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米德哈特帕夏(1 / 2)

加入書籤

奧斯曼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的恩怨已久,但是這其中還是要從沙皇的頭銜說起。

莫斯科公國大公伊凡三世,迎娶了索菲婭·帕列奧羅格,這是拜占庭末代皇帝的親女兒,作為君士坦丁十一世的唯一女兒,是最正經的東羅馬帝國繼承人。

索菲亞公主的兒子瓦西裡三世、孫子伊凡四世相繼登基,伊凡四世以東羅馬帝國皇室的後裔自居,自稱沙皇。拜占庭帝國的國徽「雙頭鷹」圖案也被沙皇俄國繼承,自此沙皇俄國自稱「第三羅馬」。

俄羅斯皇室認為自己是羅馬皇帝的後裔,並且在基輔羅斯的弗拉基米爾開始,俄羅斯全國開始信仰東正教。

所以,無論是光復東羅馬舊都君士坦丁堡,還是擴大沙皇俄國在中歐、東歐的東正教教徒心中的影響,打敗奧斯曼土耳其,占領君士坦丁堡,成為沙皇俄國的「昭昭天命」。

而在經濟上,奪取君士坦丁堡,也就意味著俄羅斯將打破黑海這個牢籠,擴大在地中海的影響力。

雙方最近一次發生的克裡米亞戰爭,可以說是拿破侖之後,整個歐洲發生最大的一次戰爭,俄羅斯幾乎喪失了所有的克裡米亞半島的影響力。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的起義,更是讓俄國人磨刀霍霍。

而在這種內憂外患之下,參與廢黜蘇丹的宰相米德哈特帕夏,也是憂心忡忡。

歐洲的民族大起義,讓這位致力於改革的新奧斯曼人領袖心力具疲,此時的奧斯曼帝國已經得不到可以米亞戰爭時期那麼大的支持。

法國人已經在克裡米亞戰爭中打破了神聖同盟的束縛,英國人在陸地上的力量顯然不足以支撐對抗俄羅斯的戰鬥。

克裡米亞戰爭中,法國雖然傷亡慘重,但是卻成功的拆散神聖同盟,讓《四國條約》作古,自此打破了歐洲對於法國的限製,顯然這一次的危機並沒有讓法國人心動的條件。

而同樣在巴爾乾有著利益的奧匈帝國,態度卻不明顯,畢竟土耳其說到底是奧匈的生死仇敵。

而站在西班牙立場上,這場戰爭對西班牙來說可以說是沒有半毛錢關係,而戰爭的恐怖消耗,卻是西班牙軍火的大好時機。

西班牙財政部長帕拉希德斯也正式來到了這片混亂的土地,起義軍,土軍,俄軍,都會是西班牙人的客人。

「米德哈特帕夏宰相,我想你們應該不必考慮了,作為世界上最優秀的火炮,俄羅斯人的大炮可不能對他構成什麼威脅。」

帕拉希德斯對土耳其人也沒有太大的好感,作為歐洲數一數二虔誠的天主教徒,西班牙人對耶路撒冷的期盼並不小。

「宰相大人,相信貴國也已經了解到了,目前俄羅斯軍中。光火炮數量就有了超過3000門,俄軍人數也是土軍的接近兩倍,而我國的軍備可以完美的彌補這種差距。」

土耳其陸軍人數在40萬人,而後來俄軍參與進攻土耳其的人數,就已經達到了土軍的軍隊總數。

「帕拉希德斯閣下,眾所周知,我國的財政已經岌岌可危,根本沒有力量在向貴國購買武器。」

米德哈特帕夏的話透露出無奈,20年間,奧斯曼帝國共簽了16筆外國貸款,總額近22億英鎊,但是實際上卻在扣除了各種的服務費之後,實際到手的隻有11億英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大宋:我有一個強國係統 穿越到從零開始的故事 我在紅樓開書院 重生之我要做明星 狗生 重生後她戰死的相公回來了 宵甜一枕眠 穿越到紅旗渠 二婚甜如蜜 一覺醒來,戀愛遊戲變驚悚遊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