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路戰場(1 / 2)

加入書籤

「大王,清軍在東鄉城的主官是固山額真漢岱,是個老將,之前在湖南的時候還和咱們交過手,不好對付。」靳統武指了指東麵四五裡之外的東鄉城,又繼續說道:

「東鄉城城內的守軍中,估計有八千多能戰之兵,真八旗兵近三千,還有同等數量,具有相當戰鬥力的的包衣兵,以及兩千多陝甘方麵來的綠營,綠營總兵是劉芳名,武昌大戰的敗軍之將。」

李本深,劉芳名這些並非洪承疇嫡係的綠營兵將在武昌大戰失敗之後,都被清廷下旨降罪了,不過也隻是下旨敲打了一下而已,實際上清廷還是得依靠他們,所以又來了一個將功折罪,就和對待屯齊和嶽樂一樣,都隻是削了一些虛職爵位之類的,並非真的要重罰。

隻能說,洪承疇當初真的是已經抽乾了全國幾十萬綠營的血,精兵強將都被他挑走了,雖然清廷借著剿匪的名義,又調了三萬多陝甘綠營南下,但還是隻能劃給這些將領統領。

然後,這兩人就被嶽樂劃分到了中路戰場,歸屯齊指揮,現如今劉芳名被派到東鄉城,李本深被派到了撫州城,而撫州城內的清軍主將則是紮喀納,同樣是個經驗豐富,和孫李交手了多次的老將。

「王自奇的人還送來了什麼情報?」李定國把視線從東鄉城收回,重新看向了靳統武。

靳統武被那麼一問,頗有些羞愧,李定國大軍的情報係統是他主導的,雖然也刺探到了不少軍情,可是和孫可望麾下的軍情司比起來,差得實在太多,便是自己戰場上的相當一部分重要軍情都得靠對方提供。

「密報上說,撫州城內的清軍也大抵是八千多,和東鄉城內的成分差不多,同時兩城之中都還各有一萬綠營守軍,但訓練很少,兵甲不齊,實際上相當於清軍的輔兵。」

清軍在南直隸,浙江,福建北部,江西東部除了十幾萬真正具有野戰能力的八旗兵,包衣兵和綠營兵之外,還有近二十萬衛戍軍性質的綠營守軍。而這些守軍的戰鬥力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最多就是守城的時候,能仗著人多,多堅持幾日。

「屯齊在中路戰場足足有四五萬能戰之兵,東鄉城和撫州城這兩座關鍵之城的守軍卻不到兩萬,能從江西直驅南直隸的饒州府他也沒有固守的意思,反而是通往浙江衢州的廣信府布下了重兵,這是猜準了咱們的目標是浙江啊!」李定國眉頭微皺,又接著說道:

「可若是他要固守消耗的話,東鄉城和撫州城應當多些兵馬才是,雖然漢岱和紮喀納都是老將,劉芳名和李本深也頗有實力,可我大軍一截斷廣信府往這兩處的援兵,這區區八千兵將又能堅持多久?」

這是李定國目前還沒想明白的地方,清軍完全有充足的時間準備糧草彈藥,加固城防的。要是糧草充足,兵馬又夠,兩座堅城,至少可以守半年,甚至是更久,守城攻城的事情,向來是說不準的。

但堅守兩城,然後在廣信府再節節阻擊,才是最穩妥的辦法啊。難道,屯齊還敢和自己野戰不成?

李定國心中不由得生出了這樣的疑問,但他很快又否認了這一想法,清軍真正能用來野戰的兵馬,不過三萬,而他有六萬大軍,就算除去牽製東鄉,撫州兩座城池守軍的,也足足還有四五萬大軍,屯齊應該不會以為自己手下的那些八旗,包衣,綠營混編軍能打得過李晉王手下的精銳吧?

要真的是這樣,李定國估計做夢都能笑出聲來,一戰殲滅屯齊主力,那東鄉和撫州就不戰自下了,浙江衢州,金華,紹興,杭州等地,更是無兵可守,那清廷在江南的部署也就崩潰了。

所以,李定國想了想,又立馬否決了自己的想法,嶽樂和洪承疇不可能允許那麼冒險的打法,屯齊也絕對不會有那個勇氣。可若不是如此,那會是什麼呢?

