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靈州變故(1 / 2)

加入書籤

洛陽城最近在流傳一個杯酒釋民戶的傳聞。

把宴席上,高黨諸公自願舍家為國,描述成是被高澄逼迫的結果。

明明是高隆之臨時獻策,又非說小高王早有預謀。

有著嚴謹史學態度的高澄,當然不能放任這種謠言流傳,給後人造成迷惑。

秉持著對歷史負責、對後人負責的態度,高澄發動聽望司這一宣傳口,在全城頌揚高黨諸公的義舉,希望能夠澄清謠言。

然而自古陰謀論最得人心,在不采取強製手段的情況下,就連習慣散播謠言的聽望司也吃了憋。

可是真要為了這種事,進而大肆搜捕,抓人入獄,連高澄自己都覺得寒磣。

實在堵不住那些傳謠信謠之人的嘴,高澄也就放棄了,縱使傳到後世,也不過野史而已,公信力哪比得上張師齊記載的官方史料。

他反而開始強令渤海王府除了劈柴的奴仆,誰也不許持有斧頭。

對於深陷杯酒釋民戶這一謠言的高澄來說,不管是玉斧頭,還是鐵斧頭,都犯了他的忌諱。

六月二十三日,天子元善見下令高澄巡視河北,但他並沒有急著馬上動身,才回洛陽,好歹讓人喘口氣,驢都不帶這麼使喚的。

專心與爾朱英娥、小爾朱、元明月、宋娘子四人嬉戲幾天後。

高澄組織起一支陣容龐大的巡視隊伍,包括尚書左仆射李元忠在內,隨行的幕僚有崔暹、崔昂、崔季舒等人,部將有段韶、斛律光、堯雄、高季式四人。

調高隆之暫入尚書省,與司馬子如一起主持政務,由邢紹、溫子昇處理大都督府文案工作,又留高敖曹部曲五千人、慕容紹宗所部五千人,合計一萬京畿兵坐鎮洛陽。

其餘京畿將士在高澄放縱期間,由崔暹籌備好糧秣,隨他巡視河北。

六月二十八日,高澄入宮向天子辭行後,領眾人出東城建春門,走黃河大橋北渡,徑直向東,前往闊別已久的河北之地。

與此同時,曾亡命奔逃南梁的賀拔勝、獨孤如願、楊忠三人終於抵達關中,宇文泰親自出長安城迎接。

對於三人,宇文泰心裡的看法各有不同。

宇文泰與獨孤如願自小親善,得他投奔,當然是喜不自勝。

至於楊忠,則是可有可無的態度,不過憑楊忠與獨孤如願之間的關係,宇文泰也不會虧待了他。

反倒是賀拔勝,宇文泰則在暗地裡深深防備。

賀拔嶽身死之際,恰逢賀拔勝遠在南梁,宇文泰才能夠得到麾下一致推選,繼領關西。

賀拔勝自與高歡血海深仇,且數次背主以致聲名盡毀。

但宇文泰也不得不暗自提防賀拔嶽死忠與賀拔勝的聯係,如左軍大都督李虎。

當然,這些想法隻能藏在心裡,至少表麵上宇文泰還是對賀拔勝笑臉相迎。

與北還的賀拔勝、獨孤如願、楊忠一番寒暄,共敘舊情後,宇文泰邀三人入長安覲見關西天子元修。

元修一見賀拔勝,便雙目一亮,這可是製衡宇文泰的不二人選。

自詡為大魏救星的元修辛苦入關,可不是為了要當一個傀儡玩物,任由宇文泰擺布,在他看來,自己就是這個時代的主角。

不過如今宇文泰取得潼關大捷,氣勢正盛,元修不得不暫避鋒芒。

賀拔勝、獨孤如願、楊忠三人麵見元修,當即請罪,認為自己投奔蕭梁的行為有損國家威望,有失臣節。

元修當場寬免,認為他們受迫於高歡、高澄父子,投奔蕭梁純屬無奈。

南奔之後不忘北返,這樣的行為不應該被怪罪。

於是按照宇文泰早就做好的安排,對三人封官賜爵,其中,賀拔勝被任命為太師。

這樣的安排很值得品味,太師作為三公之一,地位自然崇高,卻無實權。

賀拔勝是什麼人,他是一名久經沙場的大將。

宇文泰不給兵權,又不委派地方州牧,卻把他捧作太師,高高掛起,這其中的猜忌意味,別說長安之人,就連高家父子隔了老遠也能聞到。

賀拔勝也能覺察得到宇文泰的真實態度,他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隻是每天勤練武藝,不與賀拔氏死忠聯係,以期能夠讓宇文泰相信自己無意權勢,一心隻想找高家父子報仇。

歷史上賀拔勝從南梁回歸,認為自己資歷、年紀都大於宇文泰,而且宇文泰接手的又是賀拔氏的基業,即使見了宇文泰也不行跪拜之禮。

兩相對照,簡直判若兩人,能有這樣的轉變自然是挨了高澄的毒打。

被當時年僅十三歲的小高王用計策玩弄於鼓掌,這份屈辱讓賀拔勝痛定思痛:高歡、高澄這些人心太髒,自己根本不是對手。

能有這份覺悟,殊為不易。

賀拔勝是這樣,高敖曹也是這樣,高澄簡直就是在南北朝播撒智慧的天使。

他真的,我哭死。

當然這樣的轉變是好是壞,很難言說,終究是被苦難磨平了棱角。

對於宇文泰來說自然喜聞樂見,對於元修來說可不見得就是好消息。

當宇文泰得知高澄奏請清查豪族隱戶,他清楚短時間內高氏不會西顧,冒著關東不穩、豪族叛亂的風險,死磕關中雄關險隘,這種事情宇文泰自問是乾不出來。

他立即整頓兵馬,準備趁此機會解決靈州曹泥這個禍患。

曾經的關隴三小強,侯莫陳悅身死,可朱渾元叛逃,就隻剩了靈州曹泥不遵號令。

就連借口都有現成的,曹泥協助可朱渾元叛逃。

宇文泰一方麵向元修上奏,請求授予曹泥女婿靈州鎮城大都督劉豐,為衛大將軍,希望以此離間曹泥、劉豐這對翁婿。

另一方麵則籌備糧草,準備以武力解決曹泥。

劉豐完全不理會宇文泰的拉攏,好友可朱渾元當初的一番話言猶在耳,出於對高歡的仰慕,讓劉豐並不在意關西朝廷的官職。

而在聽聞了高歡嫡長子高澄的事跡後,更是堅定了劉豐歸附高氏的心思: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術法書冊 海賊:七代目漩渦鳴人參上! 食戟之零 從DNF關服開始當神豪 休夫後帶著手機嫁你弟,讓你追悔莫及 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 飛揚年代:從采購員開始 精靈之我有一個精靈芯片 穿越三年,前任找上門 人在綜影,浪到失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