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招攬賢士(1 / 2)

加入書籤

高澄與爾朱英娥維護大魏正統,嚴懲奸佞的時候,大都督府長史崔暹帶著一名中年文士來到府外等候通傳。

得到通稟,高澄讓人將崔暹的屏風立在會客的廂房,這才讓迎客管事前去迎接。

往廂房內等了一會,崔暹與中年文士齊至。

「季倫這是為我帶來了哪位賢才?」

高澄爽朗的笑聲將崔暹的注意力從屏風上拉回。

帶著一絲自豪,崔暹為高澄介紹中年文士道:

「大都督,這位是河間邢邵,邢子才。」

高澄拍桉而起,驚喜道:

「先生就是與溫子升、魏收並稱北地三才的邢子才!當日我向季倫求賢,季倫第一個便向我舉薦了先生。」

崔暹略感詫異,當日明明最先舉薦的是宗親崔昂,但看到邢邵投來的感激目光,瞬間明白了高澄這樣說的用意:

『世子愛我。』

感激的看了一眼崔暹,邢邵不敢因過往的才名自傲,他謙遜道:

「不敢當世子贊譽,邵不過是埋首讀書的庸人,世子孝義著於海內,安邦治國,又有管樂之才,邵才是仰慕已久,今日一見,隻恨世人少識真顏,否則孝義美高郎之名,又怎會被世子才能所掩蓋。」

高澄對邢邵的第一感覺好得出奇,一番話簡直道出了自己的心聲:就是因為自己功勛卓著,因此掩蓋了孝義之名。

至於美高郎,雖然有漢末美孫郎、美周郎這倆短命兄弟觸黴頭,但無傷大雅,自覺長壽能使蕭衍愧顏的小高王也不是心月匈狹隘的人。

偏聽則暗,兼聽則明,高澄主動向邢邵詢問起自己的為政得失。

本以為會先聽他說均田,不想邢邵卻興致勃勃地與他談論起了滅佛:

「國朝崇信佛教,耗費民力大興廟宇,世子不懼非議,懲處妖人以養軍民。大快人心,邵在鄉間,每每聽聞此事,不由為之振奮。」

「我父子兩代忠良,為國為民,尚不惜身,何懼非議,所願者,唯大魏昌盛而已。」

雖然出乎預料,但也是自己平生一件得意事,高澄擺著手說了一句,又疑惑道:

「今日聽先生所言,似乎不信佛陀,難不成子才崇尚道教?」

邢邵卻搖頭道:

「邵不信佛、道,尤其不喜僧道借神佛之事蠱惑人心。」

居然是個無神論者,這讓高澄對他更生好感。

兩人之後又就神佛之事展開討論,邢邵向高澄詳細闡述自己對於東晉以來,佛教所倡導的神不滅論的看法。

佛教認為人的形體或會消滅,但神魂能夠永存。

邢邵認為形神之間的關係,應該是蠟燭與燭火,蠟燭燃盡,燭火也將熄滅,人的肉體一旦死亡,神魂也將隨之消逝。

這個觀點,身為穿越者的高澄有不同意見,但他沒有表態,而是轉移話題繼續與邢邵探討為政得失,而崔暹也加入了這場談話。

高澄有時為了籠絡幕僚,常常說話不著邊際,但關係到一些敏感問題,他慎之又慎。

即使身為穿越者的自己相信人死神滅,他也不會出言贊同。

甚至會打擊神魂不能永存,將會隨著肉體而消逝的觀點。

一旦人死神滅,後世子孫或許會因此放縱自己,不管死後洪水滔天。

這是小高王不願見到的,他倒不是想著家業萬萬年,但存續的時間太短,後人著史的史料可就不好把控了。

暢談為政得失之餘,高澄打定主意,關於邢邵的神滅論,必須持打壓態度。

當然,打壓邢邵的觀點,與重用邢邵並不沖突。

又說了一句魚水之論後,高澄按照崔暹之前的建議,將邢邵收入幕府,命他主管機要文件。

僅僅五天時間就能背誦八十萬字的記憶力,不在小高王身邊當個人形百度,實在可惜了。

崔暹、邢邵辭別之際,高澄指著屏風對邢邵說道:

「我愛崔長史,以其名列為首位,當日崔長史向我舉薦邢機要,我同樣將機要的名字列入其中,但自古文士相輕,邢機要切莫與外人言語,以免崔長史遭人嫉恨。」

這話是對邢邵說的,卻更是說給崔暹聽的。

崔暹終於明白為什麼每次與同僚齊至,高澄總會收起屏風,對他的愛護更為感動,一顆心再也容不下旁人。

至於在晉陽臨別時與他執手對泣的高歡?他是個好人,但小高王更適合我。

以後別來往了,我怕世子誤會。

正是出於這樣的心理,崔暹的工作熱情越發高漲,沒過幾天,他就又帶了一名中年文士上門。

高澄已經有所猜測,當初崔暹這舉薦的三人中,崔昂、邢邵先後進入幕府,眼前這位文士必然是最後一人溫子升。

溫子升四十歲年紀,比三十八歲的邢邵還長了兩歲,將會是高澄幕僚團體中最年長之人。

一如既往地表示仰慕,又說崔暹最先為他舉薦了溫子升。

可這次召見並沒有與邢邵見麵時的驚喜感,高澄與他談論政務,溫子升的一些處理意見不能讓高澄滿意。

而他興致勃勃與高澄談論文學時,不好讀書的小高王也聽得昏昏欲睡。

但確實是一支出色的筆杆子,高澄讓他以自己十三歲初上戰場,以一萬人擊潰陳慶之三萬人的事跡為主題,寫一篇文章。

溫子升潑墨揮毫,一篇題為《記荊州破陳慶之》的駢文孕育而生。

通篇詞藻華麗,對仗工整,用典雖多,卻不晦澀。

就連沒多少古文鑒賞水平的高澄通讀之後也愛不釋手。

這麼好的文章就應該保存下來,讓後世的初、高中生全文背誦。

高澄趕緊讓人把駢文送去張師齊手中,由他謄錄。

『濟陰人溫子升素有才名,與魏郡魏收、河間邢邵並為北地三才,以耿直敢言,不附權貴為士人所稱道,聞知大都督澄破陳慶之於襄陽,平定三荊,為之神往,乃著《記三荊破陳慶之》,此文一出,洛陽紙貴,天下文士無不驚嘆,譽為當世奇文。』

作為一名態度嚴謹的史料記錄者,張師齊一拿到這篇駢文,便打好了腹稿。

首先是樹立溫子升不懼權貴的人物形象。而後將寫文章的時間提前,改為溫子升聽說高澄平定三荊後自發所寫。最後是代替世人對文章做出評價。

張師齊寫好書稿,反復看了兩遍,這才送去給高澄審核。

而渤海王府,高澄沒有急著放走溫子升,而是留他與崔暹在府中用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術法書冊 海賊:七代目漩渦鳴人參上! 食戟之零 從DNF關服開始當神豪 休夫後帶著手機嫁你弟,讓你追悔莫及 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 飛揚年代:從采購員開始 精靈之我有一個精靈芯片 穿越三年,前任找上門 人在綜影,浪到失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