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扯幾句(1 / 2)

加入書籤

說幾句吧,因為覺得自己文章中有些東西寫的太過細節隱晦,怕有些讀者無法理解其中的深意,所以還是覺得親自說一下做一個補充。

首先就是關於男女主的愛情。

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這兩人的愛情從一開始就不得圓滿。

瞿翌憐這個角色並非突然想出來的,而是從一開始就存在的。

李景明從一個李氏後人,再加上從小被李成武在民間撫養,所以注定將來他回到皇宮的時候會很困難。

我可以寫成瞿懷玉和熊廷武乃至朝廷群臣全都聽李成武的話,並且乖乖支持李景明上位。

但大家覺得那樣合理嗎?

似熊廷武這樣的人,我已經給他寫的夠好了,稍微了解過一些歷史的都知道,歷史上像他這樣能力突出而又忠心耿耿的武將,少之又少。

我們都以為當皇帝的很自由,實際上並不是。

且不說那些勢力龐大的家族和集團以及權臣對皇帝的製衡,就是普通的文官集團,也能左右皇帝的決策。

明朝的皇帝想要出宮巡遊,都會被群臣阻攔。

道德綁架不是現在才有的,從古就有。尤其是那些文官們,最擅長的就是道德綁架皇帝。

他們可不管自己做不做得到,口口聲聲的仁義道德,聖賢文章全都是教皇帝怎麼才能做一個好的皇帝。

所以很多時候,皇帝們真的會產生一個錯覺,似乎整個朝堂的人,都懂得怎麼才能成為一個好皇帝,唯獨他不懂。

皇帝今天上朝上晚了,那些人說你怠政,一頓臭罵。皇帝這幾天陪哪個妃子陪的多了,那些人就罵皇帝昏君,罵妃子紅顏禍水。就是皇帝偶爾想出去狩獵,玩一玩,人家也是一樣罵人貪玩誤國。這些不是空穴來風,歷史上都有真事。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會這樣?其實這裡麵牽扯到人性。比如現在有些公眾人物,會被網絡上一些人圍攻,這些人拿一些極其苛刻的道德規範來要求別人。

人就是這樣,對自己的問題不管不問,卻希望他人成為一個完美無瑕的完人。

但其實真的按照這些人的要求去做,就一定會成為一個聖人,完人嗎?

答案是:不會的。相反,那樣造就的是一個精神分裂的怪物。

為什麼會這麼說?

不要覺得這些人以這種十分苛刻的道德規範去要求別人是好心。實際上他們隻是單純的喜歡挑刺。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這些人都是有很強的攻擊性的那類人。他們的指責不是善意的勸諫,而是一種帶有攻擊性的支配,想要淩駕於其他人之上。

所以有時候大家會發現,當你按照這些人的要求去做了之後,他們還會提出更加苛刻與更加無理的要求,以此類推,你會發現,你根本就無法滿足這些人的要求。

論其根本,就是這些人身上的殺業太重,因為殺業重的人最大的表現就是喜歡欺負弱小。雖說古代的聖王也殺人,但他們是出於社會的穩定而做出的被迫之舉,他們殺的是罪人。

其次就是自身的怨氣過重,負能量過重。

繼續回到文官集團們的道德綁架。

不要覺得知識分子就能做到處處理解人,很多時候,恰恰是因為書讀得太多,才變得高傲自大,不懂得換位思考。

文官們其實比我們現在知道的網絡噴子們實際上還要瘋狂,如果說網絡噴子的瘋狂,是因為有互聯網做掩護,那麼文官集團的瘋狂,真的就是被腐朽的儒家文化洗腦後的真瘋狂。

他們從不懼怕皇帝,相反就是要對皇帝指指點點。

為啥?因為這樣才是忠君愛國。

殺頭又怎樣?被砍了至少還會流芳千古,史書上會批判這個殺諫臣的昏君,會贊揚自己不畏死的忠貞之節。

所以能理解嗎?這些人貪的是名。

千萬不要覺得隻有貪財的人才會喪心病狂,有時候貪名的人比這些人還要喪心病狂。

所以這也是問什麼歷史上很多皇帝選擇擺爛的原因,因為這種苛刻且病態的指責,很容易讓皇帝心態爆炸,直接選擇躺平。

當然啊,皇帝也不是那麼好欺負的,有些是選擇一邊躺平一邊殺。

哎,咱也不指望做啥聖君明君了,我過不好,你們也別想好過。

這就是很多所謂的昏君的真實想法。

聽起來很搞笑是嗎?但是這是事實。

想想很多孩子從小因為自己父母和周圍人的無理且苛刻的要求而選擇自暴自棄,你就能明白為什麼有些皇帝會這麼做了。

隻能說當皇帝,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舒服自由。

所以回到我們之前說的那個問題上,瞿翌憐這個角色的存在,確確實實可以作為幫助李景明坐穩皇位的最大助力。

因為她的背後不僅僅代表著丞相瞿懷玉一人,還代表著這個家族,以及勢力集團。

男女主的愛情是悲哀的,許瀚文,楊永年,王媽媽這些明目張膽的壞人,他們還可以直接進行反抗,那麼麵對李成武這樣的呢?

