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第51章(1 / 2)

加入書籤

上映第二天,各雜誌都在社交媒體上更新了他們對《荒星求生》的影評文章。

對於影評人來說,包晚晚還是電影導演界的新麵孔。大家對新人作品都相當寬容,誰也不會指望一個新人的第一部電影就拍出影史留名的驚天巨作。

《荒星求生》又確實是一部不錯的電影,所以各雜誌都給出了鼓勵和好評:

「如果你還沒有想好暑假應該和家人看什麼電影來打發時光,那麼我向你推薦《荒星求生》,這是一部小孩和大人都能夠看得津津有味並從中收獲一些感悟的好電影。」

「《荒星求生》的導演包晚晚用90分鍾向我們講述了一個輕鬆、歡樂、又帶來感動與思考的好故事。影片中男主角奧爾丁頓·吉恩的表現令人驚喜,他在這部電影中貢獻出了與以往作品中截然不同的形象。」

「奧爾丁頓·吉恩的演技無疑是《荒星求生》的最大亮點之一,影片後半部分的長鏡頭絕對是這位男演員的炫技之作。導演對電影節奏的把控也很成熟,鬆弛有度,給觀眾提供了良好的觀看體驗。總而言之,《荒星求生》值得一看。」

男主演奧爾丁頓在劇中的表演收獲了影評人們的一致好評。

奧爾丁頓本來就是整個劇組包括導演在內「咖位最大」的那位,《荒星求生》又幾乎算得上是他一個人的獨角戲,自然吸引走了大部分視線。

除此之外,包晚晚也贏得了影評人的喜愛。

影評人們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資深影迷,當然會期待聯邦影視界會有更多年輕新導演的出現。

一位名叫特維奇的影評人說:「如果把這位年輕導演之前拍攝過的兩部劇考慮在內,她已經拍攝了三部作品。雖然三部作品的風格並不一致,顯然這位導演尚處於探索自我的成長期,但無論是對故事節奏的把控還是對鏡頭的運用都已經十分成熟,這說明《荒星求生》絕對不會是她的曇花一現。讓我們期待這位導演的下一部作品。」

這些正麵評價也促使那些本來就對《荒星求生》感興趣但還在遲疑觀望的人們,下定決心購買這部電影。

綠泡泡網站上。

隨著越來越多的觀眾發表真實評論,零顆星的差評逐漸被淹沒然後消失不見。

《荒星求生》的綜合評分飆升至48分,接近滿分五分。電影評分在後期會慢慢下降,但最終應該還是能夠維持在四星以上。

現在的評論區裡十分和諧。

有分析探討故事內核的:

「在星艦技術並不完善的時候,聯邦每年有許多人遭遇空難,不少人遺落荒星。人們調查發現生還者有一個共同特征:他們不一定都是體能最好的人,卻是求生意誌最頑強的人。馬奇無疑就是這樣一個求生意誌十分頑強的人……」

有分享觀後體驗的:

「沒有浪費我人生裡的90分鍾!男主角馬奇在荒星上的生存日常很有趣,看完之後覺得我自己也掌握了一些求生技能,比如到一個地方要先找食物、水,然後搭建庇護所。男主角馬奇是個很搞笑又值得敬佩的家夥,希望他被同伴接走之後能過上好日子!致敬先驅者!」

也有討論男主角演技的:

「以前雖然都說奧爾丁頓·吉恩的演技好,但說實話我一直不太喜歡他的表演風格,太過火了。現在看其實還挺自然,以後多挑戰一些不同類型的角色吧。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同一個類型裡了。」

「奧爾丁頓在這部電影裡簡直脫胎換骨了,前半部分狀態很放鬆,看得很舒心。後半部分雖然又是瘋癲戲碼,但這次可能導演給了他更大的發揮空間——整整八分鍾的個人長鏡頭——他的表演好像突然就有層次了,那種層層遞進的情緒,看著真爽!」

