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再回河北(1 / 2)

加入書籤

高澄三辭三讓的做法引起了洛陽上下的廣泛議論,至少在表麵上,大家一致肯定了高澄的謙遜美德。

而目睹了全程經過的優秀史學家張師齊,也對這一事件做出了如實記載:

『大都督澄破梁將夏侯夔、羊鴉仁,收復南兗。

『歸洛陽,天子授澄大將軍,澄以侍中高隆之矯詔,固辭不受,請斬隆之。

『天子乃命趙郡王諶以證隆之清白,澄再辭。

『天子又命澄入宮親領大將軍,澄三辭。

『天子問隆之:渤海王世子澄,國之柱石,忠孝著於四海,朕年幼,欲以朝政相托,非大將軍不能盡其才,澄不受,卿有何言教朕?

『隆之對曰:非陛下親臨,不足以示誠。

『天子從隆之所請,親至王宅,授澄以大將軍。

『澄泣拜,曰:臣父子,以微末之身,享尊榮之位,皆賴陛下恩德,陛下不以臣年幼,托付朝政,臣敢不盡心竭力,以報陛下知遇之恩。

『乃受大將軍。

『天子大喜,曰:高王為朕領軍,大將軍替朕治政,有卿父子忠貞為國,朕無憂矣。』

高氏代魏以後,張師齊受命編修魏史,在撰寫元善見本紀時,也引用了自己當初的記載。

當然,後話不再多提,且觀當下。

高澄受任大將軍,第一件事便是遣人往王思政府上說媒,王老丈人可是自己要倚重的人物,他的女兒就算隻是納為側室,也不能糊弄事一般收進門裡。

兩家約定婚期,平素最好養生的小高王將親事定在了明年,王思政也對高澄的理由表示充分理解。

同時,高澄免去王思政的親信都督一職,在自己直屬部曲中分出三千人,交由王思政統率,將他調任京畿軍,任為都督。

正當高澄雄心滿誌著手準備建設新大魏的時候,信都有一則消息,分別送到晉陽與洛陽交給:

『冀州刺史尉景征召民夫狩獵,有三百人因此喪命。』

定州刺史、大將厙狄乾親往晉陽,向高歡求要禦史中尉一職。

這讓高歡很奇怪,為什麼厙狄乾放著定州刺史不當,要做禦史中尉這樣的卑官,於是詢問原因。

厙狄乾憤怒道:

「我要抓捕尉景!」

他是高歡妹夫,與尉景自然是連襟,但兩人關係並不好。

厙狄乾出身豪族,自幼習武,沒讀過什麼書。

但他卻比很多讀書人明事理,厙狄乾貴為官清廉,生活節儉。

這樣的人對於貪汙受賄,盤剝百姓的尉景又怎麼可能生得起好感。

官場風氣就這樣,厙狄乾也沒有多勸,隻就當沒了尉景這門親戚。

但這一次尉景打獵,鬧出三百條人命,這讓厙狄乾再也忍耐不了。

這才有了往晉陽求見,向高歡索要禦史中尉的舉動,就是希望能夠抓捕懲治尉景。

高歡自己就是底層出身,最厭惡的就是虐民之舉,若是換了旁人,他早就革職查辦。

可尉景終究是不同的。

高歡才出生,母親韓期姬就因生產而死,父親高樹生為續弦,將他丟給了姐姐高婁斤與姐夫尉景撫養。

段長隻是勉勵了微末時的高歡一句,高歡就為他追贈司空,封子孫為官。

以尉景的恩情,高歡還能怎麼辦,難道真讓厙狄乾抓了尉景治罪。

隻能好言寬慰,然後命人往信都招尉景前來,打算好好勸勸自己這位姐夫,以後收斂些。

然而高歡沒想到的是,在他之前,洛陽對尉景的處置已經有了定論。

而主導這件事情的,正是大將軍高澄。

自從當年高澄執意括檢冒名官吏,高歡命尉景往洛陽責罰高澄。

尉景居然實打,兩人之間就結下了仇怨。

如今得知尉景在冀州乾的混賬事,高澄哪還忍得住,當即招來禦史杜弼。

這是杜弼第二次來到渤海王府,上一次來,是高澄吩咐他彈劾高黨勛貴司馬子如,從此給予了禦史們免於因言獲罪的權利。

而這一次,當高澄把侯景的罪行告訴杜弼,要求他彈劾尉景時。

杜弼卻擔憂以尉景的身份,高澄是否會真的將他治罪,倒不是擔心尉景報復,杜弼如果畏懼報復,當初就不會獨撐禦史台。

對此,高澄正色道:

「尉景所行,天怒人怨,澄縱使不能取他性命,也斷不能放任他身居高位,繼續殘民虐民,還請杜禦史莫要質疑澄的決心!」

杜弼肅然道:

「若大將軍當真是要處置尉景,弼又怎敢惜身。」

辭別高澄後,杜弼立即回禦史台寫下奏疏,向天子彈劾冀州刺史尉景。

而尉景打獵致使三百人死亡,以及平時作為,也得以被洛陽民眾知曉,一時間全城無不憤慨,對尉景的怒罵遍及洛陽街頭巷尾。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術法書冊 海賊:七代目漩渦鳴人參上! 食戟之零 從DNF關服開始當神豪 休夫後帶著手機嫁你弟,讓你追悔莫及 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 飛揚年代:從采購員開始 精靈之我有一個精靈芯片 穿越三年,前任找上門 人在綜影,浪到失聯