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五常大米(1 / 2)

加入書籤

和改革開放後許多突破一樣,這場盛宴也是從浙江開始的,李未去浙江談稻米收購業務的時候,從魯冠球那兒聽到了近期浙江悄然發生的一場集體企業的量化改革運動,這也是改革開放後第一次大規模產權變革。

所謂「量化改革」指的是某些鄉鎮集體企業的資產通過土法評估後,將集體資本全數或部分退出,經營者以贖買的方式獲得企業的主要股權;這項改革最早是在浙江台州的玉環和溫嶺兩縣出現的,它很快蔓延到附近的溫州地區,繼而在浙江全境的集體企業中被廣泛試驗。

這是一場沒有嚴格規範的產權改革運動,在具體的資產評估上,由於缺乏量化的標準和評估體係,各縣市的量化手法千奇百怪;大多數企業采取的是「毛估估」的做法,有些縣硬性規定,集體資產一律按賬麵數增值40%計算,而事實上,相當多的企業經過多年發展,其資產早已增值了幾倍、幾十倍。

溫州地區的一家二輕物資公司將其屬下二十多家企業全部量化改造,而資產評估值以1990年的不變價為準。

紹興一家紡織企業的量化方案是:將企業的資產量化出10%,折算成50萬元作為集體股,全廠200多名職工每人出資5000元,經營者出資100多萬元,組成一個資本額為50萬元的股份製企業;其後,新企業無償使用著原有企業的機器設備,一切開支則由老企業承擔,經過近一年的運行,新企業產生驚人的利潤,而原來的集體企業則毫無懸念地陷入了虧損境地,又一年,新企業以十分低廉的價格將老企業「並購」。

到1996年前後,ZJ省80%的中小集體企業都完成了產權量化的改造,成批量地出現了千萬富翁和億萬富翁;這樣的量化改革很難保證公平、公開、公正,因此在過程中也發生了很多糾紛。

這場改革從來沒有得到政府的公開肯定,而且在理論界也引起了激烈的爭論,有人指責這是變相的私分集體財產,是走私有化道路;當時的ZJ省領導對此進行了有技巧的支持,說對於這樣的改革要回頭看,不過,不能走回頭路。

客觀上來講,浙江的量化改革運動肯定牽扯有大量私分集體財產的桉例,但從另一個角度出發那些通過產權改革把集體企業化為私有的老板比過去更加用心做企業,效率比以前不知道高了多少倍,帶動了浙江經濟的飛速增長。

不過這場變動一直處於地下運作階段,同時涉及的也大多都是集體企業,而不是正經的國營企業,全國性的集體企業改革和國有企業改製,要到98年之後才會進行,眼下浙江的這場戲隻是前菜,正兒八經的大菜還沒上席呢。

浙江政策環境寬鬆,李未和當地洽談收購稻米的事很快就辦下來了,然後李未便去了湖南,先去袁老哪兒看了緩釋肥的使用效果,袁老對這種肥料贊不絕口,「用了你們的緩釋肥,每畝有效穗數增加了百分之二十,產量提高了百分之十五,千粒重增加了百分之十二,化肥施用量反倒減少了百分之十八到二十四!效果比我們以前用的化肥好多了!」

「就是價格還是太高了,我們做育種都覺得有點吃力,更別說給老百姓用了,要是價格能降下去就好嘍!」這是袁老唯一覺得遺憾的事情了,緩釋肥好是好,但普通老百姓還是用不起啊。

「任何新產品一開始都是這樣的,以後就好了,前兩天焦老師給我打來越洋電話,說新一代緩釋肥已經搞出來了,等過段時間他就回國把樣品帶給您,這一批樣品的價格更低,效果更好!等多研發幾代,遲早能讓老百姓用上!」日後緩釋肥甚至能讓試驗田裡的水稻產量提高百分之三十以上,化肥施用量降低百分之四十到五十,眼下的效果算啥啊!

「好,高亮啥時候來長沙?到時候我去接他!」袁老一聽高興壞了,隻要是能提高水稻產量的好消息,他都非常重視。

「用不著,我們長沙分公司的人去接就行了!」李未那好讓袁老親自去接?可推脫再三也沒推開。

說完了化肥的事兒,李未又說起了此行的正事兒,袁老一聽也很高興,「現在水稻產量是上去了,但農民賣糧卻是一年比一年難,你願意收糧那是好事,我肯定得支持!」

有了袁老的支持,HUN省也非常歡迎李未的到來,在長沙待了幾天後,把在湖南收購稻米、小麥、玉米的事兒也定了下來;臨走前李未又拜托了袁老另一件事兒,然後拿著他的親筆書信在湖北、江蘇、江西等地走了一圈兒,將自家糧食收購點四處鋪開。

等他到達廣東的時候,糧食價格果然如同他預料的那般漲了起來,近兩個月糧食平均價格由0935元/公斤上升到1080元/公斤,漲幅約16%,一些城市糧價出現一日一變甚至一日幾價情況,為改革以來所僅見。

這場糧食價格暴漲會一直持續到95年,最終達到達到改革開放以來最高的2155元/公斤,比放開糧食收購之前翻了一倍還多,然後由於供給過剩,糧食價格在97-98年又出現了大幅度下滑。

但是漲價最大的好處並不是讓農民拿去了,而是歸了流通環節,這也是農業領域慣有的事兒,生產者消息最遲鈍、議價能力最差,實在是耗不過那些商人,超市的食物一年比一年貴,農民卻依舊貧窮,這不僅僅是隻有中國才有的事兒,全世界都是一樣,利潤都讓中間環節拿去了。

就拿咖啡做例子吧,根據樂施會對咖啡流通環節的調查報告可以看出從生產者到消費者,中間經過了多少環節,價格又翻了多少倍。

非洲烏乾達的小咖啡種植園以14美分一公斤的價格將咖啡豆賣給當地的二道販子,二道販子再以19美分一公斤的價格賣給加工廠;然後,經過加工的咖啡豆每公斤加價五美分,低於這個價格他們就沒利潤,高於這個價格,他們的咖啡豆就賣不出去,市場已經將他們的利潤釘死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我就是富二代! 從逆練辟邪開始 諸天:從四合院治禽開始 重生1983:回到妻女死亡那天 我的動漫之王物語果然沒問題 遊戲王降臨全球 反派:從舔狗開始逆襲 女配超強卻拿了戀愛腦劇本 人在吞噬星空,剛加入聊天群 同時穿越了諸天萬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