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國師十四歲(第一更)(2 / 2)

加入書籤

若非各國的頂尖修行者都還克製著,像季軒轅這等高人也都在強壓著沖突,所以這片大地才沒有出現特別大的動靜。

可是兵戈碰撞的火星味已經特別的濃。

大戰必將觸發,這是無法攔阻的。

這個天下已經是一個火藥桶。

但嶽不群也不是輕易就會歇了化解此間的矛盾的心。

從上至下,從裡到外,一切都該有所改變。

除此外,天下定於一,也是應有的事。

因此,嶽不群去了大石國,直接找上大石國的國主。

然後一場革弊之業便在大石國開始。

朝廷之中,從國主到基層,有罪責者一一下大牢,憑著新立下的律法來判罰。

還有那些修行者,也被一一拿下,有罪責者,便罰,大罪可賜死。

為何大石國的朝廷衙門會如此聽令於嶽不群,其中因由隻有一個,那便是嶽不群寫成的律法。

這門律法之中蘊含了嶽不群的心意與心念。

閱讀過這篇大石國新律法的人,都將認可它,即使是修行者也是如此,除非修為高深之輩,才有可能避過律法之中的心念影響。

此番之事也是嶽不群的一次實驗。

他想嘗試,以這樣的法子,是否能讓世間的吏治澄清,使天地間再無冤假錯桉,更無貪官汙吏,人人積極向上,人人心向美好。

當然,這也隻是他的一廂情願,也隻是他的一場實驗,若是不成,他便再覓他法。

如若成了,那麼大明……

或也可成。

嶽不群也不是一定要追尋一個大同世界,他隻想使天下從此少殺伐,少奸惡,少嫌隙,人人互敬互愛。

僅此而已。

但真正說來,其實他想要追尋的是和平安定,人人富足。

此事不好成,但仍需尋覓。

如今這大石國就成了他的第一個試驗目標。

為了使大石國的試驗不被乾擾,他更親自去了大石國境內的春秋學宮,以及三家道觀,五家佛院,親自傳授自己的律法。

春秋學宮的老夫子與之論法三日,最後自閉封山。

三家道觀的觀主也與嶽不群論道,最後兩家認可了嶽不群的律法,一家自願離開大石國。

佛院則自願閉門,不理世俗。

如此一來,大石國之內,就再沒有攔阻。

當然,這些律法僅適用於官衙和修行者,普通人僅需翻閱抄錄過百遍的律法即可,不會受到這些律法之中的嶽不群的心念心意的影響。

當然,如果百姓有誌於考學考官,那也得閱覽原本的律法。

而在這般多的作為之後,僅三個月,整個大石國的吏治澄清,朝廷法度逐漸清朗,不再似原本那般模湖不清。

除此外,世人也都知曉了大石國出了一位——國師。

家國之師,是為國師。

至於大石國國主,他的存在感,如今也近乎於無。

這位曾經也是野心勃勃之輩,如今被嶽不群困束在律法之中,心心念念著自身之罪責。

甚至一度想要親手懲戒自己。

這些嶽不群自然沒有攔阻,但大石國常年祭祀的一件國器將之攔下,使得大石國國主無法懲罰自己。

這使得他痛苦不已。

對於此事,嶽不群自然是看在眼裡。

但他無心在此,他的心思已經沉在如何糾結大批的修行者,輔助於各種生產作業之中。

首先就是農事,其次是各種金鐵造物,還有織物。

農事尚可解決,風調雨順,土地肥沃。

這些對於修行者而言,便就是有些法術施展的事,隻不過要想使法術恆久,以此影響方圓百裡之地的天象,就有些困難。

然後嶽不群就想到了集眾之法。

為此,他先發下人定勝天的口號。

這個口號在三元界從未出現過,嶽不群來此才有的。

然後大石國新拓展出的千裡土地上多出了三百萬畝良田,且還在漸漸增多。

不過糧食的生長為自然所致,第一批種下的糧食目前還未收割,但嶽不群親自去現場看過,長勢喜人。

因良田增多,需要的農民也就多了,於是嶽不群就直接向各國發布征民詔令,凡加入大石國者,皆可得良田十畝,並直接獲得大石國的民籍,且房屋搭建的費用可由大石國朝廷為其承擔。

至於這筆費用從何而來,前番嶽不群可是抓捕了好多貪官汙吏,將貪汙所得的家資收入國庫,還有那些奸惡的地方豪強,也都被嶽不群下獄,家產也都被掃入國庫。

正是如此作為,使得大石國國庫充盈。

而且,嶽不群親自丈量了大石國的土地,使這片土地的各類礦產無所遁形,金銀銅鐵增產不少。

現下嶽不群就等著糧食增產,而後便可使大石國一躍成為七國之中最為富有的國家。

…………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重生射雕之劍歸何處 巨星女友,竟是我的頭號黑粉 娛樂:怒噴評委,全網求我寫歌! 有座酒樓成精了![七五+聊齋] 我的馬甲全是普通人 讓黃金夢想在柯學世界閃耀 家裡的貓貓開口說話後【名柯】 給Mafia當家庭教師的日子 [原神]原來你真的是岩神 身為一方魔神卻在往生堂當儀倌[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