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終章)太陽照常升起(1 / 2)

加入書籤

「這裡就是齊文王的陵墓,雖然齊文王隻是藩王,但太宗破格讓其以帝王之禮下葬。」

正午,在北方炎熱無比的時候,朱觀樓他們正在安靜聽著一個青年導遊的講述。

青年導遊的身高不是很高,長的不算英俊,但是很精神,臉上帶著笑意,很容易讓人親近,所以四周的旅客都圍在了他的身邊。

「文王陵墓裡有什麼?」

忽的,一個穿著圓領袍的小孩子提出了問題。

這個問題在朱觀樓聽來有些大不敬,但對於愛看熱鬧的百姓來說,他們卻都十分好奇。

不過對於這個問題,青年卻笑了笑:「幾具戰馬的骸骨,還有一身甲胃,一些家具和兵器。」

「文王下葬的時候是簡葬,當年「武狩之變」的時候,叛軍勢大,逆太子無法節製,因此有人來天壽山把地表明樓的許多禮器都偷走了。」

「到世祖武皇帝這裡的時候,有的人也想來拿,結果被人攔住了。」

「攔住的人說了,世祖武皇帝旁邊是齊文王的陵墓,齊文王對百姓和我們當兵的很好,我們要是拿了就是對不起良心,所以這兩個陵墓地表明樓的禮器才幸免於難。」

「大家現在看到的文王陵禮器,都是從二百多年前傳下來的。」

說到這裡,青年導遊帶著眾人走到了文王陵前的一塊石碑前介紹道:「這是太宗年間立下的聖德碑,記載了齊文王的一生。」

說著,青年導遊從齊文王的一生開始講述,例如十歲扶兄繼位,十二歲率軍平叛,十五歲組織復遼之役,十六歲北伐河套,十七歲……

這一切的一切讓人聽著感覺是天方夜譚,而朱觀樓交好的同窗也不免嘖舌:

「我十二歲的時候還在和我娘要生活費呢……」

「你怎麼敢拿自己和文王比?」朱觀樓哭笑不得,旁邊的同窗也咧嘴一笑:「那倒也是。」

二人說話間,他們的教習上前和青年導遊討論了片刻,隨後帶著青年導遊走了過來:

「同學們,詠芝導遊接下來會帶我們去天閣和長城遊覽。」

「諸位好,鄙人詠芝……」詠芝作揖行禮,齊國學子也紛紛作揖回禮。

進入武寧年間,伴隨著電腦、網絡、網絡實名製出現,大明宗藩境內掀起了稱字稱號不稱姓名的風氣,因此外出往往報自號和表字,隻有在工作讀書的地方才會直呼其名。

因此對於詠芝的稱呼,朱觀樓他們也沒有多想。

他們在詠芝的帶領下走過了天壽山的所有皇陵,隨後乘坐景區門口租借的大巴車前往北邊的長城。

在車上,詠芝將自己的電腦連接了客車的電視,用文字和圖片介紹著大明的風土人情和物價。

這樣萬全的準備讓朱觀樓不免好奇道:「詠芝導遊已經畢業了?」

「沒有……」詠芝笑了笑,對眾人解釋道:

「我家裡時代務農,雖然算是富農,但供我讀書也比較困難,因此我大一來到北京開始,每個假期就來兼職導遊。」

「詠芝導遊是哪裡人?」有人冒昧詢問,詠芝也不生氣,心平氣和的解釋:「湖廣的。」

說話間,詠芝又開始介紹起了大明的風土人情,以及學子們所去景區的正常物價。

「在長城景區,一瓶礦泉水是五文,正常城市購買是兩文,吃的東西也偏貴,所以等會去了長城之後,在去天閣的路上,我們可以在開原縣吃點東西。」

「好貴……」聽到詠芝的話,朱觀樓的同窗忍不住開口,而詠芝也解釋道:

「國朝和齊國不一樣,我記得齊國是房屋包分配,工作包分配,翰林與博士包學費對吧?」

「國朝這邊不是,房屋需要自己購買,工作需要自己找,國家隻負責十五年義務教育和每個學期的補助津貼。」

「加上人口需求大,緊鄰諸國,因此物價比起齊國略高些。」

「詠芝學兄去過齊國嗎?」朱觀樓好奇詢問,詠芝卻搖了搖頭:

