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 章 注資德雲社,探班(中秋快樂)(1 / 2)

加入書籤

「什麼角色?」

對於郭德剛的話,李有信心底猶豫不決。

他想了想,還是決定穩一手。

「如果我注資德雲社,那麼我要掌握75的股權,你們三位創始人每人7%,剩下4%則作為分紅。」

啊!

這樣的注資,幾乎等同於收購。

即使郭德剛早已預見,依然會打個哆嗦。

他臉上一緊,內心頗為掙紮。

「德雲社就像我的孩子,卻要親手將他送人……」

「唉,市場不景氣啊。」

於謙的嘆息,猶如鼓點敲打在幾人的心間。

沒辦法,光是維持已經很不容易,何況要發展壯大。

許多相聲人在這段時間,無不陷入迷茫與彷徨,不知路在何方。

李有信非常明白,這段相聲的陣痛期可不短。

要熬過這段艱難的時刻,至少還得5年。

直到05年老郭利用網絡10時代的傳播,才打開了相聲經濟市場的大門,迎來德雲社的井噴似發展。

「有了我的注資,德雲社可以有固定的小劇場,固定的工資收入,至少不怕飽一頓餓一頓。」

李有信話外之音很簡單,想要發展,你必須得先活下來。

恰恰他便是那個能給相聲演員基本保障的人。

「如果活不下來,你抱著德雲社的招牌有什麼用呢?」

這句話,徹底壓垮了郭德剛。

他的眼中,有一絲血紅的痛楚。

揪心般疼,很是痛苦。

「是啊,如果活不下去,頂著這塊牌子有什麼用。」

歸根到底一個字,窮!

德雲社實在缺錢,這不是他們一家遇到的難題,而是整個大環境造成。

九十年代中期,國內相聲藝術走進低穀,許多相聲演員隻好去影視界淘金,比如像於謙這樣,郭德剛也不例外。

誰都知道表演相聲不掙錢,屬於費力不討好的職業。

相聲行業似乎墜入了無底深淵,前路一片黑暗。

看不見光亮,看不到未來。

連體質內的曲藝團都隻能發基本工資,遑論外麵的民間相聲社。

哪怕有張老爺子資助,也隻是勉強維持。

正因此,李有信有恃無恐,趁機想兼並德雲社。

「或者我以75萬投資為股份,照樣是75%,而你個人以技術入股20%,我把剩下的5個點留著全社分紅。

如果當年沒有盈餘,這個分紅也就沒了。」

他稍微變換下條件,給老郭更大的股份。

就不信了,剛子不動心。

「呃。」郭德剛陷入沉思。

即使到眼下德雲社(京城相聲大會)已經擴展為十幾個人,演出場館也從茶樓擴展到茶館戲樓裡,發展一年比一年好。

但他仍然時刻處於一種焦慮狀態。

這種焦慮狀態除了收支帶來的巨大壓力,還隱藏著對另外一位創始人張老先生的矛盾感。

老先生年紀不算小了,還能照拂幾年?

麵對對方那雙深邃的眼眸,仿佛能看破內心,幾種復雜的想法交織,郭德剛最終一咬牙。

「好,我答應你,我要14的股份,給張老先生7的股,剩下4%分紅。」

「我給你找個新的搭檔如何。」

李有信看向郭子,指了指旁邊的於謙,「謙哥,你一起來德雲社吧,和老郭搭檔。」

啊!

這下,輪到於謙猶豫了。

見狀,郭德剛也笑著勸說這位臨時搭檔。

他對謙哥的捧跟功力很欣賞,覺得不錯。

「謙哥,你叫我來接受李總的合作,總不能袖手旁觀吧。」

「好,我去!」

事情到這個份上,於謙不再觀望。

反正曲藝團半死不活,倒不如跳出來闖一闖。

實在不行,還能繼續跑跑龍套,在電視台或者劇組裡混。

李有信主動伸出右手,其餘兩人把手搭上去,三隻大手緊握一處。

既然達成協議,李有信說了初步計劃。

「相聲藝術要生存、要發展,必須回歸劇場。」

「等我的錢到位,和天橋樂茶園簽下長期演出合同,以後我們德雲社以天橋劇場為總部,每天都會有相聲的小劇場演出。

除此以外,在京城還有三裡屯劇場、新街口劇場、廣德樓劇場和湖廣會館劇場等定期巡回演出。」

「還有人才培養,除了師徒傳承外,演出合同要簽好,盡量正規,要有清晰的報酬分成。」

這兩個是李有信結合記憶做出的安排。

娛樂觀眾,這是人們看相聲的目的。

隻有貼近觀眾,才能讓人喜歡,小劇場無疑是接地氣的演出形式。

雙方進行互動,比如拍照、錄像等等都可以隨意進行,這些是自來水的宣傳,別拘泥於過去的老規矩。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歡迎來到夢魘真人秀 帶崽離婚後,重生前夫每天都在求復合 豪婿(超級女婿) 尋戲三國 黑科技:從空間跳躍機開始 虐走夫人後,顧少跪著求復合 炮灰在年代文裡報國 在下IGadc,替shy哥抗塔 世界崩壞後我又回來了(快穿) 我拿穩了大佬的白月光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