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洪災(2 / 2)

加入書籤

因為,範思明不止一次向陳昱匯報,交易場所規模越來越大。商人們招募夥計,越來越難。

陸那縣城附近,凡是有勞動力的,並且能夠脫離開的,幾乎都到交易場所打工了。但是用工數量仍然有缺口。

陳昱安置一部分受災村民到交易場所,可以說是一舉兩得。既解決了交易場所用工短缺的問題,也為這幫災民解決了吃飯問題。

農田被毀的原因,就擺在那裡了。但是這些村民並不知道原因所在。

陳昱向大家詳細產出了此次災害的各個原因。既有天災的成分,又有人禍的因素。

在大自然麵前,人是非常渺小的。人的力量非常弱小,根本無法抗衡大自然的力量。

但是陳昱腳踏實地,以目前的實際情況,結合自己翻閱腦海中的書籍所查閱到的資料。采取了一整套從根本上解決災害的措施。

首先,他命人采購了大量的樹苗,將村民們幾代人砍柴所留下的空地,分批,逐步種上樹木。並且告誡村民,砍一棵樹,就要栽一棵樹。不要隻知道索取,而不付出。否則遲早要換的。

其次,陳昱組織大家選取了半山月要的位置,重新建造村子。在村子裡建造發達的排水係統,在村後建造堤壩,防止洪水沖擊村子。引流渠會將洪水引到兩旁。

第三,農田也采取了防水、防旱等多項防範措施。確保種地,旱澇保收。

經過與當地村民的聊天,陳昱發現,現在的糧食雖然是綠色無汙染的,但是產量非常低。如果遇到天災人禍,產量就更低了。

陳昱知道,錢再多,糧食不夠吃,也是白費。

老百姓都知道,民以食為天的道理。

這次洪災,也向陳昱提了醒,陸那縣的糧食問題,是個大問題。縣衙根本就沒有存儲多少糧食。

多虧了交易場所有商人販賣糧食,否則本次賑災糧,都是問題。

如果遇到叛亂、戰爭等其他情況,沒有糧食,隻能是等著挨打。

而要提高糧食產量,無非以下幾項措施。

第一個就是擴大糧食種植麵積。這是增加產量最直接、最簡單的辦法。但是陸那縣都是山區,耕地比較少。勞動力也很少。這一條隻能是盡量做。但是不可能解決陸那縣現有的糧食問題。

第二個就是利用腦海中的書籍,製造化肥。從而讓糧食產量提高上來。但是這種辦法的弊端就是,糧食不是綠色健康食品。對於這些常年以綠色食品為食的村民來說,無疑是有害的。

第三個就是利用現代雜交技術,提高產量。這個辦法需要反復試驗,進度會非常慢。但是對人的健康沒有影響。

陳昱陸續走訪了幾個受災的村子,並且組織人員配合村民開展災後重建。

這幾個村子的災情得到了有效解決。

而陳昱回到縣衙之後,就開始著手研究陸那縣的糧食問題。這個根本問題不解決的話,其他的各項工作都是空談。

能夠從發生的事情中,看到危險的因素,這也是一名合格的領導者所必須具備的能力。高瞻遠矚,方能走得更遠。未雨綢繆,遇事才會不亂。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娛樂:瘋狂掙錢,卻成了全民偶像 我寫個小說,咋就成仙帝了? 足壇之優雅的獸腰 重生第一天,被病嬌魔神騙婚了 本王隻手可遮天 失憶後錯把前夫的死對頭當老公 直播生娃後,我被偏執大佬纏瘋了 行星速遞員 女團解散後我靠當男團導師爆紅了 讓你表演驚悚片,怎麼全成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