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笑癡(2 / 2)

加入書籤

靈氣遊離於天地間,看不見扌莫不著,隻會依天道而聚散。而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生於天地之間,就如一個風箱,一吸之間可以將靈氣吸進壓縮,而一呼之時又將大部分靈氣排出體外。雖然依照一定的采氣吐納之法,可以讓吸進的靈氣大於呼出,從而將一部分靈氣截留在體內,轉化為真氣。然而同性相斥,真氣越多,其反聚之力亦強,呼吸間真氣的逃逸之勢也就越來越強,終會與采氣達到平衡,人體所能采納的靈氣也就達到了極限。

那麼,如何才能逆天行事,讓天地靈氣源源不斷地往體內匯聚呢?這個難題上古的修仙者早已給出了答案——讓真氣流動起來。

一滴水怎樣才不會乾涸?唯有放到江河湖海裡去。一口井為何倒進多少水都填不滿?隻因它下麵連著無數水脈。一潭死水,無論下多少雨都存不住,而一旦乾旱,很快就會乾涸。唯有連通江河溪渠的大湖,既能將洪水分散到各道河溝支岔中去,也能從中吸收歸流,這才仿佛無窮無盡一般。

這道理看似簡單,其實蘊含著天地大道。真氣一旦流動起來,體內的真氣就不再是一個整體,而是有聚有疏,有緩有急。隻要真氣沒有填滿全身各道經脈,便總有真氣稀缺的局部。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上古流傳下來的采氣之法的奧妙,就在於呼吸吐納間引導氣息流動,在月匈肺中形成真氣局部稀缺,因而成為吸入真氣的助力。本來逆天行事,反倒成了順應天道,一順一逆之間,相差不可以道裡計。

讓真氣流動起來,這個如今的修煉者早已習以為常,自然得不能再自然的理念,實則飽含了古人的智慧。

因此,凡人修仙的第一個階段就是要采天地靈氣入體,疏通全身經脈,讓真氣能夠在體內流動。簡而言之,采氣通絡。

采氣通絡,說來簡單,實則繁復無比。若無渾厚的真氣修為,通絡根本無從談起。可打通經絡的目的,正是為了提升采氣定氣的速度,經絡不通,想要丹田真氣盈滿又談何容易。二者像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循環相扣,相互製約。

因此雖然人人皆可修煉,可真正能夠打通任督二脈,讓真氣可以沿著一個閉環運行一周,也即一個小周天的人少之又少。也隻有打通了任督二脈,才算半隻腳踏進了修真界的大門,若是一輩子過不了這一關,那就隻能當是「強身健體」了。

真氣能運行一個小周天也隻是剛剛開始,之後還要鍥而不舍地打通全身各道經脈,讓真氣能運行一個大周天,采氣通絡這一關才算功德圓滿。此時丹田乃至各道經脈皆真氣盈滿,人體所能吸納的真氣也就到了一個極限。下一步再想突破,就要壓縮體內的真氣,淬取精華,培煉元氣,將真氣凝化成真元。

元氣本是醫道中的概念,指長存於人體內的氣息,乃是人的生命之本。笑癡認為修真者以真氣長期培煉元氣之後,二者便會融合凝化為真元。真元本身已是修煉者身體的一部分,隻要人不死,就不會再回歸天地,比之真氣更進了一步。

將真氣消耗凝化成真元,丹田和全身經脈就又空了起來,采氣定氣便又有了餘地。而真元乃是凝縮的靈氣精華,就像是一塊海綿,采入體內的真氣源源不斷地被其吸納,采氣的速度自然提升百倍,再無瓶頸。隻要真元不損,就算全身真氣盡數消耗掉,也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恢復過來。

在凝成真元之前,每一絲真氣都是辛苦采氣得來,萬萬消耗不起,隻能在體內循環流轉——這便是世間武功的範疇,頂多也就是阿原為之神往的「力舉千斤,跑跳如飛」。而真正呼風喚雨的仙法,都要消耗大量真氣,隻有在凝成真元之後,大量真氣的消耗可以迅速得到補充,才有可能修煉施展。

因此,凝成真元才是修仙者有別於凡人的根本,又被稱作「入道」,乃是凡人一躍成為修仙者的龍門。

對阿原來說,龍門還太過遙遠,隻能望而生嘆。如今他隻是一個剛剛踏上修仙之路的少年,眼下橫在他麵前的難關,還是采氣通絡。

隻是,看笑癡書中的意思,采氣通絡可絕不是像妹妹師父說的,「什麼聰明才智都不重要,關鍵在於持之以恆」。

不管功法訣竅有多巧妙,采煉真氣終歸是逆天行事,耐心和毅力當然不能少,可絕不是僅憑毅力堅持就行的。否則天下早就到處都是修仙者,笑癡也不必含恨而終了。

在笑癡看來,這一階段天資什麼都是次要的,關鍵要有一套好的功法,以及一個靈氣充沛的修煉場所。

所謂天地靈氣,如天上浮雲,雖然虛無縹緲,卻總有聚散。天地之間氣象地貌萬千,總會有靈氣聚集的所在和靈氣稀疏的地方。而凡人一呼一吸之間,都會消耗一點靈氣,長年累月下來,人口繁密之處必然靈氣稀薄。仙人和修道者多居於人跡罕至的仙山幽穀之中,就是這個道理。

對於凡人來說,想找一處靈氣充沛的所在,說來容易,實際卻比登天還難。如今修道之風已盛,修真門派林立,靈氣充盈的寶地早就被瓜分完畢。而那些人跡罕至的仙山絕地,一個凡人別說隻憑兩條腿難以到達,就算找到了也早晚成為妖怪野獸的美食。

至於功法,那些名門大派的修煉之法都是上古遺法,經過各代門人增益補闕,早已盡善盡美,比笑癡這拍腦袋想出來的九流功法不知要強多少倍。

而那些名門大派的弟子,本身都是百裡挑一的資質,有本門千錘百煉的功法秘訣,有同門師長悉心指引,從小就在靈氣充盈的仙山寶地修煉——這些優勢全算上,也要數年苦修才能入道,由此可見這一過程有多麼艱難。

像笑癡這種無門無派也無功法的野修想要入道,簡直癡人說夢。想必笑癡晚年終於明白了他一生的努力是多麼愚蠢,才起了這個名字自嘲吧。

笑癡一生都沒跨過入道的門檻,一直對此耿耿於懷,於是略帶酸味地寫道:「世人皆謂之龍門,殊不知天下尚有諸多龍子龍孫,生於此階之上。」意思是說,那些修真高人的後代,王公貴胄的子孫,根本用不著修煉,自會有人幫他們打通全身經脈,再服上幾顆仙丹,幼齒之齡便可入道。

聰明過人能如何,鍥而不舍又怎樣?凡人奮鬥一生,也不過是追追人家的背影罷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下山後,六歲小饕餮被全家排隊團寵了。 造化神魔錄 穿成極品老婦後我綁定了強國係統 快穿:炮灰逆襲成boss 我不做老千好多年 [綜英美]韋恩們又在互演 用死遁渣了最強後我又死回來了[咒回] 他們都想背著我哥和我偷情 [綜]那什麼的神明 我靠嘴炮混入紅黑高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