「清軍在福建還有數萬大軍,陳泰所部幾乎沒有太大損傷,尚可喜和線國安所練綠營兵已經頗有氣勢,會不會是屯齊和陳泰要聯軍?」

靳統武受軍情司情報的影響,對鄭成功十分不信任,再次說出了自己的猜測。這其實也是孫可望授意王自奇故意為之的,多放一些鄭成功和清廷和談的情報,離間兩人的關係。

「福建和衢州,廣信交界處有官道直通,若是急行軍,兩軍會合並不困難。而福建和江西山海相隔,再加上鄭成功和咱們不是一條心,這也並非不可能。」

李定國聽罷,眉頭緊鎖,中路戰場太重要了,若是失守,整個戰局都將堪憂。同時也太危險了,北麵孫可望直接推進到南京,李定國的北翼倒不受影響,可是福建方麵,若是鄭成功被擊敗,或者無法牽製清軍主力,那他就得同時應對屯齊和陳泰的大軍,那壓力就不容小覷了。

其實,若是放眼全局,嚴格意義來說,孫可望才是真正的中路,而且是最核心的一支兵馬,劉文秀,李來亨是北路,李定國和鄭成功都是南路。

隻不過,劉文秀和李來亨對於全國戰局來說是相對獨立的,便是劉文秀和李來亨敗了,因為兵力問題,吳三桂和高第也無力南下,所以對於南明聯軍而言,這並不算重要。

而李定國所部的實力,防守和進攻的地方,以及他所麵對的敵人與盟友,局勢的復雜程度,都足以說明這一路的重要性。

「鄭成功現在在福建有什麼行動?」李定國想了想,又問道。

「福建,浙江那邊我們的人還沒有紮穩根。主要的軍情是軍情司的陳少川提供的。」靳統武悻悻道:

「鄭成功似乎想要占據整個福建,還有浙江東部,南部的大部分,如今鄭家水師頻頻往這些地方出動,但清軍主力匯聚在建江北岸,鄭成功目前卻還沒有和對方決一死戰的態勢。」

靳統武正是看到了這些才懷疑起了鄭成功的動機。而且,根據軍情司查到了各種情報,鄭成功以前就有很多友軍有難,不動如山,隔岸觀火,坐收漁翁之利的黑歷史。

當然要是說到坑友軍,在鄭成功還很弱小的時候,確實做過不少,這怪不得李定國和靳統武會起了提防之心。

「具體的兵力調遣和部署有嗎?」李定國再度發問,他需要更準確的軍情,才能做出判斷。

雖然如今局勢整體上己方占優,但李定國和孫可望,鄭成功都是一樣的,力求自己損失最小,友軍損失最大,以便在之後的角逐中占據主動權。

特別是李定國和鄭成功,他們沒有孫可望那麼優良的民政,軍事,商業體係,無法迅速生產批量的優質軍隊,對損失的敏感度更高。

而且,這片土地上,因為種種原因,上千年都沒有過合理的退出機製了,以至於處於競爭狀態的雙方往往隻能魚死網破,不可能握手言和。這並不合理,劇烈的內耗對文明的發展也是極其不利的,可並沒有人可以改變這樣的「囚徒困境」。

或者說,這樣的「囚徒困境」是製度和特定的歷史條件造成的,如果不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改變製度,那隻能是作繭自縛,最後把自己栽進去,最終使得製度設計愈發趨向於保守封閉。

「除了水師,鄭成功還讓麾下大將甘輝率三千鐵甲兵和三千火槍兵,還有數千戰兵駐守在了永福,福清一帶,其主要部將和大軍仍舊還在泉州和興華,並沒有進攻福州的意思。」

「那張煌言呢,他在浙江有什麼行動嗎?」李定國又問道。

「張煌言」靳統武在腦中回憶了一下,很快又接著說道:「張煌言確實派了一支水師南下,然後就一直留守在了舟山,目前正在浙江東北地區活動,大王的意思是,鄭成功是擔心張煌言和他爭奪浙江?」

「張煌言好像就是寧波人吧,又是縉紳子弟出身,有這層關係在,也難怪鄭成功會有這樣的擔心。」李定國眉毛微挑,就好像是看穿鄭成功的心思一般:「鄭軍本來的實力就不算雄厚,特別是陸地野戰,甘輝手下堪堪一萬人馬便已經占一半了,他不能不急。」

「若是如此,鄭成功豈不是會一直按兵不動?陳泰在建江北岸兵力雄厚,特別是尚可喜和線國安麾下新練的綠營兵,除了那一兩萬精兵,一般的鄭軍恐怕不是對手。而且,末將覺得,在陳泰被擊敗之前,他們並不一定是真心要投鄭成功的。」

為了確保最終的勝利,軍情司幾乎和李定國共享了東南各地的情報,甚至於鄭成功和線國安,尚可喜暗中勾結在一起的也有。當然,孫可望對此並不置可否,這樣的事情,清軍應該也是有所察覺的,但卻沒有任何行動,這不免有些奇怪。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奪命遊戲:我靠撿破爛反轉元宇宙 異世界:我的人生開了掛! [綜影視]穿越之旅 開局被獻祭,我反手獻祭邪神! 違背祖訓,誓要加入考古隊 濱江警事 家族修仙:我有一個技能麵板 驚!替嫁盲妻是滿級醫術大佬 團寵女鵝是滿級大佬她美又颯 直播鬼才:這主播能處,有事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