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家事(1 / 2)

加入書籤

高澄在定陶揀選賀拔勝舊部,裁撤其中武川鎮豪傑出身的將領與賀拔氏家兵,將他們送往晉陽交由高歡安置,共計得兵四千人。

他並沒有急著將這四千人立即納入京畿軍編製,這種事情需要經由高歡同意。

但這批人,無論如何他都要定了。

為此,高澄甚至征用兗州府庫,為四千鮮卑兵補發四石米糧,彌補外兵與中兵餉額的差距。

這一舉動耗糧一萬六千石,卻讓他徹底收服了這支部隊的忠誠。

記著新人,高澄也沒有忘記舊人,他征調附近幾個州郡的庫存布絹,就地為兩萬五千京畿將士發放賞賜。

一切安置妥當之後,高澄回師洛陽,而在此之前,他已經派遣信使往晉陽通報消息。

至於丟了部曲的賀拔勝,孤身南奔,徑直往譙州小黃縣(安徽亳州)方向而去,決心投奔蕭梁。

也不知將來到了建康,遇見韓陵之戰被他背刺的爾朱度律又是怎樣的場麵。

譙州原屬北魏,是為南兗州,高歡與爾朱氏大戰,南兗州被南梁趁機占據,這才改名為譙州。

高澄沒有急於收復失地,不把關東之地消化了,妄開國戰,苻堅就是反麵典型。

這也是高歡遲遲沒有向關西動兵的原因。

對於高歡、高澄來說,關東各地行台才是他們下一階段的目標。

而之前為賀拔勝加授西南道大行台,也正是這兩父子為了裁撤行台而找的理由。

賀拔勝截殺天使的消息已經傳揚開來,起初還有許多人認為是高歡為了鏟除異己而栽贓。

但隨著西兗州潰兵與被高澄收編的賀拔勝舊部佐證,眾人終於不再懷疑。

至於當初散播流言的究竟是蕭梁細作,還是聽望司探子,也沒有人再去深究。

高澄回師洛陽,將好兄弟元順腐爛發臭的屍體送還家眷,安撫其父元懋、其子元偉,又親切慰問元順妻女。

征伐兗州,高澄扶棺而戰的舉動,也讓元順的家眷感激涕零,元順之女年紀比高澄稍大,卻口稱叔父,再三拜謝。

高澄見這位侄女相貌可愛,也拉著她的手,回憶與元順在虎牢相遇後的點點滴滴,情至深處,總要與侄女相擁而泣。

與大侄女談心一番,高澄又匆忙北上,往晉陽與高歡商議下一階段的行動。

晉陽,大丞相府。

「阿惠,你這次做得很好,戰前廟算,逼迫賀拔勝隻能犯險,深得為父用兵的精妙。」

高歡撫著高澄的頭頂,略帶幾分自得。

可聽在高澄耳中,總覺得這不是什麼好話。

老爹什麼水平,他清楚得很,軍事才能也就那樣,一手好牌,天胡開局打得稀爛。

真正值得稱道的是他離譜的個人魅力,以及對人心的洞察。

高澄也不願意打破這難得的父子融洽景象:

「父王深諳兵法,孩兒隻是學到了一點皮毛而已。」

「阿惠無須妄自菲薄,你還年幼,可待將來。」

高歡勉勵道,如今的他還未遭受現實的毒打,最是意氣風發,給人一種蓬勃向上的感覺。

高澄在洛陽治政,高歡在晉陽領兵,父子兩難得見麵,自然不會把時間浪費客套寒暄之上。

「裁撤行台一事,阿惠打算如何著手?」

高歡問到自己最關心的問題。

高澄早有計劃,他回答道:

「孩兒將以賀拔勝叛亂為由,向天子闡述行台之害,同時請辭河南道大行台,以作表率。」

當初得到河南道大行台一職時,高澄就明白,高歡不曾言明的用意就是在這件事情上,讓他帶頭請辭。

果然,高歡對於高澄的表態很滿意,但還是故作為難道:

