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和碩特歸順(1 / 2)

加入書籤

「砰——」

臘月下旬,伴隨著步槍的聲音在遼闊的草原響起,一隻還在奔跑的野鹿應聲倒下。

在它倒下後不久,遠處響起了密集的馬蹄聲。

身著黃色團龍窄袖圓領袍和內搭紅色交領衣的朱由校乘騎著一匹高大的阿拉伯戰馬,帶著十餘名錦衣衛來到了倒下野鹿的身邊。

朱由校艱難翻身下馬,走到野鹿屍體旁邊看了看彈口,隻是一看他就拿起自己手中的天啟十一式端詳了起來。

「這步槍果然是神兵,怪不得可以一戰擊斃數萬建虜。」

「回萬歲,天啟十一式步槍確實是神兵利器,有此神兵,國朝七十餘萬兵馬足以橫掃四海!」

人群中,領頭的魏良卿作揖附和朱由校的話,但作為皇帝的朱由校,身邊可不缺應承的人。

他把槍丟給了魏良卿,雙手插在月要間玉帶上,越過野鹿屍體,眺望遼闊的大草原。

「這漠東草原草肥水美,來年恐怕能有數十萬軍馬在草上馳騁。」

「對了……」朱由校感嘆完,轉身對魏良卿說道:「漠北歸附後,弟弟可曾設府縣?」

「回萬歲……」魏良卿先行回禮,然後才解釋道:

「前幾日剛剛討論,準備將漠北漠南地區設為單於行省,設三府十二縣。」

「不過,眼下漠北三大部裡還有劄薩克圖部沒有西遷,也沒有歸附,因此暫時設置三府八縣。」

「至於移民的事情,殿下的意思是,從京城修一條鐵路串聯遼漠鐵路,然後從開平府段修一條直抵狼居胥山的鐵路,在忽蘭忽失溫原址修建單於城。」

「嗯……設省就足夠了。」朱由校倒是沒插手什麼國事上的事情,在魏良卿匯報結束後,他便回到了戰馬身邊,艱難上馬後,策馬向著東邊的多倫縣踏上返程。

自從漠北的車臣部碩壘南下,土謝圖部的袞布西遷,漠北三大部就隻剩下了在杭愛山以東的劄薩克圖部。

大半個漠北的歸附,讓原來的漠東也變得安全了起來,曾經作為邊塞的漠東,眼下成為了朱由校最喜歡的狩獵場。

有的時候,他還會前往北部的哈剌溫山脈狩獵,比起燕山山脈,哈剌溫山脈的獵物更多,更豐富。

雖說北部沒有宮殿,但朱由校曾經在哈剌溫山南麓為朱由檢修建過一個鍾樓。

鍾樓附近的建築可以作為他的臨時行宮,而他也不擔心再出現上次林丹汗打草穀的事情。

從杭愛山到哈剌溫山足足兩千多裡,林丹汗最盛時候五萬騎兵都無法抓到他,更何況現在林丹汗跑到了西域,漠北西部隻有一個劄薩克圖部。

況且,他身邊跟隨的皇城三衛都裝備了天啟十一式步槍,誰敢來就是送死。

帶著野鹿的屍體和其它狩獵而來的獵物,朱由校返回了多倫縣。

幾乎是同一時間,在朱由校返回多倫縣的同時,朱慈燃也穿越了成都平原,抵達了「原四川行都司」的建昌府。

四川行都司位於後世涼山自治州,元代曾經將此地設為宣慰司,並入雲南。

到了洪武十五年,明軍收復雲南後,朱元章罷除了當地的宣慰司。

然而,由於地處大涼山,少民數量過多,幾乎沒有什麼漢人,因此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章在當年九月將當地設為四川行都司,治所在建昌衛。

