服他,便是孫可望也花了好幾年,憑借著無數戰功政績才壓住了那些擁兵自立的將軍,建立起了號令全軍的威望。但李定國還有這個時間嗎?

這些都是嶽樂和洪承疇從明軍降兵降將的口中獲得的情報,也是他們做出決策的基礎——孫可望一人可比千軍。

殿前軍右翼的混戰還在持續,在騎兵的協助下,又把剩下的兩千多火槍兵全部投入戰場之後,白文選終於穩住了陣線。

唐大升耳中充斥著各種雜亂的聲音,他早已經換上了一杆長槍,月要間還別有一柄短斧,緊緊靠在弟弟身邊,已經染紅的槍頭正在滴血。

他們麵前都是清軍騎兵,黃甲白甲都有,地麵被密集的馬蹄聲震得隆隆作響,地上到處都是士兵的屍體。

唐二升大聲嚎叫著,呼喊手下的戰兵圍繞在自己身邊。他們頂住了騎兵的好幾輪沖鋒,三十幾人的旗隊被分成了兩撥,唐二升身邊還剩下十來個人,現在正處於兩軍交戰的邊緣地帶。

隨著殿前軍的騎兵加入戰場,清軍騎兵的迅猛攻勢已經被遏止住,那些一開始就沖進殿前軍軍陣後方的清軍騎兵,麵對馬寶的大軍,根本就是羊入虎口,有去無回。

唐二升站在十幾個部下組成的小型鴛鴦陣中,小心翼翼地觀察著戰場的局勢。手下的士兵除了大哥唐大升之外,不是老兵,就是完成了所有訓練的精銳,他對這些部下充滿了信心。

隨著兩軍陷入拉鋸戰,清軍的步卒戰兵也跟著騎兵沖了上來。唐二升看著一股清軍甲兵從騎兵缺口中沖出,當即下令出擊。

「擋住這群韃子,絕對不能讓他們沖過去。殺!」

唐大升聽到弟弟的命令,居然沒有任何害怕,就如同這段時間陣型訓練的時候那樣,跟著旁邊老兵的腳步一起沖了上去。

幾個清軍白甲騎兵從他們的身邊掠過,馬背上厚背刀的寒光一閃而過,唐大升身後那個老兵的腦袋就直接飛了出去,身子卻還定在原地,一邊噴著血,一邊倒下。

但鴛鴦陣並沒有因此停下,依舊往前沖去,唐大升甚至沒有發現身後的人已經被丟在後麵,沖到十幾步距離的時候,熟練地掏出月要間的短斧扔了出去。

五六柄短斧呼嘯而出,迎麵沖來的清軍甲兵應聲倒下了三人,攻勢銳減。殿前軍一鼓作氣,迅猛出擊。

就在這時,一大股騎兵從他們的身邊席卷而過,呼嘯著將零散的殿前軍和清軍戰兵全部淹沒了,這些清軍騎兵數目龐大,銳不可當,如同狂風般沖入了殿前軍大陣右翼和中路的空隙之間。

麵對源源不斷從空隙中間沖過的騎兵,無論是唐二升的鴛鴦小陣,那支清軍甲兵,還是周圍的其他兵馬,都條件反射般地嚎叫著往兩邊逃去。

如此局勢之下,那些不小心摔倒的,不是被馬踐踏而亡,便是被亂兵踩成了重傷,生死隻在一瞬之間。

孫可望奔馳在騎兵之中,正策馬往東麵而去,數百名精銳親衛騎兵將他緊緊拱衛在中心。

風呼嘯著從耳邊吹過,硝煙味的煙霧竄入鼻子,這不是他第一次親臨戰場了,從貴州到四川,再從辰州到武昌,孫可望來到這個世界之後,大半的時間都是在戰場上度過的。

而現在,又是一次生死決戰,一次決定這個文明未來的國運之戰。勝了,清廷距離滅亡就不遠了,北方,江南,甚至是關外蒙古,殘暴的滿清朝廷將會被此起彼伏的反抗拖住,孫可望有足夠的時間收拾殘局,恢復實力,籌備收復江南的軍事行動。

就算是敗了,大抵也不過是再拖個五六年罷了,原本歷史上更加糟糕的條件孫可望都能堅持下去,更何況現在李定國,鄭成功都比原本歷史上更強,隻要他還沒死,就還是有機會拖延下去,等待時機的。

隻是,殿前軍在此戰消耗殆盡之後,他或許就再也沒有實力統製全局了。

不過,孫可望有信心,他一定能打贏,他相信手下的將士,相信悍將馬寶,相信領先了清軍騎兵半個時代的騎兵方陣。他一定能擊潰嶽樂,收復江南,收復北方,收復關外,恢復國家。

忽然,後方響起了一陣騎兵沖鋒的轟鳴聲,孫可望知道是魚兒上鈎了,嶽樂果然把手中最後的兵馬派了過來。隻要能消滅這股清軍騎兵,馬寶麾下的兵馬就能迅速投入右翼戰場,清軍必然不能敵。

