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徐州(1 / 2)

加入書籤

『大都督澄自出洛陽,而至徐州,沿途秋毫無犯,所過州郡,百姓無不簞食壺漿,恭迎王師。

『博陵名士崔昂聞之,贊曰:古今軍民同樂者,無過之矣,此明主也。

『遂千裡相投。』

當時間線撥回高澄知曉關西具體情況之前。

帥帳中,高澄還在與手持崔暹書信前來投奔的崔昂寒暄,一旁負責記錄高澄言行的記室參軍張師齊,已經為這件事打好了腹稿。

高澄今天也算出了口惡氣:當初在信都時,你崔昂清高,瞧不上我,如今倒好,崔暹一封書信,你就從冀州跑到洛陽,又從洛陽追了過來。

但表麵上,高澄還是一臉笑意,他欣喜道:

「有懷遠相助,澄如魚得水。」

崔昂很激動,又帶著幾分慚愧道:

「大都督昔日誠心征辟,昂卻隻顧埋首讀書,不識天下英雄,本無顏再見大都督,幸得季倫書信代為相邀,受此恩遇,昂不勝感激涕零,不敢當魚水之譽,隻願能為大都督效犬馬之勞。」

高澄心裡不樂意了,他的幕僚人均都是水,養他一條魚,可不能有例外。

他寬慰道:

「世道紛亂,多的是貪名逐利之輩,如懷遠一般能夠靜心讀書的,又有幾人?懷遠如今學成再來投我,澄歡喜還來不及,又怎會怪罪。」

話一出口,高澄就後悔了,明麵上看這番話並沒有問題,但如果崔昂以讀書為由拒絕他,是淡泊名利。

而十七歲就為他鞍前馬後的崔季舒,難道就是追名逐利?

也不能說不是。

但高澄還是在往回找補:

「博陵崔氏滿門俊彥,叔正立誌匡扶社稷,不辭辛苦,助我良多,如今又有懷遠輔佐,我再無憂慮矣。」

帥帳裡隻多出一個張師齊,他雖諂媚,但嘴很嚴,否則高澄也不會讓他跟在自己身邊。

至於記錄言行,他寫他的稿,高澄自會審核。

崔昂第一次與高澄相見,對於他拉攏人心的手段還沒產生抗體,隻這麼一說,就真以為這是高澄肺腑之言,畢竟十三歲的少年哪有那麼多彎彎繞繞。

高澄又與崔昂閒談許久,這才喚親衛入帳,讓他們先將崔昂安置好。

崔昂離開,高澄對張師齊道:

「你派人告知叔正,莫要再安排百姓迎奉王師的戲碼,我已知賊人虛實,自當揮軍南下,救民於水火。」

張師齊領命告退。

小高王素來謹慎,不打沒準備的仗,反正一來一回肯定趕不上關西之事,乾脆慢慢走,讓崔季舒先他一步到達各處州郡,組織士人豪族,與他共演魚水情。

如今往徐州打探消息的探子已經把情報送回,高澄心裡也有了底。

原來梁人也在怕,之前東徐州投梁,梁將侯成俊等人被邸珍所敗,這一次徐州再投,聽聞高澄領大軍前來平叛,北上的梁軍匆匆南撤,屯駐在魏梁邊境。

領軍將領也是無名之輩,此戰易也。

正如高澄所料,梁人一走,徐州城裡的士人豪族們通過各種渠道送來投效書信,高澄看了幾封,他這樣耿直的人,實在受不了那些阿諛奉承,便統一交給張師齊收存。

以後沒了靈感,張師齊也能借鑒一二。

為了讓後人能夠公正客觀的了解自己,小高王做了太多。

高澄大軍還沒抵達徐州,就收到由彭城寄來十七顆人頭,據使者說都是參與襲殺邸珍的人,有徐州將校,也有豪族士人。

高澄對於他們的做法心知肚明,不過是推出幾個替罪羊而已。

使者還在眼巴巴地望著高澄,高澄思慮許久,對使者道:

「你將人頭帶回去,告訴主使之人,我高子惠要殺的人,自會動手,無需旁人代勞。」

使者聞言大驚失色:

「世子,謀逆之人盡被誅殺,世子何故再作此言!」

高澄不願多言,命人將彭城使者趕出大營。

崔暹、趙彥深留守洛陽,跟隨高澄南下的心腹幕僚隻有崔季舒一人。

當他聽聞高澄將彭城使者趕走,不願收下所謂犯事者的頭顱,慌忙趕來高澄帥帳,委婉地勸諫道:

「大都督素有仁名,今日為何不願寬恕徐州人士?若稍加安撫,徐州無需耗費一兵一卒即可收復。」

高澄有他的計較,解釋道:

「徐州之事不比三荊、兗州,是當地豪族與軍中將校合謀殺官叛亂,我若寬縱他們,隻恐人人效仿。」

在高澄看來,徐州與三荊、兗州兩地叛亂性質不同,他們是在州郡主官的裹挾下謀逆,而徐州豪族卻是殺官造反。

如果因這些人送來十七顆替罪羊的頭顱,就將此事揭過,徐州自然可以輕易收復,但隻怕將來的麻煩可就多了。

崔季舒聞言繼續勸道:

「既然大都督決心立威,更應該安撫徐州豪強,仆有一計,請大都督命人追回使者,收下頭顱,賞賜金銀,命使者帶話,讓徐州代理官員準備酒肉犒勞大軍,再擺設宴席,為大都督接風。

「如此,徐州上下必然深信大都督欲赦免其罪,大都督可用城中恐有餘孽為由,命部曲接管城防,此應有之理,旁人又怎敢多言。

「再邀徐州將校一同赴宴,隻需他們入城,便是待宰牛羊,或殺或刮,隻需大都督一言便可處置。」

崔季舒這條計策有其可行性,但對於高澄來說得不償失。

通過哄騙的方法誘殺徐州叛逆,確實輕鬆,但代價是犧牲自己的政治信譽。

政治信譽是很虛無縹緲的東西,有人視如草芥,但也有人視若珍寶,並最終換取豐厚收益。

比如司馬懿,他就將政治信譽賣了一個好價錢。

高平陵之變,勝負未分之際,司馬懿用苦心經營四十年的政治信譽,換取了曹爽相信洛水之盟的誓言。

相信自己放棄反抗,交出兵權,可以保留爵位、財產。

最終在曹爽放棄權力後,司馬懿違背誓言,殺盡曹爽宗族,司馬氏從此徹底掌控曹魏。

高澄是北魏權臣渤海王高歡的世子,是高氏的繼承人,政治信譽的價錢怎能比司馬懿更低。

司馬懿換得兩晉一百五十五年國祚,高澄不願初出茅廬,就隻換一個徐州。

況且對於高氏來說,高歡的政治信譽已然廉價。

出身底層的高歡為了成就霸業,三次背主,又兩次與爾朱兆盟誓,透支的次數著實多了一些。

後果也有,高歡第一次攻玉璧,想要勸降王思政,許以高官厚祿,但因為他過往行為,而被王思政譏諷。

崔季舒不是外人,高澄耐著性子跟他把心中所想解釋清楚。

「世子所思,仆遠不及也。」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術法書冊 海賊:七代目漩渦鳴人參上! 食戟之零 從DNF關服開始當神豪 休夫後帶著手機嫁你弟,讓你追悔莫及 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 飛揚年代:從采購員開始 精靈之我有一個精靈芯片 穿越三年,前任找上門 人在綜影,浪到失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