整個都司領五衛、八所、四長官司,行政上歸於四川,屬於右軍都督府。

如此過去了兩百多年,明軍一直鎮壓當地企圖割據的土司,但是始終無法將當地徹底統治。

直到奢安之亂爆發,復遼之役結束,明軍才有了餘力可以對當地進行開拓。

朱由檢指派洪承疇經略西南的後,洪承疇當即上疏將四川行都司罷除,設置建昌府。

朱由檢應允後,洪承疇又帶兵在當地改土歸流。

願意接受的土司,都被洪承疇委任了官職,收繳了兵權,派遣他們在西南各地擔任流官,子孫享受散階。

不願意接受的土司,都被洪承疇帶兵平定。

天啟九年六月,洪承疇基本完成對建昌府的改土歸流,同時在天啟十年統計處建昌府人口數量為四十二萬六千三百餘人,其中漢人約六萬,少民約三十六萬。

為了鞏固當地,洪承疇將三十萬少民遷移南下前往交趾,按照大明百姓的遷移規則分發土地,隨後在四川向南移民的同時,將川東一帶的十萬百姓留在建昌府。

如此一來,建昌府的民族比例就從原來的六比三十六,變成了十六比六。

因此,當朱慈燃進入建昌府的時候,他在建昌府所看到的建築和村落,基本都是漢人的建築風格,隻有少量少民風格的建築。

不過說少民也不太合適,因為在天啟九年的《昭告天下行文書》中,朱由檢和朱由校兩人是統一承認了「夷入華夏為華夏」的統戰思想。

也因此,隻要大明開設官學,那學的一定是官話,用的一定是漢字。

不僅如此,連學校發放的校服,也是清一色的圓領袍。

西南少民想要分田地,也得首先承認自己是大明子民,然後才能按照大明子民的標準來獲得遷移田。

建昌府境內雖然有大涼山,並且有二十二萬人口,但這並不說明他們人均資源少。

建昌府的安寧河穀是四川省內僅次於成都平原的第二大平原,加上洪承疇使用勞改工在當地開墾了許多田地,因此當地田地數量達到了二百六十五萬餘畝。

遷移到這裡和留在這裡的百姓,往往能按照規矩獲得十畝自耕地。

因此,在屢次的移民中,四川四百二十多萬人口此時大量聚集在成都平原、嶽池平原、安寧河穀平原、江彰平原等四個地方。

這四個平原占據了四川七成以上人口,剩下的三成則是生活在川東地區的丘陵地區。

在十七世紀,一個地方富不富裕,發不發達,看的不是什麼科技和各種,而是主要看百姓手裡的耕地和人口數量。

朱慈燃遊走了一圈四川,發現四川的耕地基本都是人均六七畝,部分地區可以達到人均十畝。

這其中代表就是成都平原和安寧河穀平原,眼下的四川最發達的還是成都府,不僅僅是因為人口多,也是因為百姓手裡的耕地基本能保持在人均十畝左右。

建昌府雖然有安寧河穀平原,也能達到人均十畝的標準,但人口過於稀少。

如眼下,朱慈燃順著省道向南騎行,一路上看到的隻有廣袤的田地和稀疏的農民。

三五個農民分散上幾千平米的耕地上,駕馭著耕牛開始犁地,為來年的春種做準備。

所有人都很忙碌,以至於朱慈燃在一個村落停下準備打水都找不到人家,隻能去村官所打滿水繼續向南騎行。

「辛苦點也好,忙點也好,等來年秋收,又能過一個好年了。」

騎在車上,朱慈燃望著田野間勞作的百姓,心情也開心了不少。

如果說山西讓他看到了人口稠密遭遇天災是什麼樣,陝西讓他看到了新政推行,遷移人口後遭遇天災又是什麼樣,河西讓他看到了大明邊疆是什麼樣,那四川就讓朱慈燃看到了沒有天災人禍,頒布新政的地方是什麼樣。

如果要用王朝來做對比,那山西就是黃巾之亂後北方瘟疫大行的漢末三國。

陝西就是唐代開國,百姓急需安穩的武德年間。

河西就是盛唐時期,國力繁榮而百姓尚有負擔的開元盛世。

到了四川,這裡就是大漢文景,大唐貞觀。

雖然隻是隔著秦嶺和大巴山,但四川的百姓從沒有擔心沒有糧食吃的情況。

哪怕眼下川東地區經歷著旱情,但即便是遭遇旱情的川東,其米價也不過四百文每石。

同樣是旱情,同樣平抑糧價,山西每石八百文,川東卻隻有山西一半的米價。

山西還在吃白水煮菜,四川卻已經家家戶戶養起了牲畜家禽。

即便四川大部分地方都不能像南溪村一樣家家戶戶每天吃上一頓肉,但隔三差五吃點肉還是沒有問題的。

用三千萬畝耕地養四百二十幾萬人的結果就是如此,這樣的場景讓朱慈燃更好奇移民更徹底的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等地。

他看過戶部的人口黃冊,天啟四年時,戶部估算雲南有二百餘萬人口,貴州接近三百萬,廣西接近四百萬,廣東接近七百萬,福建接近一千萬。

五省的在冊耕地分別是二百萬,五百萬,一千二百萬,兩千六百萬和一千八百萬。

經過移民開墾和耕地普查,到天啟十四年臘月時,五省人口是雲南一百六十餘萬,貴州一百五十餘萬,廣西二百八十餘萬,廣東三百二十餘萬,福建四百餘萬。

各省人口分別下降甚至月要斬,消失的人口都遷移往了麓川、交趾、舊港、琉球府三地。

十年時間,大明遷移走了近一千三百萬人,而五省耕地卻在清查之中逐漸浮出水麵。

雲南八百六十餘萬畝,貴州七百五十萬餘畝,廣西一千六百七十餘萬畝,廣東兩千九百餘萬畝,福建兩千二百餘萬畝。

在朝廷的黃冊上,歷經十年時間,五省人口從二千六百萬,降低至一千三百萬人。

在耕地上,被湖弄多年的田地數量也終於水落石出,從紙麵六千三百萬畝,拔高為真實情況下的八千二百萬畝。

當然,這八千二百萬畝耕地裡,有很多是近些年才開墾出來的,但即便如此,原本的真實耕地也有最少七千五百萬畝。

七千五百萬畝養二千六百萬人,哪怕畝產兩石,也隻是能讓百姓吃飽飯,順帶多出百來斤糧食罷了。

但問題是,以前這些土地,大部分都是地主豪強的,屬於百姓的隻有不到四成。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魏央 主神老攻他又寵又慫[快穿] 諸天,從港綜陰陽路開始 荒古吞天訣 錯嫁嬌妻:暴戾霍爺放肆寵 驕奢文豪 八零小寡婦帶娃改嫁 完蛋!我成替身了! 任務指標是家庭美滿 領主生活手冊無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