孫可望領兵繼續往東麵而去,他回首望去,清軍騎兵已經緊緊咬住了親衛軍的尾巴,從後麵不斷射出箭矢,扔出鐵骨朵,襲殺親衛軍騎兵,後方的騎兵不斷有人倒下,兩軍連接處一片混亂。

很多親衛軍騎兵調轉馬頭,繞到了清軍騎兵群的側麵,馬匹驚慌地跳躍著,然後又喊殺著沖向了清軍的騎兵群,但很快就又被這股龐大的騎兵群給淹沒了。

清軍騎兵雖然沒有結成騎陣,但兵力卻是孫可望親衛軍的五六倍之多。猛然鑿入之下,孫可望的親衛軍便是再精銳,後部的少數兵馬也根本就是難以抵擋。

而且,騎兵追逐,親衛軍以後背麵對強悍的敵人,任由清軍騎射砍殺,死傷必然是不可避免的。像親衛軍這樣,如此情形之下還能保持陣型,維持兵甲,並不斷和清軍拉開距離,將其引誘到後方的,已經是軍中最精銳士兵的表現了。

阿喇善領兵奮力一擊之後,並沒有絲毫懈怠,他勒馬停下,往前一看,確定周圍並無明軍的伏兵之後,當即下令親衛搖旗,重新集合麾下兵馬。

數千騎兵沖入明軍大陣,又追擊敵軍奔馳了數裡,雖然遇到的阻擊不強,但騎兵群早已經混亂不堪。在這種時候重新凝聚部隊,恢復大軍戰鬥力,追擊敵軍統帥,無疑是阿喇善這樣的老將必然的選擇。

隨著阿喇善的認旗在殿前軍軍陣後方被奮力搖晃,原本已經分散到南翼追逐明軍潰兵的八旗騎兵紛紛調轉馬頭,呼嚎著策馬匯入了跟著阿喇善認旗沖鋒的騎兵群中。

阿喇善本人更是意氣風發,風在耳邊呼呼作響,他隻覺當年跟著攝政王,英親王南征北戰,殺得尼堪軍隊一潰千裡的時光又回來了。大清鐵騎終究是不可戰勝的,尼堪便是一時勝了,也不過是回光返照罷了!

孫可望伏在馬上,看著接連不斷慘叫著倒下的親衛,目色凶狠地咬了咬牙,又繼續策馬奔馳。他這一千餘親衛軍都是軍中一等一的勇士,軍紀和戰力都非比尋常。如今用來誘敵,便是逃竄之下,也有不少人能反身做出戰術動作,死前也要拉個韃子來墊背。

為了最後的勝利,這點犧牲是必須的。孫可望早已經不是兩年前那個心慈手軟的萌新了,對他來說,死一千人是一個數字,一萬人也是一個數字,關鍵的是死在哪裡。

說得直白一點,對於一個成熟的軍事統帥而言,手上的士兵隻有被安排在哪裡,和什麼樣的敵人消耗的區別。

隨著清軍騎兵群重新啟動,孫可望也已經和阿喇善拉開了足夠的距離,他趕緊調轉馬頭,轉彎往北,領著七八百殘部,準備迂回沖擊這支掉入陷阱的清軍。

此時,跟著清軍騎兵群蜂擁而入的李本深也率領麾下一千餘兵馬部署到了殿前軍大陣右翼和中路的連接處,身後還有不少清軍騎兵策馬穿過。

在嶽樂的設想中,右翼的明軍,包括後陣上前支援的騎兵,已經完全被牽製住了,李本深所部除了千人戰兵,還有一百多騎兵,擋住明將匆忙湊出的數百救援兵馬,絕對是綽綽有餘了,更別說其中還有一百多火槍兵了。

而李本深也是那麼認為的,他此時正是誌得意滿,春風得意,看著孫可望的王旗一路東奔北走,阿喇善沖鋒成功,心中便篤定此戰明軍必敗。

想到這裡,李本深隻覺得這近一年來被困在武昌城中的憋悶,屢戰屢敗的失落和恐懼,半夜火炮轟擊,亂兵喧嘩的心驚膽戰都頓時一掃而空。

勝了,勝了,這狗娘的仗終於要勝了!

隻是,不等他欣喜多久,卻忽然感受到了一陣奇怪的震動。一開始他還以為是阿喇善的騎兵群再次啟動的影響,但又總感覺哪裡不對。

直到他回頭看向了明軍右翼,才赫然發現:一支規模不亞於阿喇善所部騎兵的明軍騎兵正朝著自己麾下兵馬所在的地方奔馳而來,看樣子根本就是早有準備。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奪命遊戲:我靠撿破爛反轉元宇宙 異世界:我的人生開了掛! [綜影視]穿越之旅 開局被獻祭,我反手獻祭邪神! 違背祖訓,誓要加入考古隊 濱江警事 家族修仙:我有一個技能麵板 驚!替嫁盲妻是滿級醫術大佬 團寵女鵝是滿級大佬她美又颯 直播鬼才:這主播能處,有事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