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風聲鶴唳(1 / 2)

加入書籤

武德九年,也就是李世民發動宣武門之變之時,東突厥頡利、突利二可汗,忽然發兵入侵迫使當時穩定朝堂的李世民妥協,這就是一根刺,深深的紮在皇帝的心裡。

經歷過那次動盪的朝臣,臣民依稀家記得,執失思力囂張嘲諷於朝堂之上,讓人情何以堪?

那人隻不過是頡利可汗門下一將軍,說難聽點類似於走狗,竟敢咆哮朝堂?那可是大唐的權力中樞。

這不僅僅隻是得罪了李世民,而是觸怒了這位皇帝。

要不是政權的過渡還沒完成,李世民鐵定和他們沒完。

而在前不久,突厥內亂。消息傳入大唐,李世民在深思熟慮之後便開始考慮,是否報那一箭之仇,從而召集幾位重臣私下裡討論討論。

而在此過程中,蕭瑀太過於放肆,雖說他也是主戰派,但這貨脾氣太臭,是直接讓房玄齡,杜如晦,以及長孫無忌吃癟,惹的皇帝臉色難看。

作為當事人之一的戶部尚書李道宗乃是後勤第一人,自然躲不開這小會議,雖然一言不發,但他震驚於蕭瑀老匹夫的膽量,還真把自己當回事了「開國功臣」四個字你們還拿出來扯犢子?倚老賣老也就罷了,可作死就怪不得別人了。

第一時間,他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劉華!

那種拚命認慫的姿態,讓外麵的儒生天天扔臭雞蛋,現在看來,這份隱忍換來的成果,駭人聽聞。

蕭瑀支持儒生懟他,往大說就是新舊勢力的較量,而褚遂良不經意之間的一腳,算是在「投毒」事件之後無限的增大。

像是明著告訴世人,我褚遂良是和儒生們站在一起的,一榮共榮,可是別忘了這四個字後麵還有一句,一損俱損。空穴來風或許不見得背後必然有因,可是擺在明麵上的問題不解決,那永遠在皇帝心中紮著一根刺。

在洗脫嫌疑之前,褚遂良肯定會被安排安排,按照李道宗的了解,劉華百分之百會做點什麼,一定把褚遂良給折騰黃了不可。

所以在小會議開完之後,他第一時間來看劉華,希望著一切都是個巧合。

但他錯了,劉華太平靜了,仿似一點都不奇怪。

那副悠然自得的表情,讓他這位朝堂大佬都為之心驚膽寒。

這娃對於政治的嗅覺會如此的高?

這娃竟然可以走一步看三步,將一切玩弄於鼓掌之間?

劉華的淡然仿似在說……小爺我的確就這麼牛逼!

「臭小子,一旦運籌不當,必然會引起更大的浪費,一旦如你所說,真發生了大災,會越發的缺糧,你可明白其中的道理?」

劉華頓足,憤怒的轉頭,道:「要是你真關心那些人的死活,就不會當個應聲蟲,一言不發的。如今要對突厥用兵鐵板上釘了釘子,你說個毛?」

劉華是真生氣,你李道宗感情在小爺我身上學會的隻有甩鍋,裝逼,嘴賤?憂國憂民這等高尚的情操,你就視而不見?不知道的人也就罷了,要是知道的人,還以為小爺我德行有差,屬於危險品行列?

「那你讓我如何是好?」李道宗也惱了,道:「想當初若不受猜忌,怎可能窩在你那破地方,整日裡無所事事像個白癡一樣,現在你讓我發聲?嗬嗬……你可真夠看得起我的。」

「我就看不起你!」

「你再看不起個試試?」

「試試就試試。」

「大人,您且莫要動氣,公子也是關心則亂,畢竟事關千萬百姓的生死,而科學一門的遵旨就是造福於天下百姓。」

公孫黎出現在了客廳之中,為李道宗斟茶之後,勸解爭吵,道:「公子的脾氣您不是不知道,在原則問題上,是很難被說服的,既然朝堂之上已經決定,那就無法被更改,還不如想想如何從外地運糧儲備,以備不時之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江山多嬌之問情 不做反派許多年 誓歡 從屬性加點開始的諸天 超級坑鬼子係統 催更大魔王 唐宮的少女 慫才是勇者苟到最後的唯一方法 林小姐的追夫日常 神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