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 22 章(1 / 2)

加入書籤

*

隆禧抬頭看了眼顧問行,看他和往常一樣神色恭謹,甩甩腦袋將剛才的感覺拋之腦後,殷勤的幫哥哥給楊光先定罪。

他最喜歡玩找茬啦。

新歷法上「依西洋新法」那幾個字是他們家汗阿瑪親手寫的,說什麼這幾個字是對大清的不尊重,是冒犯皇帝。皇帝都不介意,他跟著搗什麼亂?

還有新歷法隻推算了兩百年,暗地裡在嘲諷清朝短命,隻有兩百年的國祚,他腦洞那麼大怎麼不去天橋底下說書呢?

歷法要是能推出上千年,以前的《大統歷》《授時歷》為什麼需要修改,他們繼續用幾千年前的夏歷不就得了。

前幾條汙蔑的好歹能掰扯幾句,最後那說的是什麼,湯若望在傳教士聚集區裡屯兵圖謀不軌?他當官府是吃乾飯的嗎?傳教士聚集區裡發生的事情官府還沒來得及察覺他怎麼發現的?他是不是和那些人勾結在一起,分贓不均才憤然彈劾舉報?

傳教士不可盡信,有點防人之心不就行了。正常人的做法應該是趁傳教士在自家地盤,軟硬兼施讓他們把會的東西透露出來,把好處弄到自己手裡才是真,人可不可信不重要。

那句話怎麼說來著,師夷長技以製夷。

現在的時間點太早,他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耍嘴皮子,但是道理都是想通的,西洋人手裡有他們沒見過的好東西,第一反應不應該是能學的學、不能學的搶嗎,把人往死裡整算怎麼回事?

有貓膩!有問題!他肯定有鬼!

小家夥叭叭叭說個不停,把胡攪蠻纏四個字表現得淋漓盡致。

少年帝王捏捏下巴,心裡浮現出一個好主意。他這寶貝弟弟那麼能叭叭,朝會的時候能帶上他去舌戰群臣嗎?

皇子開始到了年紀本就該和其他王公大臣一樣上朝站班,他當年出過痘回宮就開始跟著站班,天知道他當時連乾清宮的門檻都跨不過去,得讓侍衛抱進去才行。

他們家汗阿瑪走的早,他繼位的時候常寧還不記事,隆禧就更小了,還是個走路都走不穩當的奶娃娃。後來他們年紀漸長,奈何前朝被四大輔臣把持,他這個皇帝哥哥不當家,弟弟們也沒有站班的必要。

他以前覺得大早上起來到乾清宮聽政是個苦差事,反正什麼都聽不懂,人在那兒和不在那兒完全沒區別,所以一直沒提過讓兩個弟弟跟著站班。

現在想想,之前的想法還是太狹隘了。小家夥們參與朝會沒啥大用,卻不是排不上用場。不會辦差不要緊,他們可以搗亂啊。

隆禧正說著,忽然感覺他們家三哥的眼神不太對,「怎麼了?哪兒說錯了嗎?」

他沒覺得哪兒說的有問題,三哥的眼神怎麼那麼奇怪?

小家夥小心翼翼的挪到二哥身後,拒絕和滿肚子壞水兒的三哥正麵接觸。他有預感,臭哥哥肯定在想法子坑他。

好的不靈壞的靈,怕什麼來什麼。

隆小禧看著狼外婆一樣的三哥,開始後悔來清寧宮玩,「三、三哥,有話好好說,別這麼嚇人好不好?」

「隆禧長大了,能給哥哥幫忙了,下次朝會哥哥帶你去玩怎麼樣?」康熙笑眯眯把寶貝弟弟拉到懷裡,拐小孩兒的姿勢非常熟練,「三哥當年早早就開始跟著諸王站班,隆禧不想落後太多吧?」

隆小禧繃緊身子,「向五哥學習,隆禧不介意落後。」

康熙一拍桌子,「下次朝會開始站班,讓二哥帶著,你和常寧一個都少不了,就這麼定了。」

「這不公平,憑什麼五哥能那麼晚開始,我就必須得向三哥看齊?」小家夥可憐兮兮的埋怨著,奈何胳膊拗不過大腿,隻能委委屈屈的接受,「上朝站班什麼時候起床啊?」

康熙心情極好的給寶貝弟弟講上朝站班需要注意什麼,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事兒,沒有人傻到和那麼小的小孩兒說正事,他們過去就是點個卯。

不過以前什麼樣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他們家隆禧第一次上朝站班不能悄無聲息的過去,必須得搞出點動靜來。由頭他都找好了,楊光先彈劾傳教士這件事就行。

「想讓我替你擾亂朝堂就直說嘛,找那麼多借口乾什麼,我還以為真的要上朝站班呢。」隆禧鬆了口氣,拍拍月匈口保證道,「三哥放心,吵架這事兒弟弟在行,下次朝會是什麼時候來著?」

康熙:「明天早上。」

隆禧:……

你直接說天天都上朝不就得了?

小家夥白了臭哥哥一眼,催著他們繼續乾活,自己去找顧太監繼續聽故事。他明天就要去朝會上出風頭了,得多收集點素材才行。

顧太監剛才說楊光先在他們家汗阿瑪在位時就開始彈劾湯若望,他們之間多大仇啊,怎麼那麼鍥而不舍?難道因為湯若望一個西洋人被任命為欽天監監正,他卻隻能在欽天監打雜?

顧問行是宮裡的行走的答題器,隆小禧就是宮裡行走的十萬個為什麼。別人問問題是問問題,他問問題那是專挑稀奇古怪的角度抬槓。

又稱,行走的小槓精。

平時抬槓容易被哥哥念叨,朝會上抬槓沒人和他槓,實在不行的話,還有萬能的「他還是個孩子」大法,區區一個楊光先,小意思。

他嘴炮小能手的稱號可不是說著玩的。

顧問行無法,看他們家皇上沒有要管的意思,隻好挑著自己知道的繼續給這小祖宗講故事。

不說遠的,就是楊光先進欽天監之後的事情。他和湯若望算是結怨已久,單方麵的那種。從他進欽天監那天起,彈劾湯若望等傳教士的折子就沒有斷過。

先帝爺對西洋來的傳教士很是重用,楊光先的彈劾折子沒有用武之地。不過這文人的筆杆子能殺人,寫折子沒有用,他還能寫文章來排斥西洋人。文章名起的還挺好,叫《辟邪論》。

大清入關的時候其實不怎麼在意那些西洋傳教士,派得上用場的就用,派不上用場的就和尋常百姓一樣,最多就是看管的嚴了點兒。

那些人的長相和他們相差太多,走到哪兒都顯眼的很,想不注意都難。

聽那些傳教士說,西洋那邊覺得他們腳底下的地是圓的。

楊光先對之嗤之以鼻,甚至曾和湯若望爭論說,如果人腳底下的地是圓的,他們站著的時候側邊和下麵的人怎麼辦?人又不像蟲子一樣在牆上爬,也不能像蝙蝠一樣能倒立懸掛,說地是圓的這不是在胡扯嗎?

三歲小孩兒都知道水往低處流的道理,可有誰見過水浮在天上?

湯若望大人既然說他們大清和西洋相距萬裡,西洋在他們下方,按照水往低處流的說法,那兒應該全是水才是,人哪兒能活在水裡。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病秧子棄療後全員火葬場 死去的前男友突然開始攻擊我 為你情根深種[快穿] 最深念想 月亮捕手 獻給仙君的be美學 非典型救贖[快穿] 我早就不喜歡你了,狗皇帝 娘道文對照組女配[民國] 橙黃橘綠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