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聖心獨裁(1 / 2)

加入書籤

次日早朝之後,康熙吩咐康親王傑書、文淵閣大學士李光地留下議事。

李光地心中有數,在眾多官員羨慕忌妒恨的異樣目光注視下,若無其事與康親王傑書一起步入禦書房,行禮如儀後由康熙親口賜坐,恭謹聆聽聖言。

康熙自然不會向臣子泄露哈善密奏內容,隻是說施琅提督福建水師時日已久,虛耗糧餉無所建樹,平定鄭逆遙遙無期,谘詢兩位心腹重臣如何妥善處置。

李光地心頭雪亮,知道哈善密奏必已經過禦覽,嘴角不自禁現出得意微笑,急忙抿去重新變得古井不波。

施琅本想重金賄買哈善,密奏推薦自己專征平台,京師趕來奔喪的施世騮無意聽說此事,他在國子監讀書聽說過康熙多疑性格,急忙阻擋獻計欲擒故縱,請哈善密奏推薦姚啟聖主宰對台戰事,以康熙疑忌漢臣性格必定會反其道行之。

這一招比施世綸提出的奏請專征更高一層,施琅任京官多年,當然深曉康熙疑忌漢臣脾性,細思之下連贊高明,當即與哈善仔細商議,花費萬兩白銀買得一紙密奏。

這事辦得極其隱秘,即使達木也未曾聽說,誤以為哈善密奏專征薦舉的是海霹靂施提督,隨意在酒醉之後說出,弄出了大烏龍。

哈善收錢辦事相當利落,遵言把密奉遞送京師,姚施不和人所共知,密折奏報是皇上親許,至於皇上看了密奏如何行事,關老子屁事。

聽康熙出言質詢,李光地早就想好主意,假意思索片刻,恭聲回道:「啟稟皇上,微臣離鄉多年不了解平台戰事,身為文官也不通曉軍務,不敢在皇上麵前胡亂出主意。微臣想來,皇上明見萬裡思慮周詳,平定三藩算無遺策,當年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率軍造反,朝廷大臣心中害怕力主復藩,惟有皇上嚴旨斥責調兵遣將,康親王、安親王等忠勇將領浴血奮戰,方才平叛成功四海升平,皇上見識比臣子高明百倍,微臣恭請聖心獨裁,必定馬到功成。」

李光地哆裡哆嗦長篇大論,實則十分滑頭半分主意也不出,康熙聞言微感失望,聽他提起昔日得意事體又極為高興,當初吳三桂兵強馬壯掌控雲貴,朝臣人人畏懼不敢倡言撤藩,若非自己年少氣盛乾坤獨斷,說不定吳三桂至今仍然成為大清心腹之患。

當下點頭微笑道:「文臣不問武事,李愛卿也是老成謀國之言。傑書,你是先皇欽封的鐵帽子親王,曾經率軍南下福建平定叛逆,熟悉鄭逆軍情,說說該如何妥善處置?」

康親王傑書沒有李光地那麼多的花花肚腸,身為滿人言語也無所諱忌,不假思索亢聲回道:「稟皇上,鄭逆依恃海峽天險抗拒王師,坐困孤島日暮圖窮,其實當不得王師一掃。奴才以為皇上應該嚴旨斥責姚啟聖,吩咐姚啟聖親自統率施琅立時渡海東征,隻要大軍能夠登陸台灣,鄭逆必定隻能泥首投降,從此海內一統再無癬疥之患。」

聽傑書口口聲聲以姚啟聖為主統兵平台,康熙眉毛微挑,眯眼向李光地望去,見他滿麵笑容點頭不已,似乎稱贊傑書主意高明異常。

或許——果真文臣不問武事,李光地瞧不破朕私下召見的真實用意。

轉頭瞧向康親王傑書,見他搖頭晃腦洋洋自得,以為果真出了高明主意,康熙沒來由感到一陣失望,沉默半晌道:「兩位愛卿出的主意朕都已知曉,過些日子朕自有布置。眼下還有一件事體要與兩位愛卿商議。」

傑書和李光地齊齊挺月要直坐,擺出聆聽聖訓的恭謹模樣。

康熙卻不說話,端起茶杯呷了一口,沉吟問李光地道:「李愛卿,朕記得再過半個月,就是施琅六十二壽辰吧?」

李光地心頭一跳,裝模作樣想了想,搖頭道:「微臣不知,請皇上恕罪。」

康熙抿嘴微笑不以為忤,吩咐影子般侍立旁邊的小桂子道:「過會你出宮前往施琅府上,問明施琅生辰日期,朕要親筆賜匾以示恩寵。」

小桂子輕聲答應,有些異樣地瞟視傑書一眼。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夜落長安 霍格沃茨裡的囚徒 穿成女配後我被反派嬌養了 成名[娛樂圈] 我的傾城大小姐 盜墓:我,粽子,專門驚嚇盜墓賊 協議結婚的老公突然變成了粘人精 我的絕世狐仙女友 山海第一女先生 血飲紅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