「阿惠平定兗州,未獲封賞也就罷了,如今又要免去你河南道大行台一職,未免委屈了阿惠。這樣吧,賀拔勝舊部四千人便編入京畿軍中,歸屬你的麾下,以免外人以為阿惠失愛於孤。」

「父王以澄為世子,委以輔政重任,足見愛護,旁人又怎會誤解,父王既有言,澄自當聽命,謝父王成全。」

高澄當然是一百個願意,用注定要丟的河南道大行台與平定兗州之功,換取四千武川士卒,怎麼算都是賺的。

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這年頭,自己手上有兵有糧,說話才能硬氣。

當然,在高歡二十萬晉陽大軍麵前,還是要伏低做小,當個乖兒子,如今的華夏大地,高歡的晉陽大軍才是最大的道理。

高歡突然笑道:

「裁撤行台之前,阿惠還要為孤辦一件事。」

「孩兒但憑父王吩咐。」

「阿惠需尋人上表,歷數孤往日之功,請求天子為孤增邑十萬戶,阿惠可知孤此舉的目的?」

高澄一聽高歡張口就要十萬戶的封賞,就知道他打的是什麼主意,麵對高歡的考校,他故意沉思了一會,才試探著回答道:

「待天子下詔,父王再上表請將十萬戶分賜勛臣?」

打個巴掌給個棗,奪了各地行台,再給錢糧安撫。

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相當於以後每年都要減少十萬戶的稅收,這一手收買人心可比高澄闊氣多了。

高歡沒有直言高澄猜測是否正確,隻是吩咐道:

「此時就交由阿惠處理。」

很多時候,高歡看著高澄,總感覺是在照一麵鏡子,相貌略有出入,行事作風卻如出一轍。

他會因為斛斯椿與自己類似,而心生厭惡。

但作為一名父親,卻不會因為兒子類父而不喜,尤其是這個兒子未來注定要繼承家業。

父子兩人又商量了一些朝政之事,高歡這才聊到家事,自然說起了高澄新添的兩名弟弟。

高歡也不瞞高澄,三弟高浚不足月便降生,高歡猜測王氏可能是帶孕入門,但還是告誡高澄道:

「浚兒是否早產尚未可知,但既然生在高家,阿惠也要將他當做兄弟看待。」

「父王為三弟冠以高姓,他就是父王的子嗣,也是我的兄弟,孩兒自當愛護。」

對於高澄來說,這些異母兄弟不僅沒有威脅,反而都是他將來的助力。

比如被高歡懷疑不是親生兒子的老三高浚,歷史上的他自小聰慧,善於騎射,眾兄弟中最得高澄喜愛。

當然,結局也很悲慘,他與高歡初戀韓智輝之子,高家老七高渙一同被高洋關在鐵籠,囚於地牢,過得比前段時間的王思政還不如。

高洋在嫡親兄弟老九高湛的唆使下,將這兩位庶母弟活活燒死,死狀恐怖。

高浚之妻陸氏也被高洋賞給大臣,後來聽說陸氏與高浚感情不和,這才罷休。

高家眾兄弟之間,小高王最防備的毫無疑問是高洋,但他最厭惡的,卻是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來到這個世上的高老九,高湛。

在高澄看來,跟高湛一比,高洋都算有個人模樣。

父子兩閒談許久,高歡這才放了高澄回府拜會婁昭君。

晉陽渤海王府。

高澄已經十三歲,不止定了婚事,洛陽家中還有三名側室,但在婁昭君眼中,他還是自己沒長大的孩子。

才一見麵就把高澄擁在懷中,抱著他的頭流淚。

好一會,婁昭君才放開手,又摩挲著兒子的麵龐,仔細打量一番,哽咽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術法書冊 海賊:七代目漩渦鳴人參上! 食戟之零 從DNF關服開始當神豪 休夫後帶著手機嫁你弟,讓你追悔莫及 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 飛揚年代:從采購員開始 精靈之我有一個精靈芯片 穿越三年,前任找上門 人在綜影,浪到失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