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大掃貨(1 / 2)

加入書籤

到了飯店,一進包間,李未看向上首的位置,那裡坐的人果然是他預先猜測的那位,「黃公子,好久不見!」

「小李現在的生意可是越做越大了,看來內地果然是塊沃土啊!」印尼黃家的嫡係子弟黃鴻年起身把李未迎到他旁邊坐下,「一轉眼距離我們上次見麵已經快十年時間了,這十年裡我幾乎原地不動,小李卻是越來越發達了!」

「黃公子說笑了,我這點小場麵那敢和您比!現在誰不知道中策在香江是如日中天!」李未客套一番坐了下來,自從他第一次去香江之後,他倆確實沒有再見過,食品廠新建方便麵生產線的時候,倒是從黃鴻年這兒買過橄欖油,不過大方向他倆在電話裡就溝通好了,並沒有麵談。

而中策是黃鴻年去年在香江新成立的公司,全名是香江中國策略投資公司,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黃鴻年已經決定正式進軍內地市場了;因為早年間在中國插過隊、結識了許多朋友的緣故,中策剛一成立,就受到了許多海內外投資者的關注,他們都想借用黃鴻年的人脈進入內地市場,所以中策確實當得起如日中天這四個字的評價!

先邊吃邊喝邊聊,說了一會兒家常瑣事後,三人就不約而同的把話題轉移到生意上,黃鴻年也說起了自己準備進軍內地市場的原因,「首先肯定是鄧公南巡,去年的時候報紙上爭得那麼凶,我也難免有些擔心,而自從《東方風來滿眼春》的文章刊出之後,我那些老同學、老朋友就不停地邀請我來內地考察!」

「另外就是正大和杭州青春寶的合作了!那位馮先生的確是個人才,青春寶也是一家好企業,你們兩家的合作可謂是珠聯璧合!我也希望能在內地遇到幾家青春寶這樣的企業!」

第一個原因自不必說,第二個還要好好解釋一番,杭州青春寶是一家國有中藥企業,前身是百年老店杭州胡慶餘堂的一個製膠車間,1972年獨立為杭州第二中藥廠,廠長馮根生李未也見過,88年的時候和他一起領取了優秀企業家的獎項,第二中藥廠也在他的領導下發展勢頭很猛,從一家小中藥廠變成華東地區知名度最高、最賺錢的藥廠。

但企業再好那也是國家的,馮根生今年已經五十九歲,按照正常情況,明年他就必須退休;一手把第二中藥廠拉扯大的馮根生自然不甘心,於是他想了個辦法,那就是引入外資,把國有企業變成合資企業,如此以來,馮根生就可以不受退休年齡的限製,繼續擔任第二中藥廠的掌門人。

經過一番操作,正大集團以淨資產核算的低廉價格獲得了第二中藥廠的控股權,而且正大還對馮根生做出承諾,他可以做到不再想做的那一天,杭州第二中藥廠更名為正大青春寶藥業有限公司,馮根生成了總經理,然後在這個位置上一坐就是二十多年,直到他去世。

正大兌現了當初的諾言,沒有動他的位置,馮根生也沒有辜負正大的信任,將青春寶發展成中國納稅百強企業,一度在中藥製造企業中名列全國第一。

黃鴻年的話大部分還是客套,然而這件事也讓許多國有企業掌門人眼前一亮,他們也麵臨著馮根生一樣的情況,頭上婆婆太多沒辦法施展手腳,就算冒著風險把企業做大做強,上級一份文件照樣能讓他們走人;可要是能夠引入外資,不僅可以把頭上的婆婆甩到一邊兒,還能獲取豐厚的回報。

於是在此後的日子裡,引入外資改變企業性質變成了許多國有企業掌舵人的共同選擇,他們不斷地和或真或假的外商談判,然後以極其低廉的價格出售企業,最後實現華麗變身,從國有企業的領導變成外資企業的高管。

黃鴻年也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機會,再加上老同學、老朋友的邀請,便動身來了內地,準備推著小推車開始掃貨;讓他沒想到的是,他原本隻打算買一小推車商品回去,內地卻送了他一集裝箱的禮物。

在此後一年的時間裡,不管到了哪個城市,當地領導都會邀請他投資,黃鴻年的中策集團開始了大掃貨,他們斥資452億美元購入了196家國營企業,隨後又陸續收購了100多家,後雖因中國政府的乾預中止了部分合同,但中策仍在短短的時間內組建了龐大的企業帝國。

這些並購最後大多都以失敗告終,不過黃鴻年卻沒有虧,他利用這些並購為噱頭推高中策的股價,在金融市場上賺得盆滿缽滿,隻可惜那些被收購的企業,最後大多數都成了一地雞毛。

「黃公子如果去中原省考察的話,一定要提前說一聲,我好做個東道,感謝這些年黃公子對我的照顧!」李未客客氣氣說道,雖然他對那些企業的結局感到遺憾,但這也不能全怪黃鴻年,就算沒有黃公子,也有藍公子、呂公子迫切想要解綁的國企實在是太多了。

而且當地政府也未必不知道他們把企業賣的虧了,然而就跟陳光一樣,他們都無力改變這些國有企業日漸沒落的現實,把企業賣掉就當是甩包袱,賣給當地人還有可能受到上級的責問,賣給外企卻是萬無一失,現在國家實在是太渴望外資了,引入外資不僅不會被苛責,還會受到表彰獎勵,所以他們才會如此迫切地給黃鴻年他們推銷企業。

「一定一定!」又喝了幾杯,黃鴻年說起了他最近接觸的幾個項目,其中有一個引起了李未的關注,如今方便麵領域的王者——華豐方便麵廠最近正在改製,而當地政府也邀請了黃鴻年參與這次改製,其實就是想讓黃鴻年買下華豐廠。

1958年,日本商人安藤百福發明了方便麵,並將其控製的企業改名為日清食品,一躍成為方便麵領域的霸主。

六十年代國內食品企業也開始嘗試生產方便麵,最早是BJ食品廠,但是由於生產技術不過關,他們用鴨油炸的方便麵總有一種怪味,還沒上市就消失了;直到1970年,他曾經工作過的上海益民食品廠采用高壓蒸麵油炸工藝,成功生產出了國內第一批方便麵,開啟了我國的標準化方便麵生產時代。

改革開放後,全國各地都開始從日本引進方便麵生產線,廣東也不例外;1984年,廣東農墾辦引進了一條生產線,原計劃給珠海農場,但是珠海農場不要,因為那時候處於物資貴乏時代,農場的產品隻要生產出來就不愁賣,他們完全沒想過要開發新產品。

珠海另一家農場平沙華僑農場的領導卻不這麼看,聽說消息後馬上將這條生產線爭取過來,交給農場生活服務站站長熊毅武管理,熊毅武馬上帶領員工開始學習如何操作生產線,並根據當地人的喜好開發出了四四方方黃色塑料包裝的「華豐牌三鮮尹麵」!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我就是富二代! 從逆練辟邪開始 諸天:從四合院治禽開始 重生1983:回到妻女死亡那天 我的動漫之王物語果然沒問題 遊戲王降臨全球 反派:從舔狗開始逆襲 女配超強卻拿了戀愛腦劇本 人在吞噬星空,剛加入聊天群 同時穿越了諸天萬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