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千戶(1 / 2)

加入書籤

「存地失人,存人失地,我不會留人給他,也不會讓他安心發展,幾千裡的海岸線,就是他的命門。」

唐清安指了指自己那條「海上遊龍」。

歷史上,毛文龍收攏了四十萬遼民,後勤的壓力捆住了他的手腳,讓他透不過氣來。

而自己背靠四大家族。

隻要自己做到收攏四十萬遼民,獨立成為一鎮,還擔心四大家族不會鼎力支持?

自己朝中有人,又有紅薯玉米這些大殺器,隻要穩住自己的後勤,三年時間練出一支可戰之兵,到時整個遼東,自己想要去哪裡就能去哪裡。

蠻族十幾萬人,分守這麼大的地盤,這些駐守各地的士兵就都是他的目標。

「給你一萬人打他一千行不行?」

劉承敏無語。

大哥的口氣好大。

他才區區一個百戶,就敢想日後扔給自己一萬人馬。

「遼東目前的局勢,需要朝廷乃至地方上下一心,堅守漸逼,先恢復實力,再伺機進剿,最後固守。」

唐清安無情的把白子掃落輿圖外。

「誰也辦不到,除非太上皇,皇上,官員,武將統統變了性子,朝廷不在爭權奪利,地方不在欺壓士兵百姓。」

「二弟,不但你認為沈陽必失,我同樣是這麼認為的,而且我還認為會連遼陽都一同失去,你小瞧了蠻族的戰鬥力,高估了官兵的士氣。」

唐清安最後向劉承敏說道,「等蠻族吞下這些地方,誌得意滿之時,就是你我成功之日。」

大海真有這麼神奇嗎?

因為大周嚴厲的海禁,劉承敏隻能聯想到江船,這種船如何能在大海上乘風破浪,隻怕一波海浪就打翻了它。

「能不能成功我不知道,但是大哥你身上這股自信,的確天下無人能及。」

唐清安收攏了輿圖。

自己並是不神。

論才能也隻是中人之姿,並不是自謙,而是自知之明。

真正可靠的,是對紅樓和原來歷史的熟知。

而比那些英才厲害的地方,在於自己超越時代的眼光,知道更先進的科學。

就像那番薯玉米。

換成這個時代的英才,他就是才比天高,堅強如鋼,也不可能知道這兩樣東西。

歷史上清軍初入關順治時,福建的興化,泉州,漳州三府的農戶,用腳投票選擇了紅薯。

「遍洋皆種,物多價賤,三餐當飯而食,小民賴之。

寧化縣縣誌裡記錄,「山鄉皆種之。」

「各府鄉僻之處,民人多食番薯,竟以充數月之糧。」

到最後全國農夫都在種植番薯,因為這東西的產量,能讓人吃飽飯,讓家人吃飽飯,不再餓死人。

《晉江縣誌》,《仙遊縣誌》,《福建通誌》,《莆田縣誌》,《漳州府誌》……皆有言。

「此物大盛,功倍五穀。」

番薯在哪一地傳開,則哪一地不要十年就會人口暴增,因為不在餓死人。

西班牙人為什麼要不遠萬裡,從美洲帶此物到呂宋種植,呂宋難道沒有農作物嗎?

為什麼又嚴格防守了幾十年,專門在碼頭設防嚴查有沒有人偷帶此物,不就是因為知曉此物的厲害嗎。

掌握時代的信息,這就是自己的勢,任爾天才了得,也違抗不了大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全仙門都求我去種田 我,大契昏君,敗光國運成天帝 黑霧之王 遮天之絕世大黑手 超級拯救者聯盟 重生後我嬌養了大反派 權遊:我有一個係統 玄門問道 無限遊戲裡被漂亮邪神捧紅了 洪荒之太墟無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