李成武對李景明有父子情,而李景明從一開始,他的命運就跟大寧朝的未來牽扯到了一起。

假如李景明真的不管不顧,就是跟應采薇兩個人在一起。我們相信,以李景明的性格,一時沖動確實也做的出來。但如果真這樣,不管是他自己,還是應采薇,兩個人一輩子都會活在愧疚之中。

再假如,沒有許瀚文王媽媽這些人的拆散,兩個人從青梅竹馬,走到了廟堂之高,難道說就一定不會出問題?其實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兩個之所以會被離間,恰恰是因為太過在乎對方,所以才會由愛生疑,從而給外人以可乘之機。

這是很多相愛的人的通病,也是最難過的一關。

如何從普通的愛,轉變成堅定不移的情,這是一道極其難以越過的坎。

我們常說永恆,可永恆是建立在絕對信任的基礎上的。

就像耶穌在海上對他的信徒說的那樣:「你這小信之人,為何生出疑慮呢?」

學佛修道其實也一樣,堅定的信心從何來的?靠嘴說的嗎?並不是,就是斷掉自己一個個的疑惑,直到最後,懸崖撒手,自肯擔當。這才是真正的正信。

我們普通人不過就是一時心血來潮,圖個熱鬧,別說讓你堅定的信個一輩子,就是十年八年的都難,更不要說歷經百千萬劫,信心不退。

現在很多人不喜歡談愛,但其實愛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太多人把它等閒看之。這也是現代人的通病,末法時代嘛,大家聽得多,見的多,所以傲慢心重,覺得什麼都不過如此,實際上也隻是看到了點皮毛,連內裡都沒見到。

又扯遠了,繼續回到男女主的愛情故事。

從開頭我就說過,男女主的愛情故事,除了開頭結尾甜,中間都很虐。

我不怕把這個劇情透漏給大家,因為我想突出的男女主的愛情最大的主題就是「永恆。」

所以對於男女主來說,斷疑是他們必不可少的一步,但目前劇情所開展的,僅僅隻是個開始而已。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拿情關情劫說事,覺得受了一次傷心徹骨的愛情的打擊之後,看透一切,便是過了情關情劫什麼的。

其實並不是,沒那麼簡單。

我常覺得,現代人最大的問題,就是把事情想的太簡單,太急功近利。

如果隻是受一次失戀的打擊就過了所謂的情關,那這世上失戀的人多了去了,這情關也太好過了吧,是個人就行嘛。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無論做什麼,都是先從一開始的。

想要慈悲萬物,先要學會慈悲一人,對一人有情。

當然對一人有情,並非一定要男女之情。也可以親情,友情等等。

比如地藏菩薩,就是由對她母親的孝順之情,才發出了宏願,從而利益地獄眾生。

地藏菩薩最後成了菩薩後難道說就不愛她的母親了嗎?

愛的。

情關放下的並不是情,也不是愛,更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這也是大乘佛法的真正意義。

很多天人,羅漢,走的都是小乘路線,也就是所謂的自了漢。

這個不是究竟,將來都是會退轉的。

不過就是劫數多少的問題罷了。

真正不退轉的隻有佛和大菩薩。

當然這裡的大菩薩並非隻是指佛家,一切大乘修行者。

因為慈悲是一切道業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再高,將來都有垮掉的一天。

但為什麼修小乘呢?因為小乘是培養定力的基礎。

換句話說,你如果不修小乘,直接走大乘,去紅塵中滾來滾去,很容易迷掉本性,從而墮惡道。

所以定力不足者,先修定,也就是小乘。

有了定,才可以談去紅塵中煉性,走大乘。

每個人都不同,自己要搞清楚。

類比到小說中,應采薇,李景明,七殺,他們的童年其實就是在修小乘嘛。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說好的生存遊戲,你怎麼殺瘋了 大明:縣令哭窮朱元璋被氣炸了 女扮男裝的我被迫黏著氣運之子 小花妖在年代文裡當團寵 紅黑逆轉後我被他們強行修羅場了 鹹魚穿成女配後爆紅了 約戰,夢的進行式 [綜柯南]今夜更新全新死法 鬆田警官的隨身評論區 第四個虛擬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