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戰場(一)(1 / 2)

加入書籤

沙麓山下,嶽山縣城的北邊就是大宋國和北鈥的門戶邢門關。

這裡駐守著三萬大宋國的兵馬,另外有兩萬人馬卻跟著國舅爺楊可林駐紮在嶽山縣內。

這樣的部署和梅家軍在時的部署完全不一樣。

原來梅家老少三代在這裡駐守時,他們都是在邢門關駐紮,並不來嶽山城裡騷擾百姓。以平時在酒店裡或是在大街上一般是看不到兵士的身影的。

邢門關是大宋國和北狄的第一道門戶,所以梅家祖孫無論是誰都覺得不能輕忽。

而剩下的梅家軍則分別駐守在第二道防線和第三道防線。如果邢門關這邊一旦有北狄人來進犯時,邢門關的士兵們就會馬上點起烽火來示警,於是第二道防線和第三道防線的軍隊就得到了消息,做好了戰鬥準備。

梅家軍每次都在邢門關駐紮不少於五萬人的士兵。這些士兵因為身在第一線,所以他們並沒有屯田任務,而第二道防線和第三道防線的軍隊就有屯田任務了。

所以在梅家軍內部。三道防線的士兵也是一年一輪換的,絕對做到公平。

然而梅家軍一撤走,換了內地的軍隊來到北邊駐防,守將也換成了邊地百姓不熟悉的一個小白臉。

他一來到此地,他身邊的人就開始為他吹噓,說他是國舅爺楊可林,在京城有赫赫戰功,所以才被皇上直接指名派到這裡來防守。

老百姓剛開始不明白,以為大宋國的軍隊都是一樣的,要是過了三個月這後。

他們就發現了許多不同的地方,比如這位守將隻是在邢台駐守了兩個月,然後就帶著兩萬人馬住進了嶽山縣。

嶽山縣令有點苦不堪言,軍隊要住進來,他做為縣令就要給收拾住的地方。這可是兩萬士兵,而不是兩百或是兩千呢。

所以這位嶽山縣的洪縣令硬著頭皮,當然也忍著著心中的怒氣花了一個月時間,組織百姓搬遷,給國舅爺楊可林騰出了地方。

當然楊可林的大將軍府是洪縣令把自己的家讓了出來,又修整了一番。這才請楊大將軍住了進來。

要不然邢門關距離嶽山縣還有二十裡地的路程。那位劉校尉哪裡會時時到張掌櫃家裡去喝酒呢?最後還莫名其妙地丟了性命。

現在邢門關駐守的將軍並不是楊可林的親信,而是原來在杭州駐守的一支軍隊,守將姓連,是一位四品將軍。

連將軍今年已經四十多了,本以為就在杭州當個武將不上戰場也算不錯了,可沒有想到一道軍令下來。他的軍隊就被調到了邢門關。

楊可林原來是京城禁衛軍裡的一個將軍,因為其姐楊妃受寵,她又極力在皇上麵前說自己的弟弟飽讀兵書,是一位少年英才。

就這樣皇上也沒有征求朝廷各大臣的意見,一道聖旨就把這位小白臉國舅爺楊可林派到了這裡守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這個家夥太秀了 馭靈人趙恪 人在三國,朝九晚五 聽西河故事講東周列國 神寵與我有緣 離婚後,娶了高冷大小姐 青淩赤火 模擬人生:我成為絕世大佬 重生寵冠西京 我看風水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