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正在路上(1 / 2)

加入書籤

對於桃花源記這篇誕生在王天陽「夢中」的古文,他是早已經背的滾瓜爛熟,每一個字每一個段落都記得異常清楚。

陶淵明,是他那段記憶當中,最為喜歡的一位古詩人。

這位堪破世事寄情山水的田園詩人,在經歷過官場的沉淪之後,終於下定覺心,拋卻所有虛名,毅然決然選擇了被世人看輕的田園生活。

隻是因為,這是他一直向往的理想中生活。

在陶淵明那個物資本就不豐富的年代,做出這樣的決定,並不簡單。

特別是讀書人以功名利祿,以實現人生抱負為畢生追求。

大家都想施展自身才華,將畢生所學用作報效朝廷,用作造福社會。

可陶淵明,卻反其道而行之,他選擇了自己,選擇了理想鄉。

他選擇回歸夢中的田園,過山簡單的鄉村生活。

養養花,種種地,閒暇時帶著家人們出門遊玩,有機會邀請朋友來家中做客,一起飲酒作詩,一起享受美食。

這樣的生活,不論古今,一直都有很多人向往。

不論是古代名聲顯赫的大詩人,還是現代社會經常熬夜加班的打工人。

很多人的心底深處,都有著這樣的憧憬。

可一旦讓大家去做這樣的選擇,大家都會自己給自己找借口,無論如何也不願意踏出那一步。

手裡沒錢,回老家生活不下去。

老家的環境不放,會被說閒話。

回老家養老都是有錢人才能做的事情。

總之是各種各樣的理由。

大家內心很羨慕,卻不願意做出相同的選擇。

是因為人們心裡很清楚,這樣的選擇,其實意味著失去。

失去的是他們對於金錢、名利還有成功的追求。

人生在世,誰沒有想過自己有朝一日可能會出人頭地,哪個在大城市奮鬥的不是想要為自己拚搏出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

即使人們很清楚的知道,這樣的希望非常渺茫。

可心底卻總好像有個聲音在告訴他們萬一呢?

在這個世界上,真正能夠放下名利的人,很少很少。

隻有真正越過千帆,看過很多很多的人,才能輕談放下二字。

麵包車裡,王天陽躺在座椅靠背上閉目養神,腦袋裡想了很多很多。

在得知時機已到,是時候拍攝他一直想拍的桃花源記時,他最開始是激動的。

可隨後卻是嚴肅和慎重。

他必須打起萬分精神,去對待這次的新視頻。

佛教總說,萬事皆空,一切都是過眼雲煙。

王天陽很贊同這句話,所謂的名利與金錢,真的就像是空中樓閣,水中浮沫,最終都會變成空,變成了。

萬事萬物都在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一個人越是想要抓住什麼,就越是容易失去。

一個人越是想要追求什麼,就越是不容易得到。

而當一個人真的得到了金錢和名利時,卻又會決定,好像有那麼一點索然無味。

王天陽明白,所有的對名利和成功的追求,真的就是一個未來的幻夢而已。

它並不真實存在。

還不如直接把握住現在的生活,把握好身邊的人和事。

而這所有一切的道理,全部都在陶淵明的詩詞之中。

華夏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全部想象,也全都隱藏在那一篇桃花源記裡。

他一定要把那樣美好的想象,給真實地展示出來才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我繼承了沙漠農場 完美世界之眷顧 傻冒家的年下攻略【NCT】 位麵商店係統 引我沉淪 鬥破蒼穹之至高真神 技術製造商 六扇門之團寵女捕 我在精神病院拯救人類 諜戰:我是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