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俄奧談判(2 / 2)

加入書籤

在德意誌帝國成立之後,奧匈帝國基本已經失去了所有向北方擴張的希望,而羸弱的巴爾乾國家,是奧匈帝國的最好擴張目標。

「但是我國更願意看到一個羸弱的奧斯曼控製著巴爾乾,這意味著我國的大後方不會出現威脅。」

安德拉希直言不諱的說出了奧匈的希望,俄國人的提議全是建立在自己的條件之下,奧匈帝國不會得到任何好處。

而沙皇政府給戈爾恰科夫的權限也僅僅於此,雙方的會談不歡而散。

俄國訪問奧匈的消息傳遞給了歐洲,雙方的談判陷入了僵局,而當奧匈媒體暴露出這一個消息之後,歐洲各國開始紛紛報道。

作為直接當事人,奧斯曼帝國高層自然是鬆了一口氣,但是危機感促使著他們加緊聯係著英法,以防萬一。

而戈爾恰科夫自然也向聖彼得堡反應了這一個情況,拿不出實際性的利益,想要奧匈帝國鬆口確實很難。

俄奧的談判陷入僵局,也就意味著雙方的需求談不攏,作為三皇同盟之一的德國自然不能置身事外。

「德國人在巴爾乾並沒有任何利益,我們並不應該參與到這場危機當中來,但是奧匈和俄國的爭論讓我們感到頭疼。」

「但是俄奧如果在近東爆發沖突,德意誌帝國將必須在聖彼得堡和維也納做出選擇,我們希望雙方可以心品氣和坐下來開始談判。」

「如果雙方的利益達不成一致,德國願意做那個中間調停人,支持俄奧關於在近東的一切切協調行動。」

德國首相俾斯麥公開進行了發言,話裡話外無不暗示著俄國人,如果真的爆發沖突,德國將站在實力較弱的奧匈一方。

而卻沒有真正的指責俄國人,如果態度過於激烈,將俄國人推向了法國人,會讓德國陷入腹背受敵的窘迫,因此德國的目的隻能是讓雙方在巴爾乾問題中達成一致。

作為盟友的兩國,自然對德國人調停人身份欣然接受,雖然雙方都不肯讓步,但是雙方也不想真正的爆發沖突,奧匈帝國雖然有所衰弱,但是依舊夠俄國喝一壺的。

雙方再次計劃召開了會談,由德國作為調停人,在維也納準備召開第二次談判。

俄國人的外交行動快速展開,奧斯曼一邊的也迅速開始了行動。

在地中海有著傳統利益的英國人,對奧斯曼帝國的態度一直是保持其領土完整,把俄國人牢牢控製在黑海,以來保證自己在地中海的利益。

英國迪斯雷利政府公開對俄國人進行了譴責,俄國人的企圖顯而易見,雖然沒有得到列強的支持而沒有什麼大動作,但是一旦談判有了實質性的進展,奧斯曼帝國將瞬間陷入危險,

而法國人的沉默,讓英國人有些束手無策,海上的英國人確實是無敵的,但是陸地上少了法國這個打手確實讓迪斯雷利政府感到了一絲無奈。

而宣布恪守中立的西班牙,卻忽然收到英國人的來訪消息,目的不言而喻。

當打手是不可能的,但是合作可以試著談一談,阿方索這麼想著。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大宋:我有一個強國係統 穿越到從零開始的故事 我在紅樓開書院 重生之我要做明星 狗生 重生後她戰死的相公回來了 宵甜一枕眠 穿越到紅旗渠 二婚甜如蜜 一覺醒來,戀愛遊戲變驚悚遊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