觀眾們時最容易被討好的群體。

隻要能夠扌莫清楚電影受眾,拍出來這部分受眾最想要看的情節,就算其他地方有些瑕疵他們也不會吝嗇好評。

來看《荒星求生》的人們要麼是沖著「野外求生」的新鮮題材而來,要麼是為前陣子兩個男演員的演技之爭而來,期待能夠看到男主演的演技高光場麵,或者也有可能是臨近紀念日,想要了解更多「人類登陸首都星」相關歷史……

但無論是因為什麼原因購買電影票觀看了《荒星求生》,他們都從電影裡獲得了自己想要的觀看體驗。

心滿意足的觀眾們在綠泡泡平台留下評論後,就化身「自來水」四散到星網各處,對同好進行安利。

外界和觀眾都好評不斷的情況下,《荒星求生》的票房也越來越高。

觀影人次在第二天繼續上升。

包晚晚坐在安納斯的辦公室裡,等待首日成績出爐。

等待是一件容易讓人產生焦慮情緒的事情。

哪怕在聯邦時代,已經有在市場上經過無數次檢驗的數據模型可以幫助他們在首映三小時後就估算出首日票房,如果當天沒有什麼意外事件發生,誤差不大15%。

換句話來說,在看到最終報告之前,所有人心裡都已經有了大概數字。

但是在等待的過程中,時間似乎過得越來越慢。

屋裡的人隨著時間的流逝也變得緊張起來。

包晚晚抬手看下時間——現在是八月九日中午十一點五十八分,距離《荒星求生》首日結束還有兩分鍾。統計數字不可能在首日結束的瞬間就出來,在那之後他們還要再等一小會兒。

「現在等待《荒星求生》成績的人絕對不止我們兩個。」安納斯打破了辦公室裡的寂靜,他試圖讓氣氛變得輕鬆起來。

「那倒是。」包晚晚換了個姿勢坐在椅子上,配合安納斯聊天。她也想要隨便聊點什麼來緩解內心裡的緊張。

「綠泡泡這座大樓裡就得有不少人替我們操心。」

在紙媒時代,隻有電影發行公司這些專業人士才會時刻關注電影票房,預測未來走勢,觀眾隻會在某些大投資電影突破票房紀錄時才會知道這些信息。

而等到了互聯網時代,普通觀眾也開始關注數據,甚至出現了「唯數據論」現象。

具體表現為,隻要是票房成績高的電影,就有觀眾自發地替這部電影辯護,誰要是敢說這部電影不好,他們就會反駁道:

「怎麼大家都覺得好看,就你覺得難看?」

哪怕是剛上映的時候引起群嘲的電影,隻要票房成績亮眼,突然就會冒出來一批觀眾說「明明很好看啊」,「我當初就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跟風嘲」。

於是在票房「打臉」的同時,電影口碑也會跟著「逆襲」。

在星際時代的聯邦,這種「唯數據論」隻會更加嚴重。

一方麵是因為聯邦的導演多、電影製作周期短,導致每月同期上映的電影數量非常多,提供了豐富的比較研究樣本。另一方麵是因為導演工會、演員工會的評級製度。同一時期上映的,同樣是b級導演b級主演拍攝的片子,自然就會被觀眾拿來對比成績。

每一部電影不僅要橫向和同期比,還要縱向和該導演、該演員的上一部作品比。隻要票房成績退步了、沒比過,就會一片唱衰,好像整部電影一無是處。

所以在聯邦,「首日觀影人次」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指標。

十二點已過,包晚晚和安納斯兩個人坐在辦公室裡心不在焉地聊天,腦海裡都在想著《荒星求生》的成績。

『能夠按照預期來到七千萬人次嗎?』

『會不會高開低走,最後隻有五千萬?』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英雄聯盟:末世超神之路 我為了少主威嚴欺負下老婆沒錯吧 如何懷著未來太子逃跑 穿到逆徒瘋魔後 重返1995 相公他其貌不揚 穿成炮灰後我還能苟 清穿之吃貨繼母的日常 真千金繼承道觀後 網戀對象住我隔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