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文伯會怎麼想?(1 / 2)

加入書籤

當年董卓火燒洛陽,天子被迫遠走長安。

隨著董太師被孝子刺死,整個晉西北亂成了一鍋粥,先是李傕突然發難,在一次軍議中刺死樊稠,而後郭汜自危,帶著手下兵馬與李傕血拚。

期間,蜀中劉焉妄圖摻和,結果死了兩個兒子,剩下不成器的三子劉冒,四子劉焉。

太師繼續血拚,留下一地雞毛,整個關中被禍禍完,以致於穀一斛五十萬,豆麥二十萬,人相食啖,白骨遺樍,臭穢滿路。

天子派人調停,結果沒人搭理,李傕扣了天子,郭汜綁了太尉楊彪、司空張喜、尚書王隆、光祿勛劉淵、衛尉士孫瑞、太仆韓融等一大票漢臣高官。

大家都有人質,公平了,繼續對打。

直至將關中糧草徹底禍害一空,將大漢所剩不多錢財揮霍一空,羌胡雇傭兵不乾了。

恰逢此時,賈導再次閃亮登場,一頓飯幾杯酒勸走羌胡,推動了整個劇情往東走。

關中實在無糧,所有人就要餓死之際,西北諸派係達成共識。便選了個黃道吉日,天子正式開拔,各方勢力各懷鬼胎護送天子車架東歸。

然而,這一路依舊不太平。

首先,郭汜部將夏育、高碩突然發難,打算劫天子回長安,被楊奉、楊定奮力擊敗,天子開始逃亡。

而後抵達華陰,楊奉、董承等人打算襲擊駐紮於此的段煨,混亂之際,李傕也反悔,前嫌盡釋同逃回來的郭汜一起追擊天子。

雙方於弘農東澗大戰一場,楊奉等人不敵,被搶走大量漢臣,天子露宿於荒野。

而後楊奉等人羊裝投降,暗中聯係黃巾餘孽白波軍同南匈奴偷襲,阻斷李傕等人追擊之後方才繼續向東。

可是還沒走出多久,天子一行再度被李傕等人追上,在不偷襲,對方有閃的情況下,白波軍遠非西北匪兵的對手,再次大敗,天子被迫度過黃河,來到白波軍占據的山頭。

好景不長,白波軍再度內亂,天子被迫再度東逃。

興平二年冬,天子一路跌跌轉轉才終於回到洛陽,楊奉出屯梁縣護衛洛陽,白波軍韓暹和董承則留在了京中守衛皇宮。

房子破歸破,總算不要荒野求生了。

或許,這還要感謝曹操,若不是荀瀟八百裡追擊袁術,致其四處求援,引開了不少黑山山賊和黃巾餘孽,天子的流浪之旅還要更久些。

待到洛陽之時,天子衣衫襤褸,瘦骨嶙峋,如野人一般,哪裡還有大漢天子的威嚴?

荀或雖不知具體細節,但也知其中艱辛。

關鍵是,天子初到洛陽的落魄,被人看見了!

他得到的消息,便有證實!

「文若的意思是,待文伯凱旋,向漢天子表二千石?」

曹操想了想,試問道。

荀或無奈哼了口氣,嘆道:「不是。」

你老是想他乾什麼?

況且現在還沒打贏呢!

雖然都是我荀家子弟,但也不可因為我,偏愛於他啊!

曹操點頭,沉思片刻後,問道:「那文若是何意?」

荀或不答反問道:「天子落魄,天下人如何看之?」

「人心動盪,狼子野心之人勢必有所動!」

曹操想明白此處,也不禁皺緊了眉頭。

三百餘年大漢,實在太久,天下勢必早已早已習慣天命。

天命,上天之命也!

然而,如今天子如同路邊乞丐,還有何天命可言?

就像扯掉遮羞布的花魁,頓時變得庸俗。

漢家天子失去了威儀和震懾力,天命便未嘗不可取而代之!