「想去看看文王待過地方的風采,但一直無緣。」

「國朝的學期補貼和齊國一樣嗎?是多少?」一些學子好奇詢問。

「小學一兩,中學二兩,大學每學期三千文,也就是三明兩,差不多夠一個學生一個月的生活費。」

詠芝解釋著,隨後也反問:「齊國呢?」

「我們?」學子們看了看,然後撓了撓頭:「我們是小學二兩,中學四兩,大學六兩。」

「而且我們物價好像比你們的便宜,教習說這是均產製的好處,可以讓齊國百姓享受高福利。」

「嗯……」詠芝沉默了片刻,點了點頭:「均產製度確實不錯,至少少了許多爭鬥。」

詠芝的話讓車上的人不知道說些什麼,因為他們都清楚,大明由於分配問題,社會上的民怨不在少數。

相比較之下,齊國雖然也有過多次分配問題,但都能被齊王發動百姓及時糾正。

除了齊哲王朱簡盡因為腸癌壯年而逝,沒有及時糾正外,歷代齊王都會在任內對權貴階級進行一輪輪的清理。

在齊武王朱靖琨時期,齊國甚至頒布了「一人為官,三代不得參軍、政」的製度。

這場製度導致了齊國當時遭受了很大的國際輿論,國內也引起了不小的動盪,「三年政亂」讓齊國經濟倒退了五年,但在現在的齊國君民看來,當時的做法是無比正確的。

在遏製了官商軍勾結後,齊國在武寧十六年推行「四時辰工作製」,然後又在隆武十年推行了「三時辰工作製」。

之所以能進行這些製度,是因為齊國大部分都是國營機構,少部分的民營機構也會獲得國家財政補貼所致。

好在齊國從武狩年間開始就禁止移民,不然恐怕齊國現在能擠滿十幾億人。

思考間,客車已經抵達了長城,詠芝也為大家介紹了關於長城的一些小故事。

至於傳統的故事,由於各國教材都大差不差,因此沒有必要講解。

看了差不多後,眾人在長城腳下的高鐵站乘車前往了開原縣,在開原縣吃了一頓便飯後,便繼續坐高鐵前往哈剌溫山的天閣。

雖然天閣建設的很高,但由於有纜車可以乘坐,眾人倒也不覺得疲憊,反而覺得挺有趣的。

隔著老遠,他們就看到了那占地數畝,經過多次修葺重建後,高達百餘丈的天閣。

「天閣始建於天啟年間,之後經過太宗、高宗、成宗和平、康五位帝王的修葺和重建,規模已經比一開始大了數倍。」

「不過即便這樣,裡麵也僅加修到十二層,而裡麵由上往下擺放的是太祖、成祖、世祖、憲宗、太宗、高宗、成宗、平宗、康宗九位先帝。」

「武狩末年,玄宗曾經向百官隱晦的暗示,想在自己百年之後進入天閣,但在其駕崩後,哲宗認為玄宗的功績不能進入天閣,因此將此事作廢。」

詠芝講述著自己對天閣的了解,而齊國學子們聽到玄宗想要進天閣,表情比吃了清道夫還難受。

玄宗當年搖擺在逆太子和哲宗之間,不給哲宗名份,又讓其監國,這才導致了武狩內亂。

之後他昏招齊出,讓天下軍民都迷湖,就連齊國都得派楚丘郡王來親自麵見他,確定他沒有被挾持才敢讓齊國下場。

武狩內亂,足足讓哲宗、平宗連續為其擦了幾十年屁股,大明和齊國本來可以隱藏幾代人的軍備一下子被拿了出來。

諸藩都有自己的科學院,因此這些軍備亮相後,大家有了研究方向,不到五十年就將軍備提升到了永昌年間。

歐洲略慢,也基本扌莫到乾聖年間的軍備門檻。

可以說如果不是玄宗,這樣的優勢,齊國和大明可以保持數百年,結果最後隻保持了一百多年。

現在諸藩和歐洲都已經扌莫到了弘光年間的軍備門檻,而大明和齊國隻保持了兩代優勢。

一想到這裡,齊國學子就忍不住來氣。

在他們氣憤之餘,詠芝也帶著他們來到了天閣的電梯口排隊。

朱觀樓看了看,來天閣的遊客,基本都是去上三層,也就是太祖、成祖、世祖的上三閣,然後才會去中三閣和中下三閣。

目前下三閣還沒有皇帝入主,以現在的情況來看,隆武帝應該是可以入主天閣的。

「到我們了。」詠芝提醒了一句,隨後帶著朱觀樓他們走進了電梯。

由於朱觀樓他們都是齊國學子,因此詠芝先帶他們去了第十層的世祖武皇帝閣。

當電梯打開門,呈現在眾人眼前的是一個深二十餘丈,寬六丈,高七丈的巨大展廳。

殿內有君王銅像兩尊,文武七十二尊,銅像頭頂還高掛著他們的投影畫像,旁邊樹立著他們各自的功德碑。

在殿內,數百名旅客都在查看這些文武大臣,但更多的人停留在了君王銅像麵前。

詠芝見狀也介紹道:「這些銅像是康宗年間加修的,世祖武皇帝銅像高三丈,文王殿下高兩丈九尺,其餘文武銅像則是一丈三尺。」

說著,詠芝帶著他們走到了君王像麵前,不過齊國學子的目光都停留在了齊文王像和他頭頂的投影畫像上。

「我發現齊藩這一脈,從文王開始就長得很帥。」

幾個齊國的學子帶著尊敬,羨慕的看著齊文王的銅像和上方的投影畫像。

「我感覺還是襄王長得最好看……」幾個大明的女遊客開口說著,她們並不太喜歡齊文王這種比較英毅的長相。

不過相比較他們,男的大部分都覺得齊文王長得更為英俊。

至於旁邊的世祖武皇帝……眾人都說長得很平易近人。

聽到這些話,朱觀樓忍不住笑了笑,而後他們又在詠芝的帶領下參觀了魯國公顏胤紹,代國公孫傳庭等人的銅像,看了他們的事跡。

不過這些事跡,基本上都在歷史課上有記載,因此他們也隻是簡單看了看,隨後便前往了太祖、成祖及其它帝王的天閣。

至黃昏,他們已經逛完了天閣,而詠芝則是帶著他們乘坐高鐵返回了北京城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魏央 主神老攻他又寵又慫[快穿] 諸天,從港綜陰陽路開始 荒古吞天訣 錯嫁嬌妻:暴戾霍爺放肆寵 驕奢文豪 八零小寡婦帶娃改嫁 完蛋!我成替身了! 任務指標是家庭美滿 領主生活手冊無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