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 風雲際會60 含蓄意會。(1 / 2)

加入書籤

雙方最關心的問題談妥後,剩下的時間純粹就是用來放鬆的。

兗州豪強們收回了被曹操「霸占」的田地,鑒於這些田地不僅已經被開墾完畢,還撒下了種子,隻要好好維護,等收獲時就是滿倉的糧食,因此他們大方地原諒了曹操,各個都變得和藹又平和,也有多餘的心情來跟呂昭聊一些不那麼嚴肅的話題了。

在李叔節的熱情舉薦下,呂昭接見到了之前偶然注意到的那位跟在兄長身後、臉上滿是興奮與好奇的少年。

「曼成是我眾多子侄中最為聰慧伶俐的,」李叔節的語氣把握得很巧妙,既不會讓人覺得他在過於誇耀自家後輩,又能顯示出他對少年的重視,「使君若不嫌棄,可讓他為您效力。」

曼成,果然是李典。

呂昭沒有立即表態,她先光明正大地環顧四周,沒看到李典的兄長在哪兒,然後才慢條斯理地收回目光,把視線落在少年身上。

到底是豪族出身,見過市麵,李典大方地向呂昭行禮問好,然後乖巧地立在一旁,認真傾聽長輩和呂昭交談。

「看著還小呢,李公倒是放心讓他跟我走。」呂昭似笑非笑地說。

李典眨眨眼睛,似乎想說什麼,但還是保持了沉默。

「哎,依老朽之見解,當今天下,使君乃是獨一檔的英豪,」李叔節嘿嘿一笑,以手緩慢地捋過胡須,「能跟隨您歷練,是他的福氣,老朽有什麼不放心的?」

參加宴會的年輕人不少,但大多是跟隨父親一起來的,也有一小部分是跟隨關係親近的叔父,唯有李典是被同族中名聲顯赫的長輩引薦。

這意味著李典家在李氏宗族中屬於沒有多少話語權的偏門旁支,或者他幼年喪父,家中沒有主事人,隻能仰仗其他長輩提攜。

將這樣一位少年推薦給呂昭的行為,本身就透露出了許多有趣的信息。

李乾跟隨曹操出征,李氏本該毫不猶豫地站隊曹操,但他們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存在些許分歧,有人認為曹操是值得專心效忠的明主,有人認為跟著曹操乾沒有前途,不能將所有的籌碼都壓在他身上。這時張邈、陳宮和吳資決定背叛,引來了呂昭,並州軍大軍壓境,形勢擺在這兒,李氏不得不表態,經過一番爭鬥和利益交換,他們最終達成一致,決定選個身份不那麼重要、但能力頗為出眾的年輕人送給呂昭。

如果曹操勝出,有李乾在,李家榮耀依舊;

如果呂昭贏了,且在這個過程中李典能掙得些許功績,李家至少能保下根基,不至於完全覆滅。

但李家更多地還是偏向了曹操,畢竟他們對曹操的投資重點是遠近聞名、聲望斐然的大豪強李乾,而對呂昭的投資重點,僅僅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

哪怕是呂布在這兒,都能看出來李家打的是什麼算盤。李叔節也知道單送一個李典不太像話,甚至可以說有些得罪人了,於是為了彰顯誠意,他還專門給李典配了一支兩千人的私人部曲,又送了不少勞軍的物資。

「既然如此,人我就帶走了。」呂昭完全沒客氣。

在李家眼裡,沒爹的小年輕李典不怎麼值錢,哪怕丟了也不心疼,但在呂昭眼裡,私人部曲和勞軍物資不算什麼,這位默默無聞的少年,才是置於匣中的寶藏。

正史中李典打拚出來的功績劃定了他成就的底線,隻要悉心培養,再多注意一下他的身體健康,避免英年早逝的悲劇,假以時日,這位年輕人一定能走得更遠。

呂昭也不太擔心重用李典會導致兗州士族的逐步腐化侵蝕。

一來年輕的李典目前在李氏宗族中的地位較低,沒什麼影響力,得過好久才能成長得足夠有分量,這期間的變數太多了,呂昭完全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反過來利用他分裂李氏。反正李氏內部的意見不統一,有的願意追隨曹操,有的願意投資呂昭,有的乾脆誰也不搭理,覺得單乾更好。每個人都想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利益,可蛋糕的大小是確定的,爭到最後,即使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也會起沖突。

二來時代如此,能讀得起書的群體大多有權有勢,目前想從寒門甚至更低一層的普通百姓們中挑選可用的人才還是太難了,少說得再穩定地培養幾代人,才能使情況好轉,因此完全拋棄豪強士族是不現實的,隻能有選擇地合作,或再狠一些,直接將其消滅兼並。