曹操念及心底深處的大漢征西大將軍之夢,愈發擔憂。

「不錯,君不君,臣將不臣,天下勢必大亂。」

荀或緊捏著通紅的手,憤憤道。

甚至因為太過用力,露出一塊一塊的蒼白。

黃巾之亂也好,董卓之亂也罷,天子終究還在。

世家大族或許早就看到了天下形勢變幻,然小士族還是對大漢有念想,黎民百姓還不知天命旁落。

天子若是蒙難,便會放出最後一個魔鬼。

將時,天下大亂。

「文若的意思是」

曹操這段時間隻是被信件牽扯去了精力,經由荀或一點,很快想明白其中關鍵。

「奉主上以從民望!」

荀或擲地有聲道。

如果荀瀟在此的話,定然會有些驚訝,因為與後世所傳挾天子以令諸侯有些許不同。

不同之處在於,前者是大漢本位,後者,則是曹操本位。

荀或是大漢忠臣。

一直是大漢忠臣!

曹操深吸一口氣,身形微微後仰,心中受到極大震動,一時竟不知該說什麼。

其實,前些年他便聽過類似的話。

那時實力弱小,不曾考慮。

如今手握三州,賢才無數,恰逢此時,倒是個好時候。

隻是,還有必要?

扶漢,或是覆漢?

曹操一時猶豫了。

如果是多年以前,他定然毫不猶豫,征西大將軍便當進京勤王,討逆!

然而如今的他,已經看透了這世道。

十八路聯軍討董,唯我曹孟德真出兵!

天下諸侯數十家,竟無一人是漢臣!

既然無人能承載我大漢征西大將軍的理想,那就變成最大的拳頭。

如果是文伯的話,他怎麼想?

曹操忽然想到,有些懊惱地一拍大腿。

信寄早了!

早知道還有這回事,就在信中提一句好了。

文伯每每有驚人決斷,事後證明往往是對的,他能參考一二就好了!

「主公,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昔年晉文公迎周襄王大駕,高祖為楚懷王發喪,終是贏得天下歸心!」

「天子蒙難受苦,但想必也能理解主公,先前徐州有陶謙作亂,主公忙於征戰才無暇顧及,天子定然知曉主公的拳拳忠心。」

「奉天子乃大順、大略、大德、大明之事,不可輕斷。」

「如今天下紛爭,諸侯並起,如若他人得先,於主公極為不利!」

荀或見曹操還在猶豫,卻不知道他想著荀瀟,連忙又勸。

說事實,講道理,荀或不可謂不盡心。

曹操心動了,但又沒完全動。

主要是荀或最後說的那句有些嚇唬人,如果其餘人奉迎了天子,那我豈不是成了反賊?

袁紹會不會動心?

曹操沉吟半晌,最後化作一聲嘆息:「還是等文伯凱旋再議吧。」

說完,自己都不禁笑了笑。

不知從何時起,竟將文伯與荀或相提並論了?

要知道,荀或可是被他稱作「吾之子房」的人。

「文伯?」

荀或也愣神片刻,隨即笑道:「文伯確有才能,即便在士族中也可謂英才,隻是年紀尚輕,怕是不懂天下大勢。」

曹操頓時也哈哈大笑。

他是不懂,但是在桃兒麵前吹牛的時候,一定懂!

信中的他,方才是驚才艷艷!

其中緣由,曹操自然不會解釋給荀或聽。

這事情就沒法解釋!

荀或等人或許知道文伯的才能,卻不知道他的才能到底有多少。

但是我知道啊!

曹操心中莫名有些暗爽,臉上笑意更濃了。

荀或哪裡知道他在笑什麼,隨後又勸了幾句,依舊無果。

無奈之下,他也隻好先下了馬車,從長計議。

不同以往,逢迎天子一定得讓主公做才行!

如果去了別處,難保不會是才出狼群,又入虎口。

荀或立於冰雪之中,看著遠處孤零零又潔白的山峰,也覺得有些孤單。

他想到了天子。

他此時便像拿白雪皚皚的孤峰吧?

「文若,主公如何說?」

正當荀或感慨之際,後方有一駿馬提速趕來。

是荀攸。

荀或索性也懶得回馬車,找了匹馬翻身騎上,伴在大軍一側隨行。

二人並駕齊驅,一路商討。

「逢迎天子百利無一弊,你說主公為何猶豫?」

聽完大致情況,荀攸不解問道。

「我也不知,主公隻說待文伯回來再做決斷。」

荀或想了想,還是沒想到此事跟荀瀟有何關聯,隻好作罷。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治愈 戀愛可以,讓我花錢 我的精靈訓練家模擬器 我的軍火商人生涯 全民領主:我的爆率百分百 瞎子劍仙,蜀山觀像三百年 諸天:從西紅柿首富開始穿梭萬界 大明嫡子 開局被始皇問斬怎麼辦? 聖庭時代,開局推演神話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