*

回去的路上,荀采悄悄瞄了一眼跟在後麵的李典,策馬靠近呂昭,低聲道:「沒想到他們竟然如此輕易就同意了放人,我還以為……」

荀采口中的「放人」指的是被俘虜的青州兵及其家眷。

誰說不是呢。呂昭緩緩籲出一口氣,心情說不上是慶幸還是詫異,稍微有點復雜。

跟隨曹操前去河南尹的青州兵大約有五萬,餘下的二十五萬青州兵廣泛分布在巨野澤周圍,與自己的妻兒家小同鄉同族一起,作為青壯勞動力負責屯田。

單從數量上看,這是一股相當龐大的戰鬥力,但他們經歷的戰爭太少了,缺乏對敵經驗,再加上沒有厲害的將領指揮,配備的武器裝備也不夠精良,所以當呂昭打來的時候,即使他們被組織起來迎敵,最終還是敗在了身經百戰的並州軍手下,成為了俘虜。

青州兵之所以叫青州兵,當然是因為他們的前身是青、徐二州泛濫的黃巾賊,再往回追溯,在落草為寇前,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曾經是老實本分的窮苦百姓。如今青、徐二州初定,最要緊的是勉勵督促百姓耕地種田積攢糧食、招募新兵組建軍隊,征發民夫搞基礎建設,別管哪一項工作,都需要大量的人力。

國淵已經不止一次給呂昭寫信表示人手不夠用了,北海國十五萬人口,能湊夠兩萬精兵都算國淵持家有方,為了防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忽然蹦出來搞事的袁譚,呂昭、劉備和臧霸沒少接濟。陳登更是隔三岔五地哭訴,他麵臨的困境確實比國淵更難,由他負責治理的彭城國早先成了曹操和陶謙的戰場,後來更是被曹操屠過一次,人沒死光也跑了個精光,逃難的百姓們最近才慢慢遷回來,但人口數量依然遠遠比不上曾經還繁華時的人口數量,他連手下的官吏都恨不得一個人劈成八瓣用。

聽說呂昭俘虜了大量青州兵和他們的家眷,陳登喜不自勝,連發三封公文,言辭懇切地勸說呂昭一定要將他們送回家鄉,激動的情緒通過信紙上龍飛鳳舞的字跡,以及邏輯略顯混亂的詞句清楚明白地傳遞給了呂昭。要不是還保留著士族的矜持,他說不定會直接伸手說「給我,我全都要」。

在生產力落後的古代,人口是各方勢力爭搶的對象。單獨一個家族或許沒有像曹操一般的魄力和能力,能一口氣吞下近百萬的人口,但如果兗州大大小小的豪強們聯合起來,選個領頭能做主的人分配一下,他們還是能吃下這塊蛋糕的。

赴宴之前,呂昭都做好扯皮的準備了,還在心裡羅列了一二三種利益交換的方案,她確實缺人,確實需要這些俘虜,但她也沒想到兗州豪強們竟然放棄得如此乾脆利索,該說他們過於短視呢,還是過於傲慢?

或許還有其他原因,呂昭想,可能這些青州兵在漫長的逃亡過程中,為了活下去,逐漸形成了剽悍、暴戾、不服管的群體風氣,從剛才的宴會上,兗州士人紛紛抱怨青州兵騷擾百姓可見一斑,而一直跟著曹操出征的那部分青州兵更是重量級——徐州就是被他們屠戮的。

如果真是這樣,這些人還不能直接用,得想個法子磨一磨他們的性子。

*

眼看著一場把中原所有勢力都卷入漩渦的大戰即將誕生,被分配了坐鎮漢中任務的呂布過了一段還算安穩日子,又待不住了。

沒人喜歡打仗,但有些人或許就是為了征戰而生的,馳騁沙場是他們的宿命,隻有雙手握住兵刃時,才能感到熱血沸騰。

呂布不確定自己是不是這種人,可能因為他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動盪不安的環境裡,到如今已經習慣了混亂。但他確實受不了女兒帶兵打仗,他留守後方,這令他有種自己垂垂老矣、即將死去的恐慌感。

結結實實地憋了幾天後,呂布實在憋不住了,但他知道為了大局考慮,不能輕舉妄動,於是在某次做夢的時候,他逮住了抽空視察學堂的呂昭,嘿嘿笑著,搓了搓雙手,拐彎抹角地向女兒詢問意見,看看有沒有什麼既能讓他解饞,又不礙事的方法。

「中原戰事相持不下,為父遠在漢中,日夜關注,頗為掛念吶,」呂布長籲短嘆,「時間一長,恐生變數,你可以千萬要當心。」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柯學特攝世界戀愛真難 驚!我家的冰箱成精了 糜果 婚後淪陷 七十年代奇葩一家親 拋棄的道君找上門了 科技飛升:從神話妖魔開始 清穿:鹹魚福晉的自我修養 紅雲:立大乘佛教成聖